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危机
搜索文档
或许,创纪录订单的回旋镖已在路上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03 07:06
某新势力品牌“期车”销售模式争议 - 某品牌在2025年6月底上市新车后,将汽车重新定义为“期车”,要求用户在锁单后、车辆生产前支付全部尾款,支付期限为收到通知后的7个自然日内,否则订单取消且定金不退[6] - 有用户在锁单后第三天,其APP显示的交付周期为31-34周,但在7月初(车辆尚未生产)即收到支付尾款通知[6] - 此举突破了“定金”或“订金”在简体中文中的常规含义,引发了舆论争议[6] 市场对品牌争议的不同反应 - 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舆论争议反应不一,某些品牌争议越大销量反而越大,而另一些品牌则因争议导致新车上市后市场表现直接翻车[9] - 某品牌尽管在2025年初因“智驾”引发恶性交通事故,但用户购买热情未受影响,其新车在短短几小时内获得了三十万张订单,创造了世界纪录[8] - 相比之下,另一品牌因一段对撞视频引发舆论风波,导致其上市后未发布订单数据,市场表现可能需数月时间依靠体验优势逐步爬升[8] 天量订单真实性的质疑 - 分析人士开始使用合理逻辑质疑某品牌之前大额订单的真实质量,认为如果订单真实,品牌方应无理由担心用户不提车[14] - 逻辑推理指出,若存在大量用户交订金后放弃提车,则说明天量订单数据含有很大水分,品牌方可能明知数据有水分却仍用于传播以刺激更多用户下订[14] - 该品牌要求用户提前支付尾款的操作,与其频繁对比的特斯拉形成反差(特斯拉Model Y订金仅1000元且不担心用户不提车),这进一步佐证了订单水分质疑[14] - 天量订单可能是一次由粉丝炫耀、黄牛炒差价、品牌吹牛共同促成的共振结果,品牌方可能选择了推波助澜[14] 品牌运营策略与潜在风险 - 某品牌被描述为国内排名至少前三的网红品牌,依靠强大的粉丝“共振”和产品定义中直给的超预期满足策略,从去年开始持续给传统车企“上课”[11] - 该品牌通过年初ULTRA版本和后续SUV新车的爆款发布会达到巅峰,但伴随巨大争议[13] - 供应商关系存在潜在风险,因公司对成本的极致要求,导致部分供应商不愿迅速满足其订单需求,任何一个零件供应不上都可能影响整车下线[15] - 用户可能不成熟,但零部件供应商是成熟的,不盈利甚至亏损的业务会使供应商缺乏积极性[16] - 2025年7月产生的数十万订单可能像“回旋镖”一样带来反作用,市场的钟摆效应可能正在形成[17]
七匹狼卷入面馆风波,2025半年报营收净利双降
搜狐财经· 2025-08-25 19:51
品牌公关事件 - 七匹狼因郑州面馆"续面"事件被卷入舆论风波 网友在官方直播间施压要求起诉面馆[2] - 该事件从区域性小事演变为全国性品牌危机 公司面临形象无辜受损风险[2][4]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3.74亿元 同比下降5.93%[5][6] - 扣非净利润2910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61.35%[5][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259万元 同比下降245.21%[5][6] - 总资产98.78亿元 较上年末下降8.58%[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3% 下降0.44个百分点[6] 成本费用结构变化 - 销售费用5.46亿元 同比增长16.68%[6][7] - 管理费用1.18亿元 同比下降3%[6][7] - 财务费用-3872万元 同比变化42.24% 主要因利息收入减少[6][7] - 研发投入1910万元 同比大幅削减41.98%[7] 门店运营状况 - 关闭54家直营店和74家加盟店 门店总数明显缩水[6] - 存货余额减少7.2% 显示库存管理有所改善[9] 投资业务表现 - 交易性金融资产19.56亿元 较年初增加约5400万元[10] - 总金融资产规模达23.97亿元[10] - 证券投资组合包括腾讯控股、中国平安、贵州茅台等蓝筹股[11] - 腾讯控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263万元 中国平安贡献372万元[12] - 通过增持阳光保险3.3亿股 持股比例从0.87%提升至3.74%[12] 同业比较分析 - 利郎上半年营收17.3亿元 同比增长7.9% 但经营利润下降17.1%[13][14] - 九牧王预计净利润1.5-1.8亿元 同比增长200%-260% 主要受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 - 雅戈尔一季度营收27.95亿元 同比下降15.6%[15] - 海澜之家一季度净利润9.35亿元 同比增长5.46% 线上销售10.14亿元增长20%[17][18][19] - 真维斯电商销售2020-2024年增长13倍 2024年全网销售额突破60亿元[15] 行业趋势观察 - 传统男装品牌面临主业增长乏力困境 普遍依靠投资业务维持利润[12][19] - 年轻化品牌和电商渠道表现突出 线上销售成为重要增长动力[15][19] - 行业竞争加剧 品牌需抓住年轻消费者生活方式需求[19]
麻六记酸辣粉粉饼发霉事件持续发酵,汪小菲商业版图大幅“缩水”?
