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红美食
icon
搜索文档
98元一串的糖葫芦,究竟怎么火的?
中国新闻网· 2025-11-15 10:01
奶皮子糖葫芦市场热度分析 - 奶皮子糖葫芦在10月突然风靡全国,相关话题如“排队3小时”、“一串98元”登上微博热搜[1] - 美团数据显示,10月糖葫芦类外卖订单量环比增长超3倍,其中奶皮子糖葫芦订单量月环比增长109%[4] - 盒马APP显示,奶皮子糖葫芦在现制小食排行榜中销售量排名第一[4] 奶皮子原料供需与价格波动 - 奶皮子糖葫芦的爆火导致原料奶皮子需求激增,出现断货现象,有门店因此暂停售卖[2][4] - 奶皮子价格大幅上涨,有商家的售价从去年10元/100g涨至30元/100g,涨幅超过年内黄金涨幅[6] - 奶皮子生产成本高,“十斤奶才能做出一斤奶皮子”,且需要冷链运输,物流成本较高[6] 网红美食的传播与走红逻辑 - 奶皮子糖葫芦的爆火源于其契合“情绪价值”需求,融合传统小吃与视觉新奇感,满足“怀旧+猎奇”心理[7] - 短视频平台是关键催化角色,通过网红打卡、算法推荐等机制,将小众产品转化为全国性流量话题[7] - 抖音平台从10月17日起出现32个相关热点,相关视频播放量达11亿,单条视频最高点赞数超240万[9] 网红美食行业的共性特征 - 网红美食普遍具备强视觉识别度与高社交分享价值,能形成“一眼可辨”的传播符号[12] - 产品多采用“传统元素+现代演绎”逻辑,在文化认同基础上进行轻创新[12] - 行业依托低成本、快迭代的供应链体系,实现“短周期、高周转”的商业化路径[12] 网红美食的市场表现与挑战 - 除奶皮子糖葫芦外,近期“40元一份的固体杨枝甘露”也登上热搜,此前脏脏包、竹筒奶茶等均为现象级爆款[10] - 多数网红美食在风靡一时后走向没落,常因价格过高、食用麻烦、产品质量(如竹筒发霉)等问题被诟病[13] - 作为能被快速复刻的低成本小吃,奶皮子糖葫芦未来可能面临价格回归[13]
北上广疯抢的天价奶皮子,内蒙人看了又气又笑
36氪· 2025-11-15 09:33
奶皮子产品趋势 - 奶皮子已成为今冬最火的甜品元素,与糖葫芦、咖啡、奶茶、蛋糕等多种产品结合 [4][7] - 瑞幸咖啡在9月推出奶皮子拿铁,乐乐茶于10月15日上线“雪顶山楂草莓奶皮子”新品 [2][23] - 盒马、京东七鲜等商超品牌迅速跟进,推出奶皮糖葫芦、奶皮子酸奶蛋糕等产品,其中盒马产品迅速售罄 [9] 产品形态与市场反应 - 市场上奶皮子产品形态各异,奶皮子糖葫芦中使用蜂窝状弹性薄膜,乐乐茶新品使用片状乳制品碎片,瑞幸产品质地类似豆腐脑,导致消费者体验和评价两极分化 [14] - 奶皮子糖葫芦价格高昂,上海有店铺线上售价调至98元/串,线下为49元/串,店主回应因生意火爆、供不应求 [7] - 奶皮子原料价格快速上涨,电商平台同一链接的奶皮子价格从10月27日的10元/张涨至一周后的42元/张 [5] 供应链与产能 - 奶皮子原料出现供不应求,内蒙本土品牌牧野晨曦创始人称整个内蒙都缺货,即便涨价30%~50%也很难拿到货 [21][22] - 有奶皮子厂家表示一天生产2000张仍供不应求,需从同行处高价拿货,但担心风口过去不敢扩建产能 [22] - 传统奶皮子制作需耗费约8小时,几斤牛奶只能产出一层或两层奶皮,成本高昂 [21] 行业营销策略 - 品牌商家集体押注内蒙风味,瑞幸在推出奶皮子拿铁外,上月还推出锡林郭勒咸奶茶,以黑砖茶粉为原料并加入炒米颗粒 [25] - 七鲜超市的奶皮子蛋糕重点宣传内蒙风味和炒米夹心,奶皮子通过与秋冬顶流糖葫芦结合实现国民度激增 [27] - 行业出现网红美食的集群效应和跟风模仿,类似过去螺蛳粉、芝士风味的开发模式,商家竭尽所能推出相关产品蹭热度 [29][31] 品牌案例与产品创新 - 塔斯汀官方账号在社交媒体发布“山楂奶皮子糖葫芦汉堡”图片玩梗,引发网友讨论,而呼伦贝尔的酷木尼Burger店早在去年便推出加入奶皮子的羊肉汉堡 [10][12] - 各地烘焙商家迅速推出奶皮子固体杨枝甘露、奶皮子蛋挞、奶皮子芋泥卷、奶皮子千层等甜品,将奶皮子与其他年度爆品元素结合 [9] - 奶皮子酸奶去年已具热度,中秋期间奶皮子月饼出现在商超货架,显示此轮潮流并非突然爆发,而是品牌持续押注的结果 [23]
