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传感器
icon
搜索文档
华润微涨2.01%,成交额8.3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749.6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11:5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5日盘中股价55.21元/股,上涨2.01%,总市值732.93亿元,成交额8.32亿元,换手率1.16%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749.68万元,特大单买入1.20亿元(占比14.40%)卖出1.04亿元(占比12.47%),大单买入2.71亿元(占比32.57%)卖出2.70亿元(占比32.40%)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7.14%,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9.35%、2.30%、15.91%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和上海市静安区,2003年1月28日成立,2020年2月27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涵盖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控制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以及开放式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服务 [2] - 收入构成:产品与方案占比54.34%,制造与服务占比42.92%,其他(补充)占比2.74% [2] - 行业分类为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概念板块包括MCU、氮化镓、EDA、大基金、汽车芯片等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4.40万户,较上期减少9.77%,人均流通股30,173股,较上期增加10.83%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3049.79万股(第二大股东),较上期增加1492.52万股 [3]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588000)持股2930.78万股(第三大股东),较上期减少51.17万股 [3]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588080)持股2198.46万股(第六大股东),较上期增加69.11万股 [3]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588200)持股1260.08万股(第九大股东),较上期增加127.48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持股958.11万股(第十大股东),较上期增加76.01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18亿元,同比增长9.62%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20.85% [2] 分红历史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51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4.87亿元 [3]
华润微股价连续3天上涨累计涨幅8.89%,嘉实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1260.08万股,浮盈赚取5569.5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15:21
股价表现 - 华润微9月24日股价上涨3.07%至54.12元/股 成交额16.97亿元 换手率2.40% 总市值718.46亿元[1] - 公司股价连续3天上涨 区间累计涨幅达8.89%[1]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控制产品的设计、生产与销售 并提供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制造服务[1] - 收入构成:产品与方案占比54.34% 制造与服务占比42.92% 其他业务占比2.74%[1] 机构持仓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588200)二季度增持127.48万股 持有1260.08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95%[2] - 该基金9月24日浮盈2028.73万元 三日累计浮盈5569.55万元[2] - 嘉实上证科创板综合ETF(589300)持有华润微2.67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0.91% 为第十大重仓股[4] - 该基金9月24日浮盈4.3万元 三日累计浮盈11.8万元[4] 基金表现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规模278.06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62.47% 近一年收益184.59% 成立以来收益138.49%[2] - 嘉实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规模1.38亿元 成立以来收益42.44%[5] - 芯片ETF基金经理田光远管理规模443.23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137.06%[3] - 综合ETF基金经理尚可管理规模14.99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88.72%[6]
华润微股价连续3天上涨累计涨幅8.89%,建信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24.06万股,浮盈赚取106.3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15:14
股价表现 - 华润微9月24日股价上涨3.07%至54.12元/股 成交额16.97亿元 换手率2.40% 总市值718.46亿元 [1] - 公司股价连续3天上涨 区间累计涨幅达8.89% [1]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控制产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 并提供开放式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制造服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产品与方案占比54.34% 制造与服务占比42.92% 其他(补充)占比2.74% [1] 基金持仓 - 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ETF(589880)二季度持有华润微24.06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0.91% 位列第十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9月24日浮盈38.74万元 连续3天上涨期间累计浮盈106.35万元 [2] - 基金最新规模12.48亿元 成立以来收益率31.06% [2] 基金经理 - 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基金经理葛鲁禹累计任职时间2年274天 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14.77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39.22% 最差基金回报32.07% [3]
智能传感器技术创新联合体在汉成立
长江日报· 2025-09-24 08:46
该联合体由武汉市计量标准质量研究院、武创院江岸岱家山智能传感产业创新中心、武 汉岱家山数智传感产业园三方共建,将"标准质量""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三大功能模块有机 融合,聚焦攻关智能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和产业难题。 "联合体成立后补足了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短板。"武汉迈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王超说。作为一家从事隧道运维的企业,迈郝特十分擅长应用场景开发,却还要用四处打电 话的传统办法寻找上游技术。王超说,联合体成立后,迈郝特可以通过联合体掌握最新的传 感器技术发展,把更多精力聚焦于应用场景开发。 "智能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已成为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机器人、远程医疗等信息领域的 刚需。"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刘维华表示,武创院将提供技术驱动力和高端资 源链接,充当联合体与外部高端创新网络的"连接器"。 编辑:胡之澜 武汉市计量标准质量研究院在岱家山科创城实现全国首创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 务,已经为30多家智能传感器领域创新型企业提供质量技术基础服务。联合体成立后,研究 院将继续引导支持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抢占市场制高点。 人形机器人通过指尖的压力传感器"触摸"世界,无人驾驶汽车利用车顶的激光雷达畅行 ...
上海嘉定:今年全区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出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
新华财经· 2025-09-23 21:59
新华财经上海9月23日电(记者李荣)传感器是物联网、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元件,正迎来 新的发展机遇。记者23日从由上海嘉定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嘉定工业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的第五届中国智能传感大会上获悉,立足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重要"北翼"的功能定位,上海嘉定今年全区 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出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 上海市嘉定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智能传感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的核心战场。近年来,嘉定主动拥抱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浪潮,依托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上海智 能传感器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链联盟等高能级平台和创新协同机制,不断做大规模、做强能级、做优 生态,持续强化"链主的牵引带动、技术的创新联动、要素的支撑驱动",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跨越式发 展。 去年,嘉定区集成电路产业链联盟正式成立。一年来,联盟紧密协同政府、企业、院所、投资机构,以 推动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为己任,积极发挥在集成电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中的关键作用,显著促进 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据了解,嘉定区作为智能传感器以及物联网芯片的产业集聚高地,凭借其完善的产业链基础、全面的政 策支持、优 ...