36氪· 2025-07-30 15:58
麻六记酸辣粉产品质量事件 - 7月25日消费者在深圳开市客门店购买到生产日期为6月16日的麻六记酸辣粉发现粉饼发霉并有刺鼻味道 [1] - 7月27日代工厂四川白家阿宽食品发布声明称问题集中在两批次产品原因为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不足可能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细菌污染涉及产品已全部下架并启动召回 [1] - 7月28日麻六记发布声明表示已在产品生产所在地启动召回程序正积极与消费者沟通推进退货及补偿方案 [1] 麻六记与白家阿宽的业务关系 - 白家阿宽为麻六记酸辣粉的代工厂麻六记自2022年起跃升为其第一大客户 [4] - 白家阿宽为麻六记代工金额2022年为503451万元2023年上升至174亿元同比增长24565%2024年进一步上涨至201亿元同比增长1552%占白家阿宽年度总销售额的1477% [4] 麻六记酸辣粉的销售表现与波动 - 麻六记酸辣粉在2022年借助舆论事件单日销售额一度破6000万元当年11月在抖音销售额达12亿元 [5] - 2025年2月汪小菲张兰抖音账号因违规被封禁多位头部主播离职麻六记线上销售额缩水明显 [5] - 近30日内抖音麻六记官方旗舰店掉粉152万单场直播平均销售额仅为5万-75万元总销售额为250万-500万元麻六记整个品牌近30日内在抖音平台销售额为1000万-2500万元缩水至巅峰期的15以下 [5] 麻六记线下业务收缩 - 企查查APP显示北京亦庄麻六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发布简易注销公告此前上海麻六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遵义路店北京麻六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建外分店北京麻六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西直门分店成都麻六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大悦路分店成华分店等已注销 [9] - 据资深商业地产人士透露商场对餐饮品牌的清退红线通常锁定在坪效连续数月垫底或达不到保底承诺麻六记多地门店收缩是餐饮业末位淘汰制的现实体现 [9] 张兰汪小菲商业版图演变 - 创始人张兰因俏江南上市失败与CVC对赌失败欠下巨款后布局直播生涯试图为麻六记打开线上销路 [4] - 为保全财产张兰曾设立家族信托但在2022年被CVC击穿此前商业版图归于零直播间与麻六记成为新创业起点 [4] - 汪小菲商业版图曾进入房地产物流电商电动车茶饮餐饮酒店等行业但现实来看碰壁项居多目前版图已开启全面收缩模式 [9]
政治生涯岌岌可危,石破茂试图靠美日贸易谈判“续命”
华尔街见闻· 2025-07-21 20:28
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政治危机 - 日本首相石破茂领导的自民党联盟在参议院选举中失去控制权,面临严峻政治危机 [1] - 石破茂表达继续执政意愿,强调对国家责任和国会第一大党使命的担当 [1] - 日本民众不满情绪高涨,年轻选民转向民粹主义小党派,导致自民党选举失利 [1] - 历史先例显示,失去参议院多数席位的自民党首相通常在两个月内下台,石破茂面临类似压力 [2] 贸易谈判的关键作用 - 石破茂将与美国贸易谈判作为争取留任时间的核心策略,谈判聚焦汽车及零部件关税问题 [2] - 特朗普政府计划从8月1日起对日本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威胁日本汽车业利润 [2] - 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将访美,试图在关税问题上取得突破 [2] - 专家认为8月是决定石破茂命运的关键月份,若谈判无成果,辞职压力将加剧 [2] 自民党的品牌危机 - 选举失利暴露自民党深层次品牌危机,被选民视为脱离现实的老年男性政党 [3] - 选民寻求改变,年轻群体转向国民民主党,保守派流向高举"日本第一"的参政党 [4] - 自民党未能有效解决消费税和通胀问题,加剧民众不满 [4] 潜在接班人分析 - 接班人选需具备赢回右翼选民、吸引年轻群体、与特朗普抗衡及重建执政联盟的能力 [5] - 前首相岸田文雄和政策鹰派高市早苗被视为难以满足所有条件,可能被视为倒退 [5] - 专家建议关注更年轻政治人物,如小林鹰之或小泉进次郎,后者继承其父改革派形象 [5] - 小泉进次郎因稳定米价被称为"大米大臣",可能成为自民党品牌革新的关键人物 [5]
李佳琦捧红的卸妆冠军,栽在了创始人直播间?
