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项目
icon
搜索文档
协合新能源(0182.HK):上半年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2.82亿元
格隆汇· 2025-08-01 22:59
协合新能源(0182.HK)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集团持续经营业务收入14.00亿元, 较去年同期降低6.6%;集团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2.82亿元,归母净利润率为20%;基本每股盈利3.58 分。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资产净值为89亿元;每股净资产为1.11元。 2025年上半年,集团继续布局全球重点市场,项目开发能力持续增强。其中,在中国境内新获取风电投 资项目(年度建设指标)600MW,在中国以外地区获取152.5MW光伏项目和300MW储能项目。项目开 发过程中,多维联动集团的电厂运维、 设计、 咨询、电力交易等专业服务业务,新签的电厂运维及设 计咨询外部客户合同额增长显著。 ...
城市革新的共生密码:传统基因与现代肌理的重塑实践
新浪财经· 2025-07-24 01:13
丝路渊源与中沙合作 - 沙特与中国交往历史悠久,古代丝绸之路时期便紧密相连,埃尔奥拉古城和吉达古港是重要历史见证 [2] - 2018-2019年中沙联合考古队在塞林港遗址发掘出宋元至明清时期的中国瓷器残片,证实跨洋贸易历史 [2] - 沙特推进"2030愿景"进程中,中国企业以绿色能源技术、基建经验等深度参与经济转型与能源结构调整 [2] 绿色能源项目 - 中国能建承建的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6GW,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约430万吨,年发电量可满足超30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3] - 2024年中国能建牵头签署Haden 2GW光伏电站EPC合同,计划2027年初商业运营 [3] - TCL中环与沙特企业合资的光伏晶体晶片本土化生产项目启动,总投资20.8亿美元 [3] - 中国阳光电源与沙特ALGIHAZ公司签约7.8GWh储能项目,2025年全容量并网 [3] 生态治理与城市更新 - 2024年完工的吉达海水淡化厂扩建工程使淡水日产能增加50万立方米,能耗降低20% [4] - 利雅得"南部新城"项目要求新建建筑满足LEED白金标准,规划建设5个大型城市森林公园,预计2027年城市绿地覆盖率从12%提升至25% [4] 基建升级 - 中国铁建沙特分公司签署沙特国王大学新校区配套升级项目,合同额11.3亿美元 [6] - 2025年7月装载1114吨模块化房屋的货轮从东莞港启运至沙特达曼港,预计2030年沙特预制房屋市场规模达60.2亿美元 [6] - 中国港湾工程参与的吉达港口扩建工程使港口吞吐能力提升30% [7] 古城活化与文旅融合 - 德拉伊耶古城年接待超50万游客,图拉伊夫遗址修复工程建成20万平方米绿色公共空间 [10] - 埃尔奥拉古城2017-2021年投入10亿美元修缮,2023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2024年旅游收入达3亿美元 [10] - 吉达巴拉德老城2024年启动2.5亿美元修复工程,修缮后游客流量较改造前激增近40%,周边商业店铺租金同比上扬30% [17][18] 交通基建 - 2024年中国铁建牵头的利雅得地铁南线延伸工程竣工,新增12个站点 [19] - 利雅得地铁全长176公里,设85个车站,设计日均客运量高达360万人次,预计减少地面交通量30%、提升通勤效率40% [19] - 中国交建联合中国建筑参与沙特未来城(NEOM)的智慧城市、交通网络及模块化建筑建设,规划的"The Line"全长170公里、高500米 [20] 经济与文化影响 - 2024年沙特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首次突破12%,较2018年提升近8个百分点 [22] - 2025年中沙高级别联合委员会达成60余项共识,覆盖数字经济、绿色建筑等关键领域 [23] - 中国对沙特新能源、智慧城市领域的直接投资2024年同比增长25% [23]
大能源行业2025年第28周周报:储能招投标延续高增,光伏“反内卷”或助板块反弹-20250713
华源证券· 2025-07-13 20: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目前光伏制造业困境原因主要有下游需求预期不明以及上游产能过剩两点 各地136号文落地后,光伏需求预期有望明确,进而引导上游“反内卷”方案实施,光伏行业需求和供给双重矛盾有望同时好转,行业基本面有改善趋势[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储能:2025上半年招投标延续高增 关注各地储能支持政策 - “531”节点后储能项目招投标延续高增,6月招标容量创2025年新高,2025年6月储能项目公开招标规模为62.8GWh,较2024年6月招标容量19.1GWh同比增长228%[5][9] - 招标量来源集采/框采占比一半以上,内蒙古、宁夏、新疆、河北等地多个GWh级项目招标也是重要来源,中国能建等集采/框采规模合计约37GWh,占当月招标容量比例超55%;内蒙古等地多个GWh级项目型合计容量约16GWh,占比超25%[5][9] - 