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脑网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欧美同学会金融委员会联合举办新质生产力产业支持科创投资论坛——共探长三角科创协同与资本破局之道
中国经济网· 2025-10-23 11:03
论坛背景与核心议题 - 论坛主题为“历史与未来、科创与投资”,聚焦“科技历史与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与科创投资”、“资本市场与长三角一体化”三大板块进行深入交流 [1] - 论坛是“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上海国际活动周2025”的科技金融专场活动,由上海资产管理协会主办,多家机构联合主办 [1] 上海双中心建设与未来产业发展 - 上海资产管理协会成立3年来,核心任务是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并已推动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领先全国 [4] - 未来产业被定位为科技创新与高端产业引领的结合点及中美博弈的制高点,上海计划通过“一业一方案”推动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能源等六大领域发展 [4] - 未来需紧抓AI技术机遇,推动科技金融与数字金融协同,以培育新质生产力 [4] 科技与金融的AI协同 - AI时代下,产业技术与金融技术形态趋同,数据、算力、算法三大要素在科技与金融场景中基础一致 [5] - 未来需以“AI for Innovation”思维推动创新范式升级,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5] 长三角科创协同模式 - 提出以上海为创新源、周边城市为转化基地的协同路径,例如利用上海的高校与临床资源作为创新活水,由苏州等城市承接成果中试环节 [8] - 实践案例显示,超过30%的投资企业将研发留在上海,生产制造落地苏州、嘉兴等周边城市,形成“上海研发+周边产业化”的布局 [10] - 提出“脑网协同”概念,即上海作为创新大脑提供核心技术,杭州、苏州作为神经网络承接应用落地并反哺需求 [11] 长三角科创生态与国际对标 - 与波士顿相比,上海需进一步打破科学家创业壁垒,建立更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解决子女教育、医疗资源等后顾之忧 [13] - 长三角创投市场需培育“包容失败”的生态氛围,机构应以耐心资本陪伴企业,允许硬科技项目有3-5年的技术转化周期 [13] -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可通过场景创新开辟差异化市场,例如将语音大模型应用于体育赛事直播解说 [13] 长三角资本生态优化建议 - 当前新设基金中国有资本出资占比超过90%,存在行政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冲突,建议建立长三角创投协同机制,允许跨区域投资的基金享受多地政策支持 [13] - 建议上海率先降低政府引导基金的反投要求,例如从投资本地不低于70%降至50%,并联合苏浙皖设立长三角协同基金,打破资本流动壁垒 [13] - 可借鉴合肥“政府+市场”的投资模式,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赛道成立长三角级产业基金,让资本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