36氪· 2025-07-07 19:37
事件概述 - 逐本品牌因产品宣传与备案不符引发消费者举报,涉及成分造假、备案违规、功效虚假等问题 [1][6][9] - 国家药监局已受理举报并转交地方监管部门处理,涉事产品被紧急下架 [1][9] - 创始人刘倩菲在直播中宣称产品具有医疗功效,涉嫌违反《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1][9] 产品问题 - 高端"墨红系列"宣称添加云南特有"墨红玫瑰精油",但备案信息显示为"玫瑰(Rosa rugosa)花油",存在植物学分类差异 [6] - "不染茉莉白茶"系列添加的"兰科植物提取物"未在《原料目录》中收录 [9] - 多款产品宣传使用生物技术原料如"茉莉花愈伤组织",但备案仅为普通"植物提取物" [9] - 未取得妆字号备案的"逐本香养"单方精油公开标注护肤功效,创始人指导消费者用于皮肤护理 [9] 品牌发展历程 - 2016年由投行出身的刘倩菲创立,聚焦"东方芳疗"理念 [11] - 2019年通过与李佳琦合作直播一夜爆红,创下1分钟售出5万瓶卸妆油的记录 [11] - 2020年双11登顶天猫国货卸妆油品类第一,全年营收超2亿元,较2019年增长450% [13] - 2021年全网销售额达近10亿元,卸妆油累计销量超830万瓶,全年增速400% [13] - 2022年双11期间全网销售额达3.4亿,卸妆油卖出350万支 [13] 营销策略转型 - 创始人刘倩菲从幕后走向台前,打造个人IP,小红书粉丝达11.5万 [13][15] - 解散20万人微信私域,将公域流量转化为品牌私域,通过"清欢节"重构私域逻辑 [15] - 2025年"325清欢节"直播间稳居小红书精细护理榜第1名 [15] 行业问题 - 化妆品行业存在新原料备案漏洞,监管体系尚未完全同步 [10] - 原料目录缺乏细分品种标注规范,企业利用命名差异打擦边球 [10] - 直播带货存在监管真空,需加快新原料审批速度,明确植物品种命名规则 [20]
客服辱骂风波叠加业绩“双降” 恒安国际陷品牌与经营双重危机
犀牛财经· 2025-05-14 13:42
品牌危机事件 - 恒安国际旗下心相印品牌因客服辱骂消费者事件登上热搜 客服提议"补偿1000元冥币"并发表多段侮辱性言论 [2][3] - 品牌方回应称"账号存在异常登录" 承诺进行顶格处罚和消费者补偿 但截至5月12日未公布具体处理方案 [4] - 律师指出无论账号是否被盗 品牌方都需为客服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4] 公司经营状况 - 恒安国际2024年财报显示营收下滑4.6% 净利润下滑17.9% [4] - 核心业务纸巾板块首次亏损2.45亿元 [4] - 公司面临成本上涨与行业"价格战"的双重压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