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对储能等灵活性资源的需求未减弱,6月多个GWh级别项目所在地区中,内蒙古、宁夏、新疆、河北、甘肃的风电与太阳能装机占总装机比例均排在全国前列,且上述地区政策对储能支持展现积极态度[5] - 国内储能行业正处于商业模式的过渡阶段,预计各地政府仍将陆续出台对储能项目的支持性政策,储能需求仍将保持韧性,储能设备相关企业有望受益,建议关注海博思创、阳光电源[5][16] 光伏:“反内卷”方案酝酿中 光伏板块有望迎来反弹 - 光伏产能增长远快于需求增长,光伏企业整体陷入亏损,2024年新增278GW,是2020年48GW的近6倍,但目前我国光伏各环节年产能均超1100GW,远超需求,2024年各环节重点公司均陷入大幅亏损,部分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转负[17] - 光伏产能过剩原因之一在于地方政府的盲目招商引资,“反内卷、去产能”救市方案有望形成,计划由硅料龙头联合成立平台型公司,承债式收购过剩产能,金融机构也愿意积极跟进,一旦方案确立,有望在硅料环节出清部分落后产能,自上而下收缩供给,推动价格回升[18] - 2024年硅料价格出现断崖下跌,目前有触底回升势头,多晶硅致密料2024年初价格为65元/kg,到2025年7月2日已下跌至35元/kg,7月9日价格回升至39元/kg[18] - 除控制产能外,提升需求预期也是促使价格回升的重要方式,136号文影响下,5月我国新增光伏装机92GW,远超历史任何一个月份,下半年光伏装机可能有一定压力,后续我国或将通过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考核的方式,引导各地光伏机制电量规模来保证光伏装机量维持在一定水平[19] - 建议当前关注供给过剩且最有可能形成自救方案的硅料环节相关企业,需求预期稳定后,关注光伏新技术方向以及高景气度的逆变器环节相关企业[4][20] 重点公司估值表 - 报告给出电力、环保、燃气、电力设备、风机设备等多个板块重点公司的估值表,包含代码、简称、评级、收盘价、EPS、PE、PB(lf)等信息[39][42][45][46][47]
瑞银:Q2汽车交付恐令市场失望 重申特斯拉(TSLA.US)“卖出”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6-26 16:27
特斯拉Q2交付量预测 - 瑞银预计特斯拉Q2交付量约为36.6万辆,同比下降18%,环比增长9%,比市场预期低10% [1] - 分地区看,美国交付量环比上升,欧洲环比持平,中国可能环比下降 [1] - 投资者预期交付量范围在35.5-37.5万辆之间 [1] 储能业务表现 - 预计Q2储能部署11.3GWh,环比增长8%,略低于市场预期的11.8GWh [1] - 储能项目部署具有波动性特点 [1] 市场关注焦点 - 投资者更关注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概念而非电动汽车交付数据 [1] - 看涨者认为特斯拉价值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 [1] - 瑞银强调特斯拉当前财务表现仍主要依赖汽车业务 [1] 历史股价表现 - 历史数据显示交付量不及预期通常导致股价下跌 [2] - 上季度反常:交付量低于预期11%但股价逆势上涨5%,创2022年以来最大背离 [2] - 可能表明市场已进入"汽车基本面不重要"阶段 [2] 财报预期 - 交付量引发的股价波动可能是短暂的,财报才是关键 [2] - Q2财报预计不乐观,但马斯克可能在电话会议中强调未来愿景 [2] 华尔街评级 - 分析师评级分歧:14位买入,12位持有,9位卖出 [2] - 共识评级为"持有",平均目标价287美元,较当前股价低12% [2]
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特斯拉中国储能项目落地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6-25 09:28
光伏 - 光伏产业链需求持续走弱,硅料、电池片价格下行,终端订单不明朗,市场信心不足,供应端产能调整有限,预计短期内行业仍将维持弱势震荡态势 [2] - 建议关注全年确定性相对较高的BC产业趋势 [2] 风电 - 广东红海湾500MW海风设备中标公示,海风项目稳步推进 [2] - 浙江温州901MW苍南5号海上风电项目公示,华电龙口北100万千瓦海风项目前期技术服务(第一阶段)启动招标 [2] - 海风项目开工进入基本面右侧,关注塔桩环节 [2] 储能 - 特斯拉签约首个GWh项目,四川鼓励工商储建设实现自发自用 [1][3] - 天津两充两放拉动工商储经济性,欧洲大储招标数据持续超预期 [3] - 欧洲补气周期电价上涨,欧洲户储需求持续复苏,中美关税豁免期美国市场或迎来抢装 [3] - 建议关注大储以及海外户储预期修复 [3] 氢能 - 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要素保障体系加速构建 [3] - 福建、重庆等多地设立氢能发展中长期目标,重点推动氢能车发展 [3] - 红旗氢燃料电池汽车取得重大突破,建议重点关注制氢、储运以及氢能应用等环节 [3] 电网设备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举行2025年迎峰度夏暨大面积停电事件联合反事故演练,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4] - 关注虚拟电厂发展机会 [4] 电动车 - 上半年储能电池需求快速增长,建议继续配置高盈利底公司 [4] - 奥迪确认暂停全面电动化计划,远景动力主动调整在美布局 [4] - 日产汽车确认2028年推出固态电池车型,字节跳动联手比亚迪进军锂电 [5] - 建议继续配置盈利稳定的锂电池、结构件环节,对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等有望改善的环节加大布局 [5] 人形机器人 - 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雷迪克加强关节模组技术储备 [6] - 乐聚联合中国移动、华为发5G-A机器人,星动纪元发布服务机器人星动Q5 [6] - 人形机器人是AI技术最重要的应用方向之一,前景广阔,建议布局有望进入特斯拉机器人产业链的tier1厂商以及主业有支撑的关键零部件 [6]
