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风险溢价(ERP)
搜索文档
美股泡沫有多大?瑞银给出七个观测指标
华尔街见闻· 2025-11-05 17:41
市场泡沫评估框架 - 瑞银提出市场泡沫形成需满足七个前提条件,若美联储降息路径符合预期,所有条件将被触发 [2] - 七个前提条件包括:逢低买入心态(股票相对债券年化回报率高出14%,远超5%门槛)、“这次不一样”的叙事(生成式AI崛起)、代际记忆差距(距上次科技股泡沫约25年)、整体利润承压(剔除市值前十公司后,其余企业12个月远期EPS增长近零)、高度集中化(美股市值和收入集中度达历史最高)、散户积极入场(多地区交易活动增加)、宽松的货币环境(金融条件已宽松,若降息将进一步放松) [5] 泡沫顶部信号分析 - 估值未达极端水平:当前“科技七巨头”动态市盈率为35倍,低于历史泡沫顶峰时45倍至73倍的水平;股权风险溢价未降至2000年或1929年时约1%的极端低位 [4] - 长周期催化剂未见顶:ICT投资占GDP比重远低于2000年水平,科技巨头杠杆率优于科网泡沫时期,市场广度未像1999年严重恶化(当时纳斯达克指数近翻倍,下跌股票数量是上涨的两倍) [12][14] - 短周期催化剂缺失:未出现类似2000年的极端并购案,美联储政策立场未达触发崩盘的紧缩程度(利率需接近名义GDP增速5.2%才会见顶) [14] 历史泡沫比较与启示 - 历史泡沫案例显示估值变化显著:如TMT泡沫期间纳斯达克指数上涨60%,日本股市泡沫期间TOPIX指数上涨71% [6] - 后TMT泡沫启示:泡沫破裂后价值流向非泡沫领域(非TMT股票一度上涨),可能出现“回声效应”或双顶形态,概念正确但价格错误的公司(如微软、亚马逊、苹果)股价从高点暴跌65%至94%,耗时5到17年才收复失地 [18] - 价值链最终赢家可能不是基础设施建造者,而是能利用新技术创造颠覆性应用或关键软件的用户 [20] 当前市场定位与风险点 - 当前市场处于潜在泡沫早期阶段,尚未达到危险顶峰,科技股市盈率相对市场整体接近正常水平,盈利修正和增长前景更好,资本支出周期处于早期 [1] - 市场泡沫可能体现在科技巨头的高利润率上,随着行业资本密集度增加和竞争加剧,高利润率未来可能面临下行压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