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保护

搜索文档
精心呵护草原生态环境
经济日报· 2025-05-30 06:20
也要看到,在草原生态保护过程中,一些问题仍然存在。例如,生态治理中人工干预占比偏高,对自然 规律与生态系统内在机理的系统性把握不足;生态价值转化渠道单一,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动态平衡 机制需要完善;跨区域协同治理存在壁垒,传统生态文化与现代法治的融合效能尚未充分释放;等等。 如何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呵护好草原生态环境,是题中应 有之义。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促进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不久前举办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保护修复 主题发布会提出,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取得历史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这是长期重视草原生态保护的生动 体现,彰显了我国治理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 我国拥有近40亿亩草原,其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的稳固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多年来,我 国将草原生态保护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从"天人合一"的科技突破到"取之有度"的价值转换,再 到"和合共生"的协同合作,我国的草原生态保护正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治理之路。数据显 示,"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支持草原保护修复总投资达 ...
邢善萍到咸阳市三原县调研抗旱保粮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5-08 07:03
邢善萍来到西阳镇五联村,实地察看小麦长势、土壤墒情、农田灌溉等情况,强调要把抗旱保粮作 为当前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来抓,抢抓粮食作物关键生育期,结合品种、田块、受旱程度,精准开展分 类指导,落实落细浇灌、"一喷三防"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旱情影响。在城关街道东关社区,邢善萍了 解网格化治理情况,与当地干部座谈交流,强调要发挥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规范优化基 层网格设置,把党组织设置到最小治理单元,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下沉,探索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路 径,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邢善萍还调研了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试验测试基地项目,听取项目规划介绍,察看项目建设进展, 强调要结合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协同做好要素保障、跟踪服务、督导帮扶,推动项目早日建成投 用。在嵯峨山国有生态林场,邢善萍了解森林管护、应急准备情况并进行巡林检查,强调关中北山森林 草原保护发展事关全省生态环境大局,要在保护原有植被基础上,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改善区 域生态环境。当前,森林草原火灾诱因多、风险高,要提升综合防控能力,切实维护林草资源安全。 (记者:刘居星) 5月7日,省委副书记邢善萍到咸阳市三原县调研抗 ...
我国草原保护工作扎实推进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30 11:37
草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自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将草原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过6年多的努力,我国草原 生态保护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尽管全国草原生态状况已走出低谷,实现了由本世纪初的"整体恶化"到当前"整体改善"的历史性转变,但由于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高寒高 海拔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修复治理难度大,目前仍有约70%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退化,草原保护修复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为统筹推进草种业全链条发展,国家林草局将草种业发展纳入《"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和《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重点任务,启 动了第一次全国林草种质资源普查,首次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草种目录》,成立了国家林草局第一届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建立起国家和省两级品种 审定制度,确定了30处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 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新建近60万亩的草种繁育基地,年产优良乡土草种近2.5万吨,有力地支撑了"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的草种需求。形成了青海20 万亩披碱草种子、内蒙古10万亩羊草种子等大规模优良草种扩繁基地,涌现出一批草种业龙头企业和亮点项目。 当前,我国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