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炒汇

搜索文档
别上当!守好自己的钱袋子(法治聚焦) ——从三起案件揭秘非法集资犯罪骗术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08
高息理财套路 - 某投资中心通过设立信息公司和投资顾问公司运营网贷平台,宣传"金财""聚有财"等理财产品,承诺6%至12.5%年化收益率,非法吸收资金2.69亿余元,造成投资人损失1.05亿余元 [2] - 涉案公司通过隐瞒实际借款人、编造虚假标的、期限错配等方式归集资金,导致出借人不了解真实资金用途和风险 [2] 养老金融骗局 - 某集团公司未经许可开设养老旅游基地、酒店等项目,推销"旅居预付卡""养老公寓"等产品,非法吸收公众资金50.3亿余元,未兑付金额15.4亿余元 [4] - 涉案公司利用老年人对资金安全和养老保障的需求,宣传高额利息和高质量服务,导致大量老年人陷入庞氏骗局 [4] 虚假炒汇陷阱 - 王某等人搭建虚假MT4炒汇平台,谎称可开展外汇保证金交易,非法募集资金19.2亿余元,未兑付本金3.9亿余元 [7] - 虚假平台通过后台操控汇率、人为制造亏损,资金不进入真实外汇市场,安全无法保障 [7][8] 防范措施 - 投资者应坚持"四查"原则:查资质、查项目、查流向、查舆情,并保存投资合同、转账凭证等材料 [3] - 选择养老机构时需核实营业执照和设立许可证,警惕"预付费"陷阱 [5] - 投资者应加强金融知识学习,通过正规渠道了解项目合法性,发现异常及时报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