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英烈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让故事成为信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2 06:43
清明节谒陵群众和中小学生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缅怀英烈。(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供图) 河北省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讲解员赵楠楠在"山河映忠魂"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全国总决赛现场。(海外网 谢 明摄) "山河映忠魂"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参赛选手在山东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海外网 谢 明摄) 怎样才能讲好英烈的故事?对全国各地的英烈讲解员而言,这是一道必答题。他们查阅档案资料,走进英烈故 里,采访英烈后人……千里奔波,不懈追寻,只为了深入挖掘那些尚未广为人知的英烈故事,更好讲述英烈精神 的时代价值。 在近日举办的"山河映忠魂"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上,讲解员们分享了自己如何搜寻、讲解英烈事迹的故事。 记录生死抉择 "中国人民有这样的母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中国妇女的光荣,而且是中华民族不会灭亡的具体例证。"华 北军区烈士陵园讲解员赵楠楠援引老一辈革命家的话,颂扬一位伟大的母亲——白文冠。 学生们在山东济南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塔前敬礼。(济南革命烈士陵园供图) "抗日到底!"这是英雄母亲白文冠给儿子马本斋留下的四个字,这四个字,是她咬破指头,用血写成的。 抗日英烈马本斋带领的冀中回民支队战功赫赫,是侵华日军的眼 ...
易安华:“国将不保,何以家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人民日报· 2025-08-12 06:01
易安华生平事迹 -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7师259旅旅长易安华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 年仅37岁[2][3] - 1925年入黄埔军校 次年毕业参加北伐 1932年率部在闸北阻击日军 1937年淞沪会战毙伤大量日军后升任旅长[2] - 南京保卫战前写下"告妻儿书" 内容为"不灭倭寇 誓不生还 国将不保 何以家为"[2] 南京保卫战经历 -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率部撤退至南京 12月在光华门 通济门一线布防[2] - 与日军血战三昼夜后身负重伤 仍坚持指挥战斗 拒绝撤离阵地[3] - 最终在光华门外阵地牺牲 临终表示"与城共存亡 与士兵同生死 决不忍偷生以负国负民"[3] 身后荣誉与纪念 - 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1日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4] - 2015年9月3日其子易豪雄作为烈士后人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4] - 宜春市化成岩森林公园内墓园常摆满鲜花 群众自发祭扫[5] 家庭情况 - 牺牲时留下三子一女 现存最小儿子易豪雄 现年88岁[3] - 牺牲时易豪雄尚在襁褓 通过母亲和大姐了解父亲事迹[4] - 景德镇烧制的瓷板画遗像原件已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4]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易安华:“国将不保,何以家为?”
新华网· 2025-08-06 09:10
新华社南昌8月5日电 题:易安华:"国将不保,何以家为?" 新华社记者袁慧晶 "不灭倭寇,誓不生还。国将不保,何以家为?吾妻存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厅 内,陈列着一位壮烈为国捐躯的将军遗像,他就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7师259旅旅长易安华。在 他一生的最后一役——南京保卫战开始前,留下了这封"告妻儿书"。 新中国成立后,易安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他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和英雄群体名录。2015年9月3日,易豪雄作为烈士后人,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父亲如果还活着,看见祖国强大,一定很激动。"易豪雄感慨,何其有幸,他替父亲见证了这一切。陪 同易豪雄进京的大儿子易难还记得,那天坐在彩车上的父亲一直在鼓掌,热泪盈眶。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首诗既是易安华追寻的人生坐标,也是他壮 丽人生的真实写照。如今,宜春市化成岩森林公园内的易安华墓旁,常摆满鲜花,不时有群众自发前来 祭扫。尊崇英烈、捍卫英烈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英烈精神正融入民族血脉、焕发新光彩。 易安华,江西宜春人,1925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易安华:“国将不保,何以家为?”