“转型故事”推动股价暴涨120%,乐山电力原二股东高位套现近3亿
第一财经· 2025-06-24 15:42
股东减持与股价表现 - 大股东天津渤海年内累计减持2057.07万股,占总股本3.56%,套现约2.88亿元,持股比例从13.74%降至10.18% [1][2] - 减持期间股价创十年新高,年内涨幅超120%,远超电力板块3.55%的涨幅 [1][2] - 股东减持后股价短暂回调但仍维持高位,6月24日报13.57元,较减持前微涨0.07% [3] 储能转型与市场预期 - 公司战略转向虚拟电厂、光伏及储能,计划建设龙泉驿区100MW/2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已提前投入515.54万元 [2][3] - 四川省政策将乐山列为储能重点区域,市场对夏季投产预期强烈,推动股价4月单月涨超115.6% [2][3] - 储能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仅3.8%(1.21亿元),毛利率27.69%,但龙泉驿项目预计年净利润746.47万元,全投资收益率7.57% [5][6] 财务表现与估值 - 2024年营收31.96亿元(+7.03%),净利润2257.19万元(-7.11%),传统电力毛利率从2020年25.27%降至12.87% [5] - 2024年一季度亏损120.38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71.28万元 [5] - 当前市盈率(TTM)达296倍,显著高于行业均值27倍,定增机构浮盈超140%(认购价5.08-5.68元 vs 现价13.57元) [1][4][6] 资金动向与市场情绪 - 游资与量化资金主导股价波动,4月22日单日成交额18亿元,换手率26.54%,华鑫证券深圳财富大厦等席位频繁现身 [3] - 2月定增引入财通基金、诺德基金等9家机构,合计持股2.8%,8月20日解禁 [4]
风电/光伏配储!中国能建海投中亚再落子
中国电力报· 2025-06-19 17:42
中亚地区新能源投资布局 - 公司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签署哈萨克斯坦图尔克斯坦州300兆瓦光伏配储项目购电协议及卡拉干达州500兆瓦风电配储项目股东协议 [2] - 乌兹别克斯坦1吉瓦光伏项目总投资6.67亿美元,是中亚地区首个大型新能源项目及"一带一路"框架内最大光伏项目 [3] - 奥兹和洛奇储能项目总投资约2.8亿美元,是乌兹别克斯坦首批外商投资的电网侧储能项目,已于2024年投入运营 [4] 多元化业务拓展 - 撒马尔罕水泥项目年均生产水泥约300万吨,是中亚地区单条产能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水泥生产线 [4] - 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哈萨克斯坦能源部签署中亚氢能科研创新备忘录,将建立科研中心聚焦电解水制氢及固态储氢技术 [6] - 公司海外投资决策总金额超500亿元人民币,其中80%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5] 社会效益与区域影响 - 公司在中亚地区通过绿色能源项目创造数千人次就业岗位,显著降低化石能源消耗 [6] - 组织校园援建、科普参观、实习培训等融合活动上百次,获得属地政府和民众认可 [6] - 图尔克斯坦州300兆瓦光储项目是哈萨克斯坦首个光伏配储项目,将提升当地电力系统稳定性 [5]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公司作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海外投资主要平台,坚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3] - 将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发展规划,持续擦亮中国能建品牌 [2] - 未来将在文化融合、ESG理念践行等方面持续发力 [7]
能建海投系列项目在中亚峰会期间签约
经济网· 2025-06-18 16:37
新能源项目投资 - 公司签署哈萨克斯坦图尔克斯坦州300MWac光伏配储项目购电协议和卡拉干达州500MW风电配储项目股东协议 [1][3] - 公司在中亚地区投资建设乌兹别克斯坦1GW光伏项目 总投资6.67亿美元 是中资企业在中亚地区投资建设的首个大型新能源项目 [1] - 公司投资建设奥兹和洛奇储能项目 装机容量均为150MW/300MWh 总投资额约2.8亿美元 已于2024年投入商业运营 [2] 氢能科研合作 - 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哈萨克斯坦能源部国家核能中心签署中亚氢能科研创新备忘录 将共同建立中亚氢能科研中心 [1][3] - 合作聚焦新型电解水制氢技术、固态储氢技术研究等领域 开展政校企联合、产学研合作 [3] 其他领域投资 - 公司投资建设撒马尔罕水泥项目 年均生产水泥约300万吨 是中亚地区单条产能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水泥生产线项目 [2] - 公司已累计完成海外项目投资决策总金额超500亿元人民币 其中80%集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2]
