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监管

搜索文档
规范执法需摒弃“不做就不会犯错”心态
中国环境报· 2025-06-20 14:13
规范涉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 专项行动旨在提升环境监管执法效能并优化营商环境,但部分县级生态环境部门暂停了入企监管、执法、帮扶等日常工作以避免引起上级关注[1] - 以"不作为"换取"不犯错"的做法与专项行动初衷不符,规范目的是改变执法监管的无序性和随意性,落实"无事不扰、无据不查"的监管要求[1] - 规范执法并非禁止入企检查,而是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全天候非现场监督,降低现场检查频次但不减监管力度[1] 科技监管手段的应用 - 需通过"双在线"、分表计电、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对企业生产排污情况进行非现场监督[1] - 发现企业擅停污染治理设施或超标排污等疑似违法行为时,执法人员需请示后立即赴企业调查处理[1] - 基层部门应引导企业加快建设现代化环境管理系统并实现联网,拓展非现场监管覆盖面[2] 现场执法的规范要求 - 对暂时无法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排污单位,仍需现场检查监督污染防治措施落实[2] - 现场执法需严格执行事先请示、事中视频记录、事后汇报等规范性程序[2] - 专项行动要求执法人员有为而不乱为,充分发挥技术监管作用守护环境安全[2] 基层部门的改革实践 - 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应摒弃等待观望心态,积极投身规范执法改革实践[2] - 需正确认识规范执法意义,通过规范行政执法提高工作效能[1]
网红主播美颜泛滥成灾,平时是美女,忘记开美颜瞬间变老太太
新浪财经· 2025-06-15 06:20
行业现象分析 - 网红主播因关闭美颜功能导致形象反差巨大 引发舆论对过度美颜现象的关注 [1] - 美颜技术已成为直播行业普遍工具 包括磨皮、瘦脸、大眼等多种滤镜效果 [3] - 美颜技术被主播作为获取流量和收益的重要工具 在平台推流和粉丝打赏链条中扮演关键角色 [3] 用户影响 - 美颜技术导致观众陷入真假难辨的困境 尤其影响追求"恋爱陪伴感"的男性用户 [5] - 部分用户因被高颜值蒙蔽而产生非理性消费行为 如持续刷礼物和为爱充值 [5] - 当主播真实面貌暴露时 会造成观众心理落差和信任危机 [7] 行业生态影响 - 过度依赖美颜导致主播同质化严重 真实个性和才艺被忽视 [7] - 美颜滥用扭曲了直播生态 使内容创作偏离真实本质 [7] - 行业需要反思直播内容应以真实打动观众 而非依赖虚假人设 [9] 发展建议 - 观众需要提高媒介素养 理性认识美颜技术制造的虚拟形象 [11] - 行业应考虑引入规范和监管 合理使用美颜技术 [11] - 直播行业应回归内容本质 注重真实和有价值的表达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