“固体杨枝甘露”接棒奶皮子糖葫芦成新网红,有品牌“听劝”一天卖了25万杯
扬子晚报网· 2025-11-13 20:52
产品现象与市场热度 - “固体杨枝甘露”成为甜品界新晋网红,迅速刷屏各大社交平台热榜并引发全行业跟进[1] - 相关话题在抖音平台的播放量已超过6亿次,并快速衍生出多种创新版本[1] - 产品形态为对半切开的芒果做底,铺厚实酸奶,点缀西柚、西米、爆爆珠等小料,将饮品变为可手持食用的甜品[1] 消费者互动与品牌响应 - 网友主动到新茶饮品牌评论区“请愿”,要求推出官方版固体杨枝甘露[3] - 茶百道率先通过社交账号“官方接梗”,发布教程指导消费者用门店小料复刻产品,引发评论区大量“求上架”呼声[3] - 公司迅速响应消费者需求上架产品,上市首日全国总销量接近25万杯[6] 产品策略与市场反馈 - 固体版杨枝甘露在保留网友DIY核心创意基础上进行专业升级,选用新鲜芒果块搭配活菌酸奶,并加入芋圆、布丁等小料丰富口感层次[6] - 产品获得市场热烈反响,有消费者反映门店芒果原料售罄,社交平台出现大量晒单和积极评价[6] - 杨枝甘露作为经典产品年销量近亿杯,固体版创新进一步强化了其市场地位[6] 行业趋势与角色转变 - 网红美食的诞生往往源于经典产品在形态或搭配上的微创新,通过用户传播和二次创作在社交媒体形成话题热度[6] - 消费者角色从被动接收趋势转变为潮流方向的创造者与传播者[6] - 品牌方角色从主导定义流行转向发现并放大流行[6]
奶皮子糖葫芦,第一批受害者出现了
36氪· 2025-11-13 18:28
奶皮子糖葫芦现象概述 - 奶皮子糖葫芦成为冬季现象级热门商品,引发消费者长时间排队和跨省求购热潮[1][5] - 该产品由内蒙古包头市一家老字号糖葫芦店在2024年底首创,结合传统糖葫芦与内蒙古特色奶皮子[3] - 在抖音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达10.2亿次,并登上小红书热点榜,获得明星王鸥、蓝盈莹等人自发打卡助推[3][5] 市场价格与消费影响 - 产品价格从平民小吃跃升为"消费刺客",普通糖葫芦价格5-8元,奶皮子糖葫芦价格区间为36元至48元一串,上海地区甚至高达98元起一串[5][8] - 原材料湿奶皮子成本从每百克7-8元上涨至16-17元,实现翻倍,市场出现供不应求、一天一个价的状况[11][13] - 有消费者反映因每日食用导致糖分摄入超标引发健康问题,凸显高糖分产品的潜在风险[17][18] 行业连锁反应与资本影响 - 盒马将产品价格降至9.9元,薛记炒货等连锁品牌火速跟进,饮品行业如瑞幸、乐乐茶推出相关元素产品[7][10] - 乐乐茶推出"雪顶山楂草莓奶皮子"产品后销量猛增60%,马伍旺开发青提奶皮子糖葫芦饮品[10] - A股市场出现"奶皮子概念股"行情,三元股份经历连续涨停,庄园牧场涨停,天润乳业、西部牧业涨超4%,伊利股份涨近4%[14][16] 产品可持续性分析 - 网红美食普遍存在生命周期短的问题,如2017年脏脏包三个月后滞销,2018年泡面小食堂新鲜感过后消费者不愿为溢价买单[16] - 尽管三元股份发布公告否认自身具有"奶皮子糖葫芦"热点概念,但市场热情持续,资本热潮和消费者排队现象仍未消退[16][18]
“固体杨枝甘露”接棒奶皮子糖葫芦成新网红 茶百道一天热销25万杯
北京商报· 2025-11-13 17:54
公司产品与市场表现 - 茶百道品牌通过社交账号发布教程并上架固体杨枝甘露产品,对消费者DIY创意进行官方回应和专业升级[1] - 固体杨枝甘露系列产品上市首日全国总销量接近25万杯,成为消费市场热门话题[1] - 该产品是公司继荔枝冰奶后的又一经典案例,通过微创新在社交媒体形成话题热度[1] 行业趋势与消费者行为 - 网红美食的诞生往往源于经典美食在形态或搭配上的微创新,经由用户传播或二次创作后形成话题[1] - 消费者角色发生转变,从消费趋势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潮流方向的创造者与传播者[1] - 品牌方角色从主导定义流行逐渐转向发现并放大流行,与消费者形成互动[1]
