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

搜索文档
ACL 2025 | 让小说角色 「活」起来!复旦BookWorld打造沉浸式小说世界模拟系统
机器之心· 2025-06-24 14:46
BookWorld由复旦大学冉一婷、王鑫涛主导完成,由阳德青老师、肖仰华老师共同指导。复旦大学知识工场实验室长期关注大语言模型的人格化、角色扮演 研究,在该领域发表多篇顶会论文和首篇综述。 想象为《红楼梦》或《权力的游戏》创造一个AI的世界。书中的角色们变成AI,活在BookWorld当中。每天,他/她们醒来,思考,彼此对话、互动,建立 感情和关系。 如果他们能活出自己的生活,不再由笔者操控,故事是否会不一样?会不会有一个平行时空里,宝玉和黛玉有了一段美好的爱情? 今天要介绍的这篇 ACL 2025 论文 ——《BookWorld: From Novels to Interactive Agent Societies for Creative Story Generation》,聚焦于如何让 小说中的角色真正 "活" 起来,打造一个沉浸式的虚拟世界。 在BookWorld中,作者们提出了一个"小说->AI世界->故事创作"的系统。BookWorld能从小说中提取角色和世界观的数据,构建一个AI世界,让角色AI在 世界中进行长期的交互,自己创造自己的故事。为了实现流畅自然的长期交互,BookWorld建模了角色 ...
“手机式童年”:虚拟的世界与具身的焦虑
新京报· 2025-05-07 11:27
你每日的手机使用时间是多少?越来越多的人手机使用时长日均8小时以上——这相当于一份全职工作的日均时 长。 或许就如唐娜·哈拉维在20世纪80年代所讨论的"赛博格",当下的我们已经彻底成为某种肉体与机器的混合体。如 何面对这一崭新的状况与处境?这成为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其中,青少年的手机成瘾问题尤为突出。如果我们想了解当下青少年与手机之间的密切关系,或许泰剧《指尖浪 漫》(2025)展现的情景相当切题。它以伶俐的剪辑、有趣的故事以及动人的情感展现着"Z世代"(Gen Z,出生 于1995年之后)的青春生活、爱情与经验,其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核心便是智能手机、各类社交平台与互联网。 通过这部剧我们就能发现,这些技术与设备是如何改变与重组青少年的成长、生活与观念的,而且还会彻底地意 识到,这些机器与软件早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这也恰恰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焦虑的一代》的核心议题。 撰文|宋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具身与虚拟 从《焦虑的一代》这个书名中,海特已经告知了自己的观察与结论,即在手机、社交软件与互联网中成长的当代 青少年普遍面临焦虑与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并且以女孩居多,而男孩则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