进一步规范经营主体登记申请和代理行为|营商环境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6:40
时政要闻 工信部等三部门:出台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开展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行动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推动轻工业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新增长点快速发 展,引领消费能力不断提升的总体目标,并部署了五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着力优化供给。开展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行动、重点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加力品牌培育和宣传 推广。 二是助力扩大消费。落实好现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促进扩大传统消费,围绕健康、养老、育幼、家 居、文旅等消费热点打造新增长引擎。拓展人工智能在轻工领域应用,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搭 建供需对接交流平台,激发消费潜力。 三是保持国际竞争优势。支持龙头企业加速品牌全球化建设,积极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模式,不断强 化企业商品出口公共服务,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布局。 (原标题:进一步规范经营主体登记申请和代理行为|营商环境周报) 四是优化产业生态。培育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产业转移对 ...
原英特尔芯片架构师苏菲加盟清华大学任长聘教授
新浪科技· 2025-09-23 15:02
【#原英特尔芯片架构师加盟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官网更新了教研人员简历,原英特尔任 芯片架构师苏菲上任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长聘教授、清华大学兴华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官方资料显示,苏菲 1999 和 2001 年获清华大学自动化学士和硕士学位,2006 年博士毕业于美国杜克 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2006 至 2025 年,就职于英特尔任芯片架构师。 苏菲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芯片测试与可测性 / 可靠性设计、芯片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致力于从芯片电路 级到架构级的创新研究,解决芯片可测性、可靠性、安全性与计算韧性等关键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多 款具有深远行业影响力的芯片产品。技术创新获多项国际专利,涵盖 3D 芯片 / 芯粒(Chiplet)测试、 模拟芯片功能安全、智能传感器等领域。推动先进研究成果的标准化,参与多项 IEEE 国际技术标准的 制定。 除了在英特尔工作多年外,苏菲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高级会员,并担任 IEEE《设 计与测试》(Design and Test)副主编,还曾在多个会议技术程序委员会任职。(IT之家) ...
欧阳劲松: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需标准引领、技术支撑、产业协同“大合唱”
新华财经· 2025-09-22 23:26
他强调,大赛将智能制造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作为评审参考,让优秀方案不仅能落地,更能成标杆。同时,大赛决赛期间将同步举办智能制造及检测装备路 演展示活动,集中展示优秀成果及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并联合承办地重庆永川组织产需对接活动。 新华财经北京9月22日电 9月21日,第二届制造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创新大赛暨智能制造及检测装备路演展示活动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 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所长欧阳劲松在致辞中强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不是单点突破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标准引领、技术支撑、产业协同 的"大合唱"。 欧阳劲松表示,仪综所作为大赛主办单位之一,同时承担中央企业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秘书处及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单位职责,责任重大。 他指出,本届大赛在传承首届经验的基础上,更注重制造业智能化技术的"纵向贯通"和产业的"精准赋能",并围绕智能传感器、智能检测装备、智能机器 人、装备智能化、智能制造系统协同五大核心赛道,组织专家梳理产业痛点、难点和需求点,将其转化为赛事命题。 欧阳劲松呼吁全国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积极参赛,携手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注入新动能。仪综所将继续发 ...
第二届制造业智能化大赛启动报名 五赛道最高奖金1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9:20
日前,记者从"第二届制造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创新大赛暨智能制造及检测装备路演展示活动发布会"上了 解到,第二届制造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创新大赛(下称"大赛")已启动报名,全国总决赛将于2025年12月在 重庆市永川区举行。 该赛事由中央企业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机械工业仪器仪 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等单位主办。作为全国性专业赛事,首届大赛于2024年在永川成功举办,遴选的 智能化解决方案多数已实现工程化应用,并发布两项重大技术基础标准,为装备数字化研发提供了技术 指导。 本届大赛延续"智启新质造极未来"主题,设置智能传感器创新、智能检测装备创新、智能机器人创新、 装备智能化创新、智能制造系统协同五个赛道。各赛道分别设置一等奖奖金10万元,二等奖奖金5万 元,三等奖奖金3万元。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指出,主办方将把工业传感器、智能检测装备等领 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与标准规范融入赛事,同时开放相关科技服务资源,为赛事提供技术保障,确保大赛 产出兼具创新性与落地性的解决方案。 六盘山实验室主任马玉山指出,当前智能制造已进入"感知—决策—执行—检测"全链条协同的关键 ...
智启新质 造极未来——第二届制造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创新大赛暨智能制造及检测装备路演展示活动正式启动
新华财经· 2025-09-22 17:23
新华财经北京9月22日电 21日,第二届制造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创新大赛暨智能制造及检测装备路演展示 活动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大赛以"智启新质造极未来"为主题,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目 标,聚焦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面向全国征集制造业智能化优秀解决方案。 本届大赛由中央企业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机械工业仪器 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主办。目前,大赛已开放注册报名,将于12月份 举行全国总决赛,参赛团队可在10月20日前,登录https://www.cipim.org.cn/projectadmin/home报名并填 报参赛作品。据悉,在重庆市经信委、重庆市永川区的支持下,全国总决赛及表彰大会将在重庆市举 行。 高规格赛事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赛程设计升级打造全链条产业创新平台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不是单点突破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标准引领、技术支撑、产业协同的"大合唱"。对 此,本届大赛在传承首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赛制和赛程的重新设计和升级,更加注重制造业智能化 技术的"纵向贯通"和产业的"精准赋能",并围绕核心赛道设计,组织专家梳理产业痛点、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