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机式童年
icon
搜索文档
被手机控制的这代孩子,可能会因为图被p丑而自伤
虎嗅· 2025-06-02 07:58
最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在《焦虑的一代》一书中提出,"手机式童年"正在取代"玩耍式童 年",将Z世代卷入一场浩大的社会实验。 另一位学者Nita Farahany分享她作为一名家长的看法:"我有一个8岁的女儿。如果未曾干预,她会像大 部分同龄人一样每天大约4.5小时沉迷数字世界。到18岁时,她会把4.8年的时间花在电子设备上。孩子 们正在一场实验中,而我们却不知道后果是什么" 社交媒体和游戏吸引大批青少年用户,但成年人对孩子的保护远远不足。严重的成瘾问题和网络霸凌不 断发生着,引发抑郁、焦虑和睡眠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数据,全球10-19岁人群中,约有七 分之一(14%)患有精神障碍。 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精神科医生、医学人类学著作《照护》中文译者姚灏对此深有感触。近几年的精神科 工作中,他发现:很多家庭或个体的危机,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因手机而起。大量临床细节,都指向后者 带来的影响。 姚灏认为,我们对于数字技术抱以过于乐观的态度,忽视了脆弱群体遭受的冲击。儿童青少年便是其中 的关键群体。 在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怎样保护年轻人的心理健康?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手机式童年",以及00后 在互联网时 ...
“手机式童年”:虚拟的世界与具身的焦虑
新京报· 2025-05-07 11:27
你每日的手机使用时间是多少?越来越多的人手机使用时长日均8小时以上——这相当于一份全职工作的日均时 长。 或许就如唐娜·哈拉维在20世纪80年代所讨论的"赛博格",当下的我们已经彻底成为某种肉体与机器的混合体。如 何面对这一崭新的状况与处境?这成为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其中,青少年的手机成瘾问题尤为突出。如果我们想了解当下青少年与手机之间的密切关系,或许泰剧《指尖浪 漫》(2025)展现的情景相当切题。它以伶俐的剪辑、有趣的故事以及动人的情感展现着"Z世代"(Gen Z,出生 于1995年之后)的青春生活、爱情与经验,其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核心便是智能手机、各类社交平台与互联网。 通过这部剧我们就能发现,这些技术与设备是如何改变与重组青少年的成长、生活与观念的,而且还会彻底地意 识到,这些机器与软件早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这也恰恰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焦虑的一代》的核心议题。 撰文|宋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具身与虚拟 从《焦虑的一代》这个书名中,海特已经告知了自己的观察与结论,即在手机、社交软件与互联网中成长的当代 青少年普遍面临焦虑与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并且以女孩居多,而男孩则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