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与智能交互技术

搜索文档
瞭望 | 一座城打造一个“谷”
新华社· 2025-08-18 15:26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在2024年突破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8.1% [1] 产业生态构建 - 蚌埠市初步构建智能传感器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 [1][6] - 吸引200多家智能传感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其中包括4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 [6] - 形成"一谷三园多址"产业集群总体布局,包括MEMS核心器件产业园、科技孵化园和中央创新园 [3] 技术突破与产能建设 - 建立6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EMS晶圆制造工艺技术体系 [4] - 全国首条8英寸MEMS晶圆全自动生产线在蚌埠正式投产 [4] - 蚌埠成为全国为数不多同时拥有MEMS和CMOS工艺技术、6英寸和8英寸MEMS晶圆制造线的城市 [5] 创新平台与研发成果 - 成立安徽省微机电系统技术产业创新研究院,联合十家单位突破MEMS晶圆制造领域技术瓶颈 [4] - 2024年企业参与制定MEMS国家标准4项,获批省级科技攻关项目12项 [7] - 智能传感企业拥有发明专利451件,较2021年增长204.7% [7] 企业成长与产值表现 - 规上智能传感企业产值同比增长55.8% [7] - "中国传感谷"跻身国内十大高质量传感器园区榜单 [7] - 安徽北方华鑫智控科技有限公司组建半年产值突破1200万元 [5] 产品应用与市场拓展 - 传感器产品应用在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5G通信、无人驾驶、机器人、智能家居、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6] - 希磁科技突破国外技术垄断,打入国际市场 [12] - 华鑫微纳晶圆生产线缓解国内MEMS芯片产能缺口,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 [12] 资金与人才支持 - 落地运行总规模51亿元的产业基金,引导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11] - 2024年"中国传感谷"共吸引各类人才471名 [9] - 建立分层扶持体系,从资金支持、人才引育、海外发展等多方面护航企业成长 [8] 区域协同与战略定位 - 蚌埠"中国传感谷"与合肥"中国声谷"、芜湖"中国视谷"共绘人工智能产业新版图,"三谷"纵横联动、跨界协同 [1][13] - 牵头成立长三角MEMS与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加强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13] - 安徽省将智能传感器作为"人工智能+"底层强基的重要方向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