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形态—功能演化
搜索文档
【科技日报】哺乳动物颌关节演化路线揭示
科技日报· 2025-10-09 10:25
研究核心发现 - 首次系统提出哺乳动物颌关节演化的四阶段序列,揭示了从爬行类到哺乳动物颌关节转变的完整路线 [1][2] - 研究刷新了对哺乳动物颌关节演化的认知,构建起首个原始与次生颌关节系统演化框架 [3] 关键化石材料 - 研究基于两块发现于1984年但被长期忽视的化石:四川自贡的川南多齿兽化石和云南禄丰的摩根兽类化石 [1][2] - 对川南多齿兽化石采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发现其拥有独特的齿骨髁—颧骨窝次生颌关节,为四足动物中首次发现 [1] - 以云南禄丰化石为模式标本命名新属种禄丰曲髁兽,其齿骨髁结构简单,为“哺乳动物齿骨髁起源于齿骨外脊后端”假说提供实证 [2] 演化机制与意义 - 研究揭示颌关节演化存在多次独立起源,以往被视为哺乳动物鉴定特征的承压性齿—鳞骨关节,实际仅能作为哺乳型动物鉴定特征 [2] - 提出环境诱导的发育变异(表型可塑性)可能在颌关节多样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挑战了仅由“体型小型化驱动”的流行假说 [2] - 证明咬合生物力学、生态行为适应等多种因素共同塑造了颌关节的演化路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