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融媒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这些媒体主播为什么能火?
新京报· 2025-10-30 17:57
行业转型背景 - 主流媒体在转型过程中将融媒主播作为突破口,涌现出如“新闻姐”、“主持人阿喆”、“小强说”等优秀主播品牌 [1] - 社交媒体时代媒体人纷纷转战短视频平台,仅省级主播就有五百多位活跃于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 [3] - 融媒主播的成功并非偶然,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内容、运营与平台支持的平衡点,形成有效“破圈”方法论 [3] 内容破壁策略 - 成功核心在于将传统媒体的专业能力拆解重组,嵌入移动端的创新表达方式,实现从“文件语言”到“口头语言”的转化 [4] - 采用“原创内容+热点评论+正面引导”模式,对社会热点和正能量故事进行梳理评论,并善于从热点中寻找独特角度 [4] - 通过深耕垂直领域建立长期信任,如“小强说”脱胎于电视栏目并继承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基因,将新闻服务属性延伸至新媒体 [5] - 内容转化的核心“心法”是将理论转化为生活、有意义转化为有意思,坚持逻辑清晰通俗易懂,结合深度与广度 [4] IP与人设塑造 - 在信息过载时代,用户更追随鲜活可信的“人”,主播的个人魅力成为吸引用户的关键 [6] - 成功融媒主播普遍展现“有思想、讲真话、接地气、正能量”特质,通过鲜明人设提供知识与情绪价值 [6] - 账号打造独特人设需找到自身特色并让用户产生记忆点,内容需有独特个人印记,如“主持人阿喆”强调以个人视角呈现内容 [6] - 部分IP另辟蹊径塑造不完美的“真实人设”,如“容我想想”通过丰富个人表情动作、年轻化表达和体验式内容拉近与年轻观众距离 [6][7] 系统支持与机构化运营 - 头部主播成功背后是一整套机构化团队的系统支持,而非个人单打独斗 [8] - 主流媒体的系统性支持是关键,如浙江广电集团启动“中国蓝名嘴”项目,批量孵化近20个IP,建立集团主导培育、频道主体管理、团队主战运营的三级架构 [8] - 实施“一号一策”激励机制,将个人IP与团队、频道、集团紧密捆绑,形成联动发展的内生机制 [8] - 平台让不同特质主持人在大众影响力、垂类服务、本地亲和等赛道错位发展,构建多元化传播与协作生态 [8] 转型核心与未来展望 - 融媒转型是用“专业内核”和“人格外壳”完成传播关系的深刻变革,需精准定位、创新内容及系统支持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 [9] - 当前“破圈”经验仅是上半场实验,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主流媒体转型是连续不断的“再出发”过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