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默因
搜索文档
欧莱雅、加华资本押注7亿!61岁的辽宁人去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10-15 00:06
公司上市申请与估值 - 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IPO前估值为71亿元人民币[3] - 公司在IPO前完成唯一一轮融资,欧莱雅通过美町公司投资4.42亿元,加华资本注入3亿元资金,分别持股6.67%与4.20%[6] - 以2024年零售额计,公司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年营收超过45亿元[4]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42.9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6.01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24.48亿元[7] - 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66.5%升至2024年的69.4%,并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70.1%[7] - 公司拥有3770万注册会员,会员复购率达到32.4%[8] 品牌与产品组合 - 公司拥有多元化品牌组合,包括自然堂、珀芙研、春夏、美素、己出等,覆盖护肤、彩妆、个护等多个品类,总SKU数量为522个[7][8] - 自然堂品牌是主要营收来源,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其收入贡献占比始终维持在94%以上[7] - 核心科研成果“喜默因”应用产品从2022年的61款增至2025年的86款,贡献超过75%的营收[7] 创始人及股权结构 - 公司由郑春颖及其兄弟姐妹联合创办,61岁的郑春颖担任CEO、执行董事兼董事长,其个人财富身家达110亿元[9] - 创始人家族信托通过离岸控股公司实现股权控制,直接持股比例合计为87.81%[9] 行业竞争格局 - 国货美妆行业集中度较低,2024年前五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合计市场份额仅约10.1%[11] - 国货美妆市占率于2024年已达约55.2%,占据半壁江山[12] - 公司面临增长动能挑战,其2024年营收增速为3.6%,低于竞争对手毛戈平的34.6%和林清轩的32.3%三年复合增长率[11] 公司挑战与机遇 - 公司品牌结构单一,旗舰品牌“自然堂”收入占比过高,而竞争对手如贝泰妮的子品牌瑷科缦在2025年上半年增速达93.89%[11] - 公司海外营收份额较少,存在认知度低和物流成本高的难题,但获得欧莱雅投资可能有助于打开海外市场格局[11] - 行业竞争进入“科研军备竞赛”阶段,上市是公司获得资本助力以应对挑战的契机[12]
自然堂冲击港股IPO,国货美妆腰部老品牌能否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17:53
公司上市申请与估值 - 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IPO前估值超过71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完成IPO前唯一一轮融资,欧莱雅通过美町公司投资4.42亿元,加华资本注入3亿元资金,分别持有6.67%与4.20%的股份 [2] - 以2024年零售额计,公司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年营收超过45亿元 [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42.9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6.01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24.48亿元 [3] - 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66.5%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70.1% [3] - 2024年公司营收增速为3.6% [7] 品牌与产品组合 - 公司拥有多元化品牌组合,包括自然堂、珀芙研、春夏、美素、己出等,覆盖护肤、彩妆、个护等多个品类 [3] - 自然堂品牌是主要营收来源,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其收入贡献占比始终维持在94%以上 [3][7] - 核心科研成果"喜默因"应用产品从2022年的61款增至2025年的86款,贡献超过75%的营收 [3] 客户基础与运营 - 公司拥有3770万注册会员,会员复购率达到32.4% [3] - 海外营收占比较少,存在认知度低和物流成本高的挑战 [7] 行业竞争格局 - 国货美妆行业集中度较低,2024年前五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合计市场份额约为10.1% [7] - 国货美妆市占率于2024年已达约55.2%,占据半壁江山 [8] - 竞争对手表现强劲,如同期毛戈平营收同比增幅达34.6%,林清轩三年复合增长率达32.3%,谷雨2024年营收增速超40% [7]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竞争进入后半场,各品牌开启"科研军备竞赛",比拼专利数量和科研投入 [8] - 50亿级美妆阵营企业正纷纷通过上市补短板,行业"卡位战"进入白热化 [5][6] - 在购物节销售额排行榜上,国产品牌席位越来越多,国货美妆正成为中国消费者的首选 [8]
港股新消费再迎实力选手,深度透视自然堂的价值与潜力
格隆汇APP· 2025-09-30 09:12