从5块到98块,奶皮子糖葫芦成了今年最狠的“消费刺客”
凤凰网财经· 2025-11-10 22:03
奶皮子冰糖葫芦市场热度 - 奶皮子冰糖葫芦成为今年秋冬网红美食,通过将传统冰糖葫芦的糖壳替换为奶皮子,形成“传统小吃+新奇配料”的反差组合,精准吸引年轻消费者打卡分享 [5][6][7] - 产品热度引发消费狂潮,出现长时间排队现象,有店铺营业前已排起长队,摊贩出摊1小时商品即售罄 [9][13][21] - 产品定价远高于传统糖葫芦,正常价格为20-30元,在一线城市如上海、深圳价格可高达98元一串 [24][27] 核心原料奶皮子价格波动 - 奶皮子价格在短时间内剧烈上涨,单张售价从约10元飙升至20元,一周内价格几乎翻倍,市场供货紧张 [32] - 奶皮子生产厂家表示,在产品爆火前单价仅为七八元,目前即使日产量达到2000张仍供不应求,需从同行处高价拿货 [32] 相关乳制品公司股价表现 - A股乳制品概念股因奶皮子糖葫芦热潮股价走强,三元股份、庄园牧场涨停,天润乳业、西部牧业涨幅超过4%,伊利股份涨近4% [33] 相关乳制品公司基本面分析 - 多数相关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出现下滑,仅伊利股份营收实现1.17%的小幅增长,三元股份营收同比减少超过10% [33][34] - 三元股份经销商数量出现大幅减少,北京地区经销商减少277个,降幅49.64%,北京以外地区减少1363个,降幅46.95% [34] - 天润乳业营收下滑近4%,其疆外市场收入下滑超过13%,第三季度毛利率因行业竞争加剧促销而下滑超过5个百分点 [36] - 伊利股份液体乳业务第三季度同比下滑8.8%,公司净利润出现下滑 [36] - 西部牧业、庄园牧场等上游牧场企业因原奶价格低迷陷入连年亏损 [36] 奶皮子产品历史与市场拓展 - 奶皮子此前已通过奶皮子酸奶形态在社交媒体走红,伊利奶皮子酸奶在今年4月上市后,第二个月销量环比增长200% [37] - 众多乳品品牌包括君乐宝、三元、兰格格等已在商超、便利店、电商等渠道推出奶皮子酸奶预包装产品 [39]
从5块到98块,奶皮子糖葫芦成了今年最狠的“消费刺客”
凤凰网财经· 2025-11-10 21:40
奶皮子冰糖葫芦市场热度分析 - 奶皮子冰糖葫芦成为今年秋冬网红美食,通过将内蒙古奶皮子与北京冰糖葫芦结合,形成强烈反差感,迅速在社交平台走红 [1][2] - 产品创新体现在用奶香浓郁的奶皮子替代传统糖壳,并包裹晴王葡萄、草莓、无花果等新奇馅料,精准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打卡分享 [6][7][8] - 消费热度极高,出现门店晚上九点仍需排队半小时、店铺未营业即排长队、出摊一小时售罄等现象 [11][16][17][24] - 产品具有显著网红溢价,正常售价20-30元,在一线城市如上海、深圳可高达98元一串 [28][29][33] - 口味评价存在争议,部分消费者认为产品过甜掩盖水果本味,糖壳易化,奶皮子与糖葫芦融合度不佳 [35][36] 奶皮子原料市场供需与价格变动 - 奶皮子价格在短期内剧烈波动,单张售价从10元左右飙升至20元,一周内几乎翻倍,市场供货紧张 [37] - 奶皮子厂家表示目前一天生产2000张仍供不应求,需从同行高价拿货,但因担心风口过去而不敢扩建产能 [38] - 长方形规格奶皮子可制作5-8个糖葫芦,厂家建议从业者选择摆摊而非租店以控制成本风险 [37][38] 乳制品上市公司市场表现与基本面 - A股乳制品概念股因奶皮子热潮股价走强,三元股份、庄园牧场涨停,天润乳业、西部牧业涨超4%,伊利股份涨近4% [39] - 行业基本面面临挑战,2025年前三季度仅伊利股份营收小幅增长1.17%,其他公司营收普遍下滑 [41] - 三元股份营收同比减少超过10%,北京地区经销商数量减少277个,较2024年底减少49.64%,北京以外地区经销商减少1363个,减少46.95% [42][45] - 