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
icon
搜索文档
兰州大学发表最新Cell子刊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12 12:07
胆管癌诊断现状与挑战 - 胆管癌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通常在中晚期才被诊断出来,导致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在7%-20%之间 [2] - 常见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活检,但这些方法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且可能损伤组织,使得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变得困难 [2] 创新诊断技术核心发现 - 研究提出将基于胆汁丛生蛋白(Clusterin, CLU)的光纤生物传感器与消化内镜相结合,可实现胆管癌的实时诊断 [3][10] - 通过胆汁和细胞上清液的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丛生蛋白(CLU)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胆管癌生物标志物 [5] - 研究团队将抗CLU抗体涂覆于光纤探头表面以检测胆汁中的CLU,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技术,其灵敏度高、传输距离长 [5][6] 技术验证与性能数据 - 研究总共使用了583名受试者和两次蛋白质组学分析来筛选和验证胆管癌的生物标志物,诊断性能在120名患者中进行了体外验证 [6] - 抗CLU抗体能够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其解离常数值为0.231纳摩尔,抗体涂覆的生物传感器直径仅为0.488毫米 [7] - CLU光纤生物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不同浓度的CLU,相关系数值为0.989,且不受其他游离蛋白、离子或不同温度、pH值和颜色的影响 [7] - 该生物传感器能够在2秒内识别胆管癌,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并通过消化内镜在猪胆管和三名患者身上验证了其体内实时检测能力和出色的生物相容性,检测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 [7] 研究亮点与临床潜力 - 该技术的亮点在于能够准确识别胆汁中升高的CLU蛋白,从而准确识别胆管癌 [8] - CLU光纤生物传感器与消化内镜相结合,能够实现体内实时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转化潜力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