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国际合作

搜索文档
(上合天津峰会)天津持续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的职教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6:29
核心观点 - 天津持续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 着力打造职业教育国际交往中心城市 [1] 重大国际会议交流平台 - 连续举办两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 吸引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15位部级领导出席 [2] - 组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联盟 吸纳10个上合组织国家成员单位入盟 [2] - 举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上合组织国家参赛选手斩获多枚奖牌 [2] - 成立全球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智库 邀请俄罗斯 白俄罗斯 蒙古国4位职教专家进入专家库 [2] 鲁班工坊品牌发展 - 在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等8个上合组织国家建设10个鲁班工坊 [3] - 开设能源动力 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等6大类21个合作专业 [3] - 累计实施学历教育1.5万人 开展技能培训3000余人次 [3] - 推动组建上合组织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 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3] 中外人文交流合作 - 举办"智汇上合·2025职业教育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俄罗斯 白俄罗斯等多国代表参会 [3] - 高标准建设鲁班工坊体验馆 累计接待数万名中外嘉宾参访 [3] - 通过鲁班工坊招收上合组织国家留学生200余人 [3]
中国—尼加拉瓜职业教育合作论坛举办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4 09:26
中尼职业教育合作 - 中国与尼加拉瓜在天津举办职业教育合作论坛 聚焦高质量发展路径 主题为"中尼职教携手 共筑技能未来" [1] - 论坛讨论内容涵盖职业教育国际合作 深化产教融合 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三大领域 [1] - 尼加拉瓜鲁班工坊被定位为两国职业教育合作的里程碑项目 旨在提升本国青年技术技能水平 [1] 项目具体实施 - 尼方代表明确表示该项目将直接支持该国"减贫计划"实施 并推动双边友好关系 [1] - 中方院校以鲁班工坊为合作纽带 致力于为两国青年搭建成长平台 贡献全球职业教育发展智慧 [1] - 尼加拉瓜教师已在天津完成EPIP标准化进阶式培训 获得前沿职教理念与技术实操经验 [1] 培训成效与反馈 - 参训学员认可中国职教体系的系统性与创新性 计划将所学转化为本土实践动力 [1] - 培训既包含理论理念传授 也注重技术实操经验的培养 形成完整教学体系 [1]
北京:建立第三方机构进校园遴选审核机制,支持学校高质量开展课后服务
快讯· 2025-07-10 11:57
教育改革与消费提振 - 北京市发布《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满足多元化教育培训需求[1] - 依托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举办短期冬夏令营[1] - 建立第三方机构进校园遴选审核机制支持学校高质量课后服务[1] - 引导高校通过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1] 国际化教育发展 - 做强"留学北京"品牌支持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落地[1] - 支持高校举办国际暑期学校等品牌项目[1] - 鼓励职业院校与国外知名企业共建基地共育人才[1] - 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合作示范项目建设[1]
“一带一路”职教学术年会研讨新使命新作为
科技日报· 2025-06-20 09:12
会议概况 - 2025年"一带一路"职业技术教育学术年会在深圳举行,主题为"新担当、新作为、新空间" [1] - 会议聚焦职业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阶段中的角色,探讨国际合作与数字化赋能等议题 [1] - 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及5个国际组织的近300名代表参会 [2] 核心倡议与建议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提出四点倡议:弘扬中华文化、融合产业科技创新、重塑人才技能结构、提升数字化国际化 [1] -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余彬建议聚焦标准引领、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中文+技能融合、构建智慧新生态 [1] 实践案例与成果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校长许建领分享国际化经验,包括建设深圳数字工坊和推广"深圳协议" [2] -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黄辉介绍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优势,计划优化合作层次类型结构 [2] - 教育部语合中心胡志平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2] 国际合作与分议题 -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葛思颖呼吁深化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2] - 会议设置数字技术赋能开放共享、产教同行共促合作发展等分议题进行深度交流 [2]
职业教育国际峰会在山东召开,中欧多方达成“青岛共识”
齐鲁晚报网· 2025-06-13 11:04
中欧职业教育合作背景与意义 - 会议以"数智赋能新时代中欧职业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为主题,强调经济全球化下国际劳动力流动与产业合作需求 [1] - 中欧建交50周年背景下,职业教育合作被定位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抓手,具有双向成就与全球惠及效应 [1] - 青岛作为中欧职教合作枢纽,已建成5个中德职教合作平台,包括青岛-汉斯·赛德尔基金会职业能力发展中心等 [1] 中欧职业教育模式与经验 - 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中国本土化成效显著,莱茵科斯特集团自2012年起在淄博等地建立智能制造技术平台,累计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 [2] - 西班牙职业教育特色突出,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等机构参与构建社会关系与技术商创体系 [3] - 欧洲企业深度参与职教,西门子、库卡等在华企业与中方共建实训基地,形成"行业+企业+院校"协同机制 [3] 数智时代合作框架与成果 - 达成"青岛共识"四项核心:共建《中欧工业AI应用人才能力框架》、筹备"中欧教育专业委员会"、建立动态课程认证体系、共建数字实训云平台 [5] - 签署四项跨国协议:中芬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框架、德国职业标准认证框架、中德教师能力提升专项、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国际化协议 [5] - 合作网络覆盖德国莱比锡工商会、芬兰应用科技大学联盟等8家欧方机构,以及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中方院校 [5] 产业协同与示范项目 - 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青岛)公司展示中德智能制造双跨培训中心,集成物料分拣系统智能生产线等数字化场景 [6] - 青岛中德生态园示范基地实现德国"双元制"与中国"产教融合"战略深度融合,获欧方机构高度评价 [6] - 海尔集团、赛轮集团等本土企业被鼓励协同职业院校出海共建学院,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闭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