天润乳业营收下滑近4%,疆外市场收入下滑超13%,第三季度毛利率因促销加大而下滑超过5个百分点 [45] - 伊利股份液体乳业务第三季度同比下滑8.8%,公司净利润出现下滑 [45] - 西部牧业、庄园牧场等上游企业受原奶价格低迷影响陷入连年亏损 [46] 奶皮子产品历史与行业布局 - 奶皮子最初以奶皮子酸奶形态在社交媒体走红,紫光园推出的现制奶皮子酸奶被誉为"新一代北京特产" [46] - 乳品企业纷纷布局奶皮子酸奶赛道,伊利奶皮子酸奶上市第二个月环比增长200%,蒙牛也表示市场反馈热烈 [46] - 君乐宝、西域美农、维聪乳业、三元等品牌均在商超、便利店、电商等渠道推出奶皮子酸奶预包装产品 [48]
一串最贵卖到98元!奶皮子糖葫芦意外火了,席卷多个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18:57
产品与市场热度 - 奶皮子糖葫芦产品意外走红,迅速席卷上海、杭州、南京等多个城市 [1] - 产品在上海线上售价飙升至98元一串,在杭州、南京等地引发排队热潮,消费者甘愿排队3小时尝鲜 [1] - 相关话题于11月5日冲上社交媒体热搜第一位,显示其极高的市场关注度 [2] 产品构成与供应链 - 产品核心为山楂糖葫芦外层贴奶皮子,山楂对半剖开夹干噎酸奶,或替换为阳光玫瑰、草莓、无花果、榴莲等水果 [2] - 专供糖葫芦的奶皮子有半圆形和长方形规格,长方形规格为16x25cm,一张奶皮子最多可制作8个糖葫芦,最少可制作5个 [2] - 奶皮子厂家表示其上月单价为七八元,当前因供不应求及冬季牛奶产能下降导致原料成本推高而涨价 [2] 产能与供需状况 - 奶皮子厂家目前一天生产2000张奶皮子仍供不应求,需要从同行处高价拿货以满足需求 [2] - 大量中间商和电商加入抢购,加剧了供应紧张的局面 [2] - 厂家因担心市场风口过去,对扩建产能持谨慎态度 [2]
“盖片烤玉米就卖48一个?” 现在堆在蛋挞上的网红小料比奶茶还杂
36氪· 2025-05-16 16:04
产品创新 - 玉米蛋挞成为烘焙行业新晋爆款产品 酥脆挞皮搭配蛋挞液和玉米卡仕达酱 顶部装饰烤玉米形成差异化卖点 [1][5] - 产品创新体现在原料选择 必须使用水果甜玉米并表面洒蜂蜜/白糖烤制焦黑痕迹 部分品牌在蛋挞液中添加玉米粒提升风味层次 [1] - 蛋挞品类持续扩展边界 从传统鲜果流延伸到甜品流(芋泥/巧克力)甚至炒菜流(土豆泥拌培根) 形成"万物皆可蛋挞"趋势 [18] 市场表现 - 玉米蛋挞迅速渗透终端渠道 鲍师傅/詹记等连锁品牌及独立咖啡甜品店均将其作为橱窗C位产品 部分门店日销超千个 [3][13] - 美团数据显示蛋挞占烘焙品类搜索量35% 成引流TOP1单品 某品牌年销量突破2亿个 单店日均销售200+个 [21] - 价格带呈现两极分化 高端门店售价达48元/个(被称"蛋挞爱马仕") 主流价格区间集中在10-20元 仍显著高于传统蛋挞 [12][13] 消费洞察 - 社交平台推动产品病毒式传播 美食博主开展多品牌横向测评及自制教程 形成"玉米地"式内容轰炸 [5] - 购买动机发生转变 超60%消费者因蛋挞进店 75%会产生连带购买 年轻客群倾向留存至夜间或次日食用 [21][24] - 外观设计成为购买决策关键因素 品牌通过64层酥皮等工艺升级及造型创新强化"打卡"属性 [24] 商业模式 - 蛋挞具备超高商业价值 裕莲茶楼凭借焦糖可颂蛋挞实现品牌突围 肯德基将其作为长生命周期核心单品 [21] - 产品迭代遵循"引流品"逻辑 通过持续叠加网红元素(如玉米)维持市场热度 抵消品类老化风险 [24] - 存在显著溢价空间 原料成本与终端售价差距引发"农民种的玉米变成买不起的蛋挞"社会讨论 [16] 行业趋势 - 韩国仍是创新策源地 玉米蛋挞沿袭脏脏包/猛犸包路径 由首尔Parole&Langue店铺原创后引入国内 [5] - 便携性构成竞争优势 相比咖啡/炸鸡等场景受限食品 蛋挞适配边走边吃/延时消费等多场景 [24] - 健康化与放纵型产品并行发展 虽然单个玉米蛋挞热量达300kcal(相当于2碗米饭) 但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