全球储能三大梯队格局:中美超10GW断层领先,沙特首入前十
全球储能市场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74.1GW/177.8GWh,同比增长62.5%/61.9%,占新增电力储能装机的89%,创历史新高 [1][4] - 截至2024年底,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百吉瓦,达165.4GW/381.7GWh,同比增长81.1%/87.3%,2014-2024年复合增长率68.6% [2] - 锂离子电池技术路线占比进一步提升,较2023年增长0.6个百分点 [2] 区域市场格局 - 中、美、欧三地新增装机占比90.1%,较2023年提升1.6个百分点,主导地位强化 [6] - 2024年新增装机Top10国家合计占比91.1%,亚太地区占Top10总量的71%,中国以43.74GW连续三年领跑,接近2-10位国家总和2倍 [6][8][9] - 第一梯队(>5GW):中美断层领先;第二梯队(1-5GW):日韩回暖,德国(3.92GW)、意大利(2.14GW)稳居;第三梯队(<1GW):沙特(0.52GW)等新兴市场崛起 [9][10][11] 中国企业出海表现 - 2025年1-5月中国企业海外储能订单超120GWh,同比增长399.74% [1] - 比亚迪储能获智利1200MWh及3500MWh订单,楚能新能源在英国签约2500MWh项目,阳光电源在智利、南非分别落地1000MWh和612MWh项目 [13][15] 新兴市场潜力 - 中东地区加速发展,沙特通过"愿景2030"战略推动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ACWA Power等本土企业与国际储能公司合作 [11] - 韩国工商储累计装机超1GWh,日本表前/表后市场同步增长,辅助服务改革与电价机制优化驱动需求 [14] - 未来中东、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地区将成为重要增量市场,商业模式从政策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12] 技术路线与项目特征 - 吉瓦级/吉瓦时级大型项目数量激增,推动市场规模快速扩容 [4] - 全球新增装机Top10国家中,韩国(1.36GW)时隔两年重返榜单,日本(1.27GW)排名上升1位 [8][10]
立新能源拟12.5亿加码储能 规模持续扩张总资产近160亿
长江商报· 2025-06-09 07:20
定向增发募资方案 - 公司公布第五次修订后的定向增发募资方案,计划募集资金逾18亿元,用于风电项目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 [1] - 本次发行A股股票数量不超过2.80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8.29亿元,其中13.86亿元(75.78%)将用于三塘湖风电项目,5.9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3][4] - 发行对象包括控股股东新疆能源集团和新疆国有资本产业投资基金等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二者拟认购比例均不低于10%且不超过20% [3] 储能项目投资 - 公司同日公布三个独立储能项目投建动向,分别位于和田市、民丰县、皮山县,预计总投资额达12.5亿元,建设周期均为12个月 [1][5] - 储能项目投资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旨在推动公司在大型储能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打造示范项目并协同产业链 [5][6]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独立储能装机容量达16万千瓦/64万千瓦时,逐步形成风电、太阳能、储能协同发展的多元化业务格局 [7] 公司经营与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2.17亿元,同比增长5.23%,但净利润亏损936.4万元,同比下滑166.51%,主要因新能源行业补贴核查导致回款滞后 [7]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达15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13% [2][7]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装机容量达223.4万千瓦,同比增长45.06% [2][7] 业务布局与战略 - 公司成立于2013年,2022年7月上市,控股股东为新疆新能源集团,实控人为新疆国资委,主营业务为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和建设运营 [3] - 本次募资及储能项目投资符合公司战略发展需求,旨在扩大资产和业务规模,提升综合实力,并推动"风光储"产业链协同发展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