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直连政策

搜索文档
储能容量补偿政策解读专家会
2025-09-22 09:0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中国储能行业 涉及独立储能电站、电芯供应、绿电直连政策及电力市场改革[1][6][9] - 公司未具体提及 但政策覆盖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份的储能项目[2][4][13] **核心政策与市场动态** - 内蒙古、甘肃、宁夏出台容量电价政策 内蒙古补偿上限达每千瓦时0.35元 折算后容量定价超每千瓦600元 接近抽水蓄能水平[1][2][4] - 绿电直连政策打破隔墙售电限制 允许点对点电力供应 推动高能耗产业采用绿电+储能模式[9][11] - 119号文细化绿电指标政策 明确输配电计费、系统运行费用分摊等操作细节 预计年底或明年一季度推动政策铺开[1][12] **储能项目经济性分析** - 无容量电价地区依赖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 IRR仅4%~5% 甘肃330元/千瓦/年补贴可提升IRR至7%~8% 内蒙古补偿下IRR达12%~15%[13] - 内蒙古1吉瓦6吉瓦时项目年收入约十亿 容量补偿占比超50% 现货套利占30% 辅助服务占10%[14] - 电芯供应紧张 小订单价格涨至0.38~0.39元/瓦时 但大订单价格稳定在0.31~0.32元/瓦时[3][8] **投资与建设预期** - 2025年上半年并网量达60~70吉瓦时 全年目标100~150吉瓦时 新规划目标1.8亿千瓦 可能超额50%达2.7~3亿千瓦[1][6][7] - 投资热情受政策刺激提升 绿电直连政策预计推动未来一年新增200~500吉瓦时储能容量[6][10] **风险与挑战** - 容量补偿机制存在不公平性:风电光伏承担费用少 核电火电承担多 未来需向终端用户传导成本[17][18] - 内蒙古长时储能项目存在投机性 若补偿价格收缩或时长调整(如6小时改4小时)收入可能减少1/3[15] - 调频价格下降趋势明显 广东从每兆瓦8元降至2~3元仅用三年 单位价格随参与者增多必然下降[24][25] **市场机制与未来趋势** - 现货市场峰谷价差当前约0.34~0.35元/度 随着风光发电市场化交易比例提升(当前仅10%) 价差有进一步扩大空间[3][23] - 一次调频需求高于二次调频 未来推广后收益占比可能超50% 其他辅助服务如快速爬坡、黑启动等尚不确定[26][27] - 储能时长经济性受限 4~6小时为主流 8小时以上需求可能不存在 抽水蓄能将作为补充[30][31] - 终端用户服务费占比仅3%~5% 远低于欧美10% 未来需提升至10%以支持辅助服务成本传导[18][20] **其他关键细节** - 容量补偿费用由发电侧按上网电量分摊 传统发电主体每月分摊100~200万元[16][22] - 绿电直连优先覆盖增量项目(如绿氢、绿色甲醇) 后续扩展至存量高能耗用户[9][10] - 电价上涨对传统制造业(如铝冶炼)影响大 但对高科技产业(芯片、机器人)敏感度低[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