综合防制

搜索文档
全球“最毒”的蚊子为何批量北上?专家揭示白纹伊蚊北迁祸因及防蚊绝招
齐鲁晚报· 2025-08-21 09:48
蚊虫种群变化趋势 - 白纹伊蚊在北京的占比从2014年不到30%升至2023年43.08% [2] - 北方地区出现原产东南亚的白纹伊蚊(花蚊子),其体型更小、行动更敏捷 [3] - 白纹伊蚊在居民区和公园绿地等人群密集场所有显著增长 [4] 疾病传播风险 - 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等10余种病原体 [5] - 基孔肯雅病毒因基因突变扩展至白纹伊蚊传播,范围从热带扩大到温带地区 [5] - 蚊子免疫系统与病原体形成平衡,使病毒能高效复制 [5] 气候环境影响 - 气候变化导致升温早、降温晚,延长蚊子活跃期 [6] - 2015-2019年暖温带半湿润区白纹伊蚊分布面积较2000-2004年增加10% [6] - 白纹伊蚊七年内向北迁移150公里(甘肃陇南至天水) [6] - 全球气温每升高1℃使日极端降水事件加剧约7% [7] - 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区域白纹伊蚊密度最高 [7] 繁殖特性与城市化 - 白纹伊蚊孳生于最小100毫升积水的容器中 [7] - 繁殖场所包括家庭容器、植物容器、废旧轮胎及水泥槽等 [7] - 城市化进程为伊蚊提供更适宜生态环境 [7] 抗药性发展 - 登革热疫情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水平较高 [8] - 咸阳市白纹伊蚊对3类菊酯类杀虫剂从低抗性发展为2类高水平抗性 [8] - 抗药性增强主因频繁及不规范使用卫生杀虫剂 [8] 防控措施 - 采用环境治理(清积水)、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纱窗蚊帐)结合手段 [10] - 广东开展"以蚊治蚊"生物防治:释放绝育雄蚊和华丽巨蚊幼虫 [10] - 全民参与清积水与个人防护被列为重点防控策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