新华社· 2025-08-05 11:59
核心观点 - 易安华将军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 其英勇事迹和家国情怀成为抗日英烈精神的象征 并受到国家认可和社会尊崇 [1][2][3] 人物背景 - 易安华为江西宜春人 1925年入黄埔军校 次年毕业参加北伐 [1] - 1932年率部在闸北一线阻击日军 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并升任第87师第259旅旅长 [1] - 在南京保卫战前写下"告妻儿书" 以诀别口吻表达为国捐躯决心 [1] 战役经历 - 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 在光华门 通济门一线布防 [1] - 血战三昼夜后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 最终在光华门外阵地牺牲 年仅37岁 [2] - 牺牲前表示"与城共存亡 与士兵同生死" 拒绝撤离阵地 [2] 身后影响 - 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2014年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3] - 2015年其子易豪雄作为烈士后人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 [3] - 宜春市化成岩森林公园内的易安华墓常有人献花祭扫 英烈精神融入民族血脉 [3] 家庭情况 - 易安华牺牲时留下三子一女 现存小儿子易豪雄(88岁) [2] - 牺牲时易豪雄尚在襁褓 通过母亲和大姐了解父亲事迹 [2] - 家族保存景德镇烧制遗像 原件已捐赠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黄振亚:枪林弹雨中的琼崖抗日脊梁
新华社· 2025-07-07 16:52
黄振亚,1905年出生于今海南省儋州市海头镇新坊井村,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爆发后,儋 州地区(时称儋县)兴起抗日救亡运动。时任中共儋县县委委员的黄振亚深入渔港和乡村组织宣传抗日 救亡,并发动组建抗日武装队伍。该武装力量后并入琼崖抗日独立总队。 1939年4月,日军在汉奸引导下入侵儋县,烧杀掳掠,无恶不作。5月11日,国共联合武装力量计划在儋 县黑岭伏击日军,不料日军突然增援,对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和游击队实施反包围。枪炮声越来越近,黄 振亚得知战况后,带领指战员迂回疾行到敌人背后奇袭,不但冲垮了日军阵地,还将其切割成数段致使 首尾不能相顾。天黑后,日军残部狼狈逃窜。黄振亚之名从此威震周边日军。 黄振亚:枪林弹雨中的琼崖抗日脊梁 如今,英烈精神早已融入村民的血脉。在琼崖抗日脊梁黄振亚的影响下,村民积极参与家乡建设,让这 座曾经历尽苦难的村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简陋的砖瓦房换成了一栋栋小洋楼;坑洼路变成了平坦的 水泥路;纵横交错、整洁顺畅的街道,不断焕发着新气象。 新华社记者陈凯姿 海南岛西北,一方灰黑的火山岩砖静静躺在一个离海不远的村庄空地上。这是被熊熊战火吞噬后,抗日 英烈黄振亚曾经住所遗留下的唯一 ...
听见怦怦作响的心跳(重读抗战家书)
人民日报· 2025-06-18 06:10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未涉及公司或行业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关键要点
“山河映忠魂”讲解员大赛讲活内蒙古红色史诗
内蒙古日报· 2025-05-29 13:19
大赛背景与目的 - 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 - 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提升全区英烈讲解员队伍能力水平 [1] - 讲好内蒙古英烈故事 做好全国大赛选手选拔推荐工作 [1] - 营造全社会崇尚英烈 缅怀英烈 学习英烈 捍卫英烈 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 [1] - 推动红色文化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力量 [1] 比赛形式与参与情况 - 比赛是对英烈精神的深情致敬 也是一堂全民爱国主义教育课 [3] - 参赛者包括烈士纪念设施专职讲解员 退役军人工作者 在校学生 红色文化志愿者等 [3] - 经过前期推荐 视频初选等环节 最终20位选手进入决赛 [3] 决赛现场与内容呈现 - 革命文物如泛黄书信 锈迹斑斑的勋章作为"时光钥匙"展示 [3] - 历史影像形成"穿越通道" 对比硝烟战场与今日北疆安宁 [3] - 选手通过激昂陈词或娓娓道来 还原内蒙古各族儿女浴血奋战和民族团结故事 [3] 比赛结果与后续安排 - 评选出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优秀奖14名 [3] - 6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3] - 部分优秀讲解员将代表内蒙古参加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 [3] 赛事主办与影响 - 由内蒙古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 [3] - 大赛主题为"山河映忠魂" 于5月21日圆满落幕 [3] - 通过讲解员赤诚之声 让英雄往事在新时代激荡回响 [3]
“山河映忠魂”辽宁省英烈讲解员大赛在沈阳举办
新华网· 2025-04-28 10:04
活动概述 - 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于4月21日至25日在沈阳举办"山河映忠魂"全省英烈讲解员大赛 采用"赛前培训+现场比赛"方式 涵盖专职及志愿讲解员和褒扬纪念业务人员 [1] - 赛前培训包括国防大学教授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的红色故事讲解和语言表达技巧课程 并组织参训人员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敬献鲜花和参观纪念馆 [1] - 现场比赛阶段25名讲解员通过讲述英烈故事展现英烈形象 采用时空对话等创新形式 由专业评委从内容、表达和风采多维度评分 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优秀奖 [2] 能力建设成效 - 培训比赛有效提升全省英烈讲解员的政治意识、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参训人员增强红色基因传承和英烈故事传播的行动自觉 [2] - 活动通过生动讲述英烈故事使英烈形象深入人心 强化烈士纪念设施弘扬英烈精神和传播红色文化的作用 [1][2] 资源投入与战略方向 - 近年来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3.27亿元用于烈士纪念设施提质升级 充分发挥其红色基因传承主阵地作用 [3] - 通过多种形式宣教活动弘扬英烈精神 拓宽爱国主义和全民国防教育渠道 营造尊崇英烈、捍卫英烈、学习英烈的社会氛围 [3] - 未来将持续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红色宣传教育功能 讲好英烈故事并推动褒扬纪念工作高质量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