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数据真实性
搜索文档
或许,创纪录订单的回旋镖已在路上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03 07:06
某新势力品牌“期车”销售模式争议 - 某品牌在2025年6月底上市新车后,将汽车重新定义为“期车”,要求用户在锁单后、车辆生产前支付全部尾款,支付期限为收到通知后的7个自然日内,否则订单取消且定金不退[6] - 有用户在锁单后第三天,其APP显示的交付周期为31-34周,但在7月初(车辆尚未生产)即收到支付尾款通知[6] - 此举突破了“定金”或“订金”在简体中文中的常规含义,引发了舆论争议[6] 市场对品牌争议的不同反应 - 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舆论争议反应不一,某些品牌争议越大销量反而越大,而另一些品牌则因争议导致新车上市后市场表现直接翻车[9] - 某品牌尽管在2025年初因“智驾”引发恶性交通事故,但用户购买热情未受影响,其新车在短短几小时内获得了三十万张订单,创造了世界纪录[8] - 相比之下,另一品牌因一段对撞视频引发舆论风波,导致其上市后未发布订单数据,市场表现可能需数月时间依靠体验优势逐步爬升[8] 天量订单真实性的质疑 - 分析人士开始使用合理逻辑质疑某品牌之前大额订单的真实质量,认为如果订单真实,品牌方应无理由担心用户不提车[14] - 逻辑推理指出,若存在大量用户交订金后放弃提车,则说明天量订单数据含有很大水分,品牌方可能明知数据有水分却仍用于传播以刺激更多用户下订[14] - 该品牌要求用户提前支付尾款的操作,与其频繁对比的特斯拉形成反差(特斯拉Model Y订金仅1000元且不担心用户不提车),这进一步佐证了订单水分质疑[14] - 天量订单可能是一次由粉丝炫耀、黄牛炒差价、品牌吹牛共同促成的共振结果,品牌方可能选择了推波助澜[14] 品牌运营策略与潜在风险 - 某品牌被描述为国内排名至少前三的网红品牌,依靠强大的粉丝“共振”和产品定义中直给的超预期满足策略,从去年开始持续给传统车企“上课”[11] - 该品牌通过年初ULTRA版本和后续SUV新车的爆款发布会达到巅峰,但伴随巨大争议[13] - 供应商关系存在潜在风险,因公司对成本的极致要求,导致部分供应商不愿迅速满足其订单需求,任何一个零件供应不上都可能影响整车下线[15] - 用户可能不成熟,但零部件供应商是成熟的,不盈利甚至亏损的业务会使供应商缺乏积极性[16] - 2025年7月产生的数十万订单可能像“回旋镖”一样带来反作用,市场的钟摆效应可能正在形成[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