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成分
搜索文档
自然堂:数字化+自研成分双驱动,穿越行业周期的产品力与品牌力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08:46
文章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成为新消费赛道投资热土,估值逻辑从侧重规模扩张转向综合考量品牌力、盈利能力和创新发展 [1] - 自然堂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披露IPO文件,凭借财务稳健增长、多品牌矩阵和研发创新实力成为市场焦点 [1] 行业背景与趋势 - 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正进入质量提升新阶段,本土品牌从外资“平替”进入“分庭抗礼”新时代 [2] - 港股对新消费企业的估值逻辑不断进化,具备长期经营韧性、能穿越行业周期的中国品牌更受资本青睐 [1] - 美妆、健康等“悦己型”消费增长率不断提升,展现出强劲的内生动力 [1]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42.92亿元人民币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46.01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录得收入24.48亿元 [2] - 毛利率持续攀升,从2022年的66.5%提升至2024年的69.4%,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达到70.1% [3] - 2025年上半年期内净利润1.91亿元,净利润率7.8%,剔除上市开支等非经常性因素后,经调整净利润达2.1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攀升至9.0% [3] 品牌力与市场地位 - 自然堂是中国第二大本土化妆品品牌,在2013-2024年间连续12年位列中国化妆品品牌前两名 [4] - 消费者认可度高,在大众化妆品品牌的认知度、购买频率、回购意愿三项核心指标中均排名首位 [4] - 核心品牌自然堂常年占公司总收入94%以上,拥有如自然堂冰肌水(累计销量约1.12亿瓶)和自然堂小紫瓶精华液(累计零售额超8.7亿元)等长周期爆款产品 [6] 多品牌与产品矩阵 - 公司通过珀芙研、美素、春夏和己出等品牌实现差异化布局,覆盖从大众到中高端、从护肤到母婴的细分赛道 [4] - 截至2025年6月,五大品牌共提供522个SKU,价格带从49元延伸至680元,实现全消费层级覆盖 [4] 销售渠道策略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59.7%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68.8% [4] - 公司自2025年起强化线下布局,在标杆购物中心开设自营旗舰店,首家店于2025年7月在深圳开业,另有三家将于当年下半年在上海、武汉及重庆陆续开业 [5] 研发创新实力 - 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累计研发开支3.925亿元,展现出长期主义视野 [7] - 研发团队拥有154名专业人员,其中40%以上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并与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建立战略合作 [8] - 公司在全球拥有229项专利及139项特批专利申请,发表200篇学术论文(其中80篇发表于国际期刊),并参与154项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的制定 [8] 核心技术突破 - 成功研发出喜默因、蓝科雪等自主核心成分,打破国外品牌对高端原料的垄断 [8] - 喜默因已加入86个产品配方中,应用于自然堂极地精华露、自然堂小紫瓶精华液等畅销产品 [9] - 在微生物发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冻干技术方面取得研发进展,开发出蓝科雪、细梗蔷薇细胞团和茶冻干粉等核心成分 [9] 数字化运营与供应链 - 自主开发的“一盘货系统”实现了从下单、处理、结算到物流配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具有去库存化、高效配送等运营优势 [10] - 构建“三地三厂”垂直生产体系,西藏林芝工厂提取原料,上海工厂负责研发与灌装,2025年8月投产的第三极生物发酵原料工厂将喜默因年产能提升至1000吨,产能提升约5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