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职业足球
icon
搜索文档
苏超最让人担心的一幕还是发生了……
36氪· 2025-07-04 08:09
苏超联赛现象分析 - 苏超联赛热度持续攀升,网民将其与国足对比并引发争议,甚至有提议让苏超球队代表国足[1] - 新华社将苏超球员黄玮鸿用脸挡球与国足队长吴曦"躲球"对比,引发对吴曦的嘲讽浪潮[1] - 吴曦作为国足功勋队长曾带伤奋战,职业精神无可指摘,官媒的嘲讽行为被认为极不专业[2][4] 苏超联赛竞技水平与运营模式 - 苏超竞技水平介于中乙到中冠之间,核心球员多为职业队青训后备,每队限3名一线职业球员[5] - 苏超射手榜前10名除1名高中生外均来自职业队梯队,显示其本质是职业资源的次级出口[5] - 球员日补贴300-500元,团队奖金冠军50万,其他球队数万至十几万,收入远低于职业联赛[6] - 票价5元至几十元,场地租金低廉(如五台山体育中心每场2万),主要靠赞助收入(总冠名800万)[6] 苏超与职业联赛对比 - 苏超主办方为政府机构(江苏省体育局等),缺乏清晰的成本投入和利益分配机制[7] - 中国职业联赛已形成市场化运作体系,50余家俱乐部自主运营,国际化程度领先[9] - 职业联赛虽存在假球等问题,但通过规范管理持续完善,不能否定其发展成果[9] 苏超未来发展路径 - 苏超面临发展模式选择:维持政府主导的业余赛事或引入商业机制向职业化进化[10] - 若保持现状可能因水平局限而平庸化,需政府持续投入并面临公共资源分配难题[11] - 商业化运作需专业管理以避免贪腐,政府作为监管方缺乏相关专业能力[10][11]
“苏超”联赛第四轮今日开赛,业余球员如何组织赛前训练?
央广网· 2025-06-14 14:56
赛事概况 - "苏超"第四轮比赛于6月14日至15日进行 共6场对决 包括淮安VS南京、宿迁VS盐城等地方代表队PK [1] - 赛事采用非职业化模式 球员年龄跨度从20岁以下学生到40岁社区书记、公安民警 体现全民参与特点 [1] 参赛队伍分析 - 淮安队由非职业球员组成 主教练董松重点训练球员职业化习惯 如提升观察能力和团队交流 [5] - 南京队专业化程度较高 包含前全国甲级联赛老将和足球特长生 但训练时间受限 主要安排在下班后 [7] 球员故事 - 淮安队39岁球员戴虎身兼社区书记 村民通过新闻报道才知其足球特长 农忙期间仍坚持训练与工作兼顾 [1][3] - 戴虎8年军旅经历提供体能优势 虽年龄排全队第二 但通过集训保持状态 其精神激励年轻队员 [8] - 南京队球员李加俊透露 多数队友首次在超万人球场比赛 观众欢呼带来巨大激励 [7] 赛事影响 - 淮安队主教练董松认为非职业球员投入度可能超过职业球员 "光脚不怕穿鞋"心态有助于释放压力 [9] - 赛事热度带动青少年兴趣 戴虎儿子受现场氛围感染 从排斥足球转为狂热爱好者 [9] 训练与备战 - 淮安队训练强度随赛程临近加大 戴虎每日往返50分钟车程坚持参训 教练称其"两头跑"不易 [5] - 南京队受限于业余时间训练 但队员表示万人大赛经验提升竞技状态 [7]
贵州“村超”被足协叫停?组委会回应
证券时报· 2025-06-10 12:08
贵州"村超"发展现状与规划 - 全球近50个国家超1200名国际球员来榕江交流,1至5月举办450场赛事,县外32支球队490名球员参与[3] - 38.5万人的小县城中,超20万人参与啦啦队活动,占比超50%[3] - 2023年吸引游客760万人次,2024年达940万人次,2025年1-5月游客241万人次(同比+11.77%),全年目标1000万人次[4] 文化与社会效益 - 各地非遗文化参演超3万人次,涵盖河南蹴鞠图、台湾歌舞、西藏唐卡等多元文化形式[4] - 2024年榕江县60余所学校开展2359场"班超"比赛,覆盖2.66万学生,"三小"问题显著减少[4] - 计划2026/2028/2030年学生参与率分别达50%/70%/80%[4] 全国化与国际拓展 - 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28个已签订合作协议,1300支球队参与交流[6] - 2024年8月将举办全国冠军赛,并组建多年龄段战队备战2028"村超"世界杯[6] - 开展20余次外出交流,包括与佛山"西甲"、青海"青超"等赛事联动[6] 长期战略规划 - 发布《2025-2035发展实施方案》,构建"社会足球+校园足球+职业足球"三级体系[7] - "逐梦"足球队获2024大湾区足球嘉年华全国冠军,并赴瑞典参加世青赛[8] - 黔东南州校园足球联赛中获5冠2亚1季,贵州省U12女足1/3队员来自榕江[8] 品牌声明与活动预告 - 辟谣"足协叫停村超"等不实信息,强调赛事持续健康发展[1] - 暑期将举办总决赛、全国冠军赛及无人机表演、烟花秀等活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