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臭氧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强化光催化技术应用,探索臭氧治理新路径
中国环境报· 2025-07-10 11:14
加强技术研发,提升标准化与应用效能。推进材料创新,开发适应高湿度、复杂环境的催化材料,建立 效果评估体系,建立城市缩尺模型实验平台,模拟建筑布局与催化涂层的协同效应,量化环境效益。完 善标准体系,制定催化材料性能标准(如活性、耐久性)及效果评估规范。推进产学研协同,依托科研 团队,推动新型催化剂产业化。 规划先行与试点示范相结合,深化应用场景。强化城市空间规划,锁定重点区域,在交通枢纽、工业园 区、公园等臭氧高值区,优先应用催化涂层与空气净化装置,推广光催化路面及建筑立面涂层,利用城 市立体空间扩大催化接触面积。在居民区安装小型催化净化装置,结合绿化带形成"微自净单元"。 臭氧污染的形成机理较为复杂,其浓度受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作用影响, 且光化学反应受气象条件调控,治理难度远高于颗粒物。当前我国主要通过源头减排VOCs和NOx防治 臭氧污染,面临防治成本高、周期长以及末端治理技术欠缺等挑战。因此,在源头防治的同时探索末端 治理技术的创新突破,能有效遏制臭氧浓度上升趋势。 比如,中国科学院团队研发的高效催化新材料,在北京市大兴区黄村公园进行了3年多的外场测试,发 现将其涂覆在建筑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