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

搜索文档
将中医药理论融入饮食养生(新职业新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31
药膳行业发展 - 药膳制作师成为国家认可的职业,拥有具体职业评价标准和操作规范 [3][4] - 亳州药膳产业规模达150多亿元,聚集1500多家药膳企业和3万余名从业人员 [6] - 亳州已举办6届全国药膳技能大赛、7场学术论坛和8次产品展销会,培训6000余人次 [5] 药膳制作技艺 - 怀凯改良的芍花鸡成为爆款产品,年销量近2万份 [3] - 药膳制作需结合中医药理论和烹饪技法,使用上百种中药材 [3][4] - 时令菜单根据节气变化设计,如芒种夏至时节主打降燥解暑菜品 [4] 中药材供应链 - 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日均上市2800余种药材,年交易额600亿元 [4] - 当地形成完整中医药产业链,2024年产业规模达2102.6亿元(同比增长11.9%) [5] - 亳州为药膳制作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保障 [4] 人才培养体系 - 亳州成立药膳学校和药膳产业学院,首批计划招收100名学生 [5][6] - 学院实行校企合作模式,10余家龙头企业负责人担任客座教授 [6] - 学员毕业后可获得学历证书和药膳制作师职业资格证书 [5]
38岁、未婚失业,她靠“吃”走出人生低谷
虎嗅· 2025-06-25 08:10
主角麦卷是个37岁的单身女孩,得了一种免疫系统的慢性病,身体精力都不好,不得已辞掉大公司的工 作,找了一份每周工作4天的兼职。也放弃了一直以来努力工作买房的梦想,搬进了日本的团地(类似 中国的老破小)。 最近下班后,抚平我一天疲惫的是一部很治愈的高分日剧《吃饱睡足等幸福》。 人到中年,一切听起来都很失败对吧。殊不知,这却是麦卷的人生真正好起来的开始。 而让她好起来的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食物。 该剧通过食物重新唤醒现代都市人对生活、对身体的关注,并传递了一种稍显朴素但却很有智慧的价值 观: 努力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相反,有时候我们需要后退一步——吃饱喝足等待,幸福可能就会降临。 难过的时候,想想吃点什么吧 小时候,我们都会幻想长大后的生活,拥有这个,拥有那个。但事实却是,人到中年,可能事业、感情 都不会有,甚至连最基本的身体健康也难以保障。 决定搬到团地居住的时候,麦卷的身心状态都跌到了谷底:得了治不好的慢性病,只能承受一周4天的 兼职,经济状况拮据。同龄人纷纷进入新的人生阶段,自己的生活却卡在了这里。 大多数查不出毛病的躯体化症状,尤其一些反反复复发作的慢性病,都和情绪问题有关。麦卷性格内 敛,容易自责,缺 ...
食养有智慧 药膳护健康(健康驿站)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3 06:52
中医药膳行业发展趋势 - 中医药膳在"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下展现出独特价值,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大功能 [5] - 行业正从传统饮食文化向现代健康生活方式转型,浙江、广西、贵州等地通过药膳大赛、品牌建设推动创新发展 [1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食养药膳纳入400余个中医诊疗方案和20项治未病指南,并启动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 [13] 中医药膳理论体系 - 理论基础源自《黄帝内经》,强调"药借食力,食助药威"的协同作用,实现药食同源 [5] - 遵循"三因制宜"原则,需结合节气(如小满推荐白扁豆赤小豆汤)、地域(南北方差异)和人群特点制定方案 [6][7] - "冬病夏治"理念通过夏季温热食材(羊肉、桂圆)驱寒,典型案例包括苏皖鲁地区的"伏羊节"民俗 [8][9] 细分人群食养方案 - 儿童调理侧重补肺(太子参牛肉汤)、健脾(麦芽山楂饮)和平肝(灯芯花莲子心水) [10] - 孕产妇需补气血(党参龙眼肉)及安胎(砂仁白术),产后用益母草当归排恶露 [10] - 老年人推荐补肝肾食材(牛大力猪骨汤),搭配沙参防燥、麦芽助消化 [10] 药膳产品创新与规范 - 中药饮品、面包等"药食同源"产品需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物质范围,避免滥用 [11] - 行业标准逐步完善,如浙江发布"十大药膳"、广西打造"桂药膳"品牌 [12] - 中医医院加强营养科建设,推动家庭医生提供个性化膳食指导 [13] 健康饮食政策导向 - 全民营养周倡导增加蔬菜水果(每日3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和全谷物摄入(每日50-100克) [13][16] - 水产品推荐每周300-500克,富含DHA的鱼类(三文鱼、鳗鱼)和碘含量高的海藻类受推崇 [24][25] - 预包装食品需标注营养标签,鼓励企业研发适合不同人群的全谷物和水产品 [23][30]
专家: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效显著疗法
中国新闻网· 2025-05-16 09:22
中医药健康促进 - 冬病夏治是中医药疗法中的特效显著疗法,针对冬季易发或加重的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在夏季进行治疗,可预防旧病复发并减轻症状 [1] - 夏季人体阳气旺盛,经脉气血充盈,毛孔扩张,有利于药物吸收,此时治疗寒性疾病可最大限度以热治寒,调整阴阳,减轻冬季病症或根治疾病 [1] 中医膳养原则 - 中医膳养强调"食助药力,药助食威",体现药食同源、药食同理、药食同用的理念,通过辨证施膳调养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2] - 夏季饮食应关注温热性食物如羊肉、桂圆、韭菜、生姜以温补阳气,因人体阳气浮于外而内里虚寒 [2] - 夏季需注重健脾利湿,食用薏米、白扁豆、红豆等维持脾胃运化功能,因暑热易伤脾胃 [2] - 夏季应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饮水并选择水分充足、维生素丰富的果蔬类食品,因出汗多易导致水分丢失和电解质消耗 [2] 个性化饮食调养 - 饮食调养需因人而异,辨体质施膳,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饮食方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