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资产诈骗
搜索文档
香港探索虚拟资产诈骗追损新路
36氪· 2025-11-07 11:13
案件概况 - 虚拟资产交易平台JPEX涉嫌诈骗案是中国香港特区“历来最大规模”的虚拟资产骗案,也是近年来涉及受害人数最多、损失金额最庞大的骗案[2][4] - 该平台于2020年初成立,通过声称提供低风险且高达20厘(20%)的回报,并聘请艺人、网红代言以及在社交媒体和交通设施大量投放广告的方式迅速扩大规模[2] - 2023年9月13日,在香港证监会发出警告后,JPEX大幅调高提取手续费,导致大部分客户无法提款造成大额损失,平台于9月19日停止运作,其网站及应用程序于9月22日被封锁[3] 运营与诈骗手法 - 平台吸纳资金的方式之一是诱导投资者在虚拟资产场外交易所将现金兑换成特定稳定币,再买入JPEX的代币JPC[2] - 平台爆雷后,投资者提款被限制在每次1000个特定的稳定币,且需支付高达999个稳定币的手续费,导致本金事实上无法取回[2] - 调查发现平台相关人士将投资者资产转走,并通过大量加密货币钱包进行清洗[4] 案件规模与调查进展 - 截至2025年11月初,案件共接到超过2700名受害人报案,报称损失金额超过16亿港元[4] - 香港警方共拘捕80名涉案人士,冻结资产总值约2.28亿港元,涉及现金、名车、银行户口、金条及加密货币等[4][8] - 被捕人士包括14名犯罪团伙核心成员、16名加密货币场外交易所负责人、涉嫌协助宣传的网红以及怀疑帮助洗钱的傀儡户口持有人[6] 法律与监管影响 - 此案是香港警方首次引用《2022年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修订)条例》第53ZRG条,即“欺诈地或罔顾实情地诱使他人投资虚拟资产”罪,该罪最高可处罚款100万港元及监禁7年[6][7] - 案件引发对虚拟资产场外交易平台监管的高度关注,成为监管加强的“节点性事件”[4] - 目前香港所有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均受《证券及期货条例》及《打击洗钱条例》监管,并于2024年8月起实施《稳定币条例》,规定只有“认许提供者”可提供稳定币[4] 受害人追损与民事诉讼 - 受害人损失金额超过16亿港元,但警方冻结资产仅2.28亿港元,警方建议受害人须循民事程序追讨[8] - 2024年10月,两名JPEX受害人通过民事诉讼成功向相关公司及人员追讨185万港元,成为首宗受害人胜诉案例,其代表律师指出民事索偿诉讼时效为六年,受害人不应等待刑事起诉结果[8] - 全球倾向是保留没收的加密资产而非进行赔偿,受害人可能面临如何从相关部门资产中索赔的挑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