公司IPO与市场定位 - 自然堂集团于9月29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IPO上市 [1] - 公司是中国化妆品行业领军企业,拥有超过20年历史,是屈指可数的具备穿越周期能力的中国化妆品企业 [2] - 以2024年零售额计,自然堂是中国第三大中国化妆品集团,其旗舰品牌自然堂连续12年位居中国第二大本土化妆品品牌 [8] 行业增长前景与趋势 - 预计2024至2029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将以6.6%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约为同期全球市场增速的2倍,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29万亿元 [4] - 2024至2029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7.9%,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将提升至52.9% [5] - 需求端呈现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趋势,消费者更追求质价比、研究型购买,并看重产品带来的情绪价值 [4] - 以2024年零售额计,大众品牌(零售价300元以下)市场规模达7605亿元,占中国化妆品市场份额的81.4% [9] 公司的市场地位与品牌认可度 - 自然堂品牌自2013年至2024年连续12年零售额排名本土化妆品品牌前两名 [8] - 在受访大众化妆品品牌中,自然堂在消费者认知度、购买频率及回购意愿三项指标均排名首位 [8] - 公司荣登益普索"2024国产护肤品竞争力榜单"榜首,并入选"点赞2025我喜欢的中国品牌"百强榜单等 [9] 研发实力与核心技术 - 公司研发的"极地酵母"成分喜默因已加入86个产品配方中,使其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酵母成分自主产权的化妆品公司 [14] - 喜默因的成本较采购同类外购成分的成本低约95.0% [14] - 公司与中国航天基金会合作开展太空护肤研究,开发出"航天员参酵母"等创新活性成分 [16] 渠道布局与销售网络 - 线上渠道方面,2024年自然堂在抖音上发布的营销和品牌内容曝光量达到约140亿次 [17] - 线下销售网络覆盖全国,涵盖超过62,700个终端零售点 [17] - 公司已于2025年7月在深圳开设首家旗舰店,另有三家旗舰店将于下半年在上海、武汉及重庆陆续开业 [18]
自然堂:数字化+自研成分双驱动,穿越行业周期的产品力与品牌力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08:46
文章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成为新消费赛道投资热土,估值逻辑从侧重规模扩张转向综合考量品牌力、盈利能力和创新发展 [1] - 自然堂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披露IPO文件,凭借财务稳健增长、多品牌矩阵和研发创新实力成为市场焦点 [1] 行业背景与趋势 - 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正进入质量提升新阶段,本土品牌从外资“平替”进入“分庭抗礼”新时代 [2] - 港股对新消费企业的估值逻辑不断进化,具备长期经营韧性、能穿越行业周期的中国品牌更受资本青睐 [1] - 美妆、健康等“悦己型”消费增长率不断提升,展现出强劲的内生动力 [1]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42.92亿元人民币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46.01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录得收入24.48亿元 [2] - 毛利率持续攀升,从2022年的66.5%提升至2024年的69.4%,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达到70.1% [3] - 2025年上半年期内净利润1.91亿元,净利润率7.8%,剔除上市开支等非经常性因素后,经调整净利润达2.1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攀升至9.0% [3] 品牌力与市场地位 - 自然堂是中国第二大本土化妆品品牌,在2013-2024年间连续12年位列中国化妆品品牌前两名 [4] - 消费者认可度高,在大众化妆品品牌的认知度、购买频率、回购意愿三项核心指标中均排名首位 [4] - 核心品牌自然堂常年占公司总收入94%以上,拥有如自然堂冰肌水(累计销量约1.12亿瓶)和自然堂小紫瓶精华液(累计零售额超8.7亿元)等长周期爆款产品 [6] 多品牌与产品矩阵 - 公司通过珀芙研、美素、春夏和己出等品牌实现差异化布局,覆盖从大众到中高端、从护肤到母婴的细分赛道 [4] - 截至2025年6月,五大品牌共提供522个SKU,价格带从49元延伸至680元,实现全消费层级覆盖 [4] 销售渠道策略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59.7%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68.8% [4] - 公司自2025年起强化线下布局,在标杆购物中心开设自营旗舰店,首家店于2025年7月在深圳开业,另有三家将于当年下半年在上海、武汉及重庆陆续开业 [5] 研发创新实力 - 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累计研发开支3.925亿元,展现出长期主义视野 [7] - 研发团队拥有154名专业人员,其中40%以上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并与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建立战略合作 [8] - 公司在全球拥有229项专利及139项特批专利申请,发表200篇学术论文(其中80篇发表于国际期刊),并参与154项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的制定 [8] 核心技术突破 - 成功研发出喜默因、蓝科雪等自主核心成分,打破国外品牌对高端原料的垄断 [8] - 喜默因已加入86个产品配方中,应用于自然堂极地精华露、自然堂小紫瓶精华液等畅销产品 [9] - 在微生物发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冻干技术方面取得研发进展,开发出蓝科雪、细梗蔷薇细胞团和茶冻干粉等核心成分 [9] 数字化运营与供应链 - 自主开发的“一盘货系统”实现了从下单、处理、结算到物流配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具有去库存化、高效配送等运营优势 [10] - 构建“三地三厂”垂直生产体系,西藏林芝工厂提取原料,上海工厂负责研发与灌装,2025年8月投产的第三极生物发酵原料工厂将喜默因年产能提升至1000吨,产能提升约5倍 [11]
瞄准平台流量 自然堂接入淘宝闪购
国际金融报· 2025-08-14 00:21
渠道拓展与即时配送 - 公司接入淘宝闪购在上海苏州武汉天津清远5城开通小时达及半日达服务 满足消费者"想要就要马上拿到"的需求[1] - 按"6:3:1"设计货盘 60%为面膜小紫瓶精华等高复购爆品主打1小时送达 30%为防晒隔离霜等夏季新品 10%为中小样组合装配合优惠活动[2] - 差异化配置城市仓库 增加热门商品备货量 多种配送方案实现小时达 上线2周成交登美妆品类前5名[3] - 闪购渠道带来淘宝App首页高德地图支付宝饿了么等平台亿级流量曝光 大幅提升品牌曝光和销售机会[3] 消费者洞察与产品策略 - 年轻消费者心智成熟 明确需求质价比更高更绿色环保的产品[3] - 75%年轻消费者倾向选择环保产品 公司提前布局原料发酵工厂 从源头启动可持续发展战略[3] - 运用微生物发酵植物组培活花采香等五大绿色原料技术 例如喜默因成分提取率提高300% 生产能耗降低25% 实现0排放[4] 行业趋势与国货发展 - 美妆护肤行业呈现环保化趋势 年轻消费群体带动国货品牌蓬勃浪潮[3][4] - 预计未来3-5年国货美妆护肤品牌将整体崛起 受众群体进一步扩散[4]
头部玩家躬身入局,国货美妆企业开启ESG硬实力较量
华夏时报· 2025-08-12 19:38
文章核心观点 - 可持续发展与ESG实践正成为美妆企业的核心战略,驱动行业在包装、生产、原料和社会责任等多维度进行革新 [1][2] - 以自然堂、花西子、珀莱雅为代表的国货美妆头部企业已躬身入局,通过发布战略规划、设定具体目标、取得技术突破来践行ESG理念 [1][2][4][5] - ESG实践能提升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信任、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但行业整体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面临成本控制、技术落地和平衡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等挑战 [3][6][7][8] 美妆行业ESG驱动因素 - 根本驱动因素包括全球对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度提高,以及消费者对绿色、可持续产品需求的增长 [3][6] - 外部压力来自政府和监管机构对ESG的要求日益严格,企业需符合标准以避免法律风险 [3][6] - 内生动力在于ESG实践可提升品牌形象、消费者信任度和企业市场竞争力 [3][6] 头部企业ESG战略与实践 - 自然堂集团于2024年初发布2030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两大战略驱动力和12项具体目标 [4] - 自然堂集团在原料科技上取得突破,其自研成分喜默因使有效成分提取率提高300%,同时生产能耗降低25%,并实现原材料100%转化和0排放 [4] - 珀莱雅将“绿色美妆,与自然和谐共生”战略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其可持续包装材料占比达33.88%,较2021年基准提升33.72%,提前达成2025年目标 [2][5] - 花西子智能工厂通过“数字化水平四级”认证,其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与ESG实践为行业提供可复制方案 [2] 具体举措与成效 - 在绿色包装领域,自然堂集团研发中心在2024年完成100多个减塑减排项目,通过精简设计、工艺优化和推行替换装减少塑料使用 [5] - 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减少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或影响,从而提高内部能力 [1] - 在社会责任层面,企业强化公益慈善与社区影响,构建覆盖教育公平、文化传承、区域经济发展等多维度的责任网络 [5]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难点 - 主要难点包括缺乏系统的ESG管理体系和专业人才,以及高昂的转型成本 [7] - 技术落地存在挑战,如日化产品生产造成的污水治理难度大,以及包装与原材料如何真正实现“绿色环保”需大量投入 [7] - 平衡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可持续发展是重要挑战,成本上涨是否会转嫁至零售价将影响企业执行力 [7] 未来发展趋势 - ESG将推动美妆行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表现突出的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机会和消费者认可 [8] - 行业竞争将从单纯的价格和质量竞争转向综合价值的竞争 [8] - 消费者对环保、健康和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将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变革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