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驱动式生产
搜索文档
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加速网络强国进程
国际金融报· 2025-11-14 22:25
工业互联网的战略定位与核心特征 - 工业互联网被列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战略目标是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速网络强国进程[1] - 工业互联网是海量工业数据采集、传送、存储、计算、分析和应用的智能化载体,由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和安全五大功能部分组成[3] - 工业互联网具备泛在互联特征,可连接设备、产线、车间、工厂、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对人员、机器、物料和系统的全面连接[3] - 工业互联网平台具有开放智能作用,支持制造业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具备广泛连接、数据汇聚、建模分析与知识复用的功效[3]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模式与价值创造 - 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宽阔,基于不同连接主体创造出多元复杂应用场景,且数据量十分庞大[4] - 工业互联网应用是企业数字化演进升级的过程,行业企业差异化程度高,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与复合性[4] - 工业互联网应用是协同发展过程,从龙头企业内部拓展到产业链上下游,实现数字化转型由点及面[4] - 工业互联网通过平台和数据创造价值,推动多方协同价值共创,重塑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4] - 工业互联网本质是工业数据要素化和工业知识显性化驱动形成的新价值创造网络[4] 工业互联网的革命性影响 -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推动实体经济跃升和数字经济增长[6] - 工业互联网引发生产模式从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转变,促进从预测驱动式生产向订单驱动式生产转变[6] - 工业互联网提升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的能力,激发生产力乘数效应,提高工业体系要素价值转化效率[6] - 工业互联网引致生产组织方式裂变与重构,促进工业从封闭走向开放协作,改变企业组织边界和竞合关系[6] - 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单位,将带动其他行业增加值增长约4个单位,形成较强溢出效应[8] 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基础与现状 - 中国工业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12] - 中国已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1亿台(套),实现41个工业大类以及185个工业中类全覆盖[13] - 中国建成超2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创建超700家高水平“5G工厂”[13] - 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标识注册量突破5100亿,服务企业近45万家[13]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的推进维度 - 夯实网络设施,推进企业内网改造,鼓励采用5G、时间敏感网络(TSN)、边缘计算等技术,推动IT网络与OT网络融合[14] - 完善企业外网建设,推动基础电信企业提供高性能网络服务,加速IPv6、云网融合等新技术部署[14] - 深化“5G+工业互联网”,支持工业企业建设5G全链接工厂,推动5G应用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14] - 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网络、标识、平台、安全等领域技术攻关,提升工业芯片、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供给能力[15] - 发展工业模型与人工智能,打造通用大模型,培育行业专用模型,研发工业级人工智能产品[15] - 加快平台体系建设,培育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平台、行业特色型平台和技术专业型平台,推动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16] - 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建设AI赋能示范型、协同共生链主型、生态创新引领型未来工厂[16] - 推动“链网协同”,支持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深度融合,基于工业大模型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等应用[16] - 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壮大“5G+工业互联网”产业主体,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17] - 加强人才培养,支持开展“5G+工业互联网”人才培训,鼓励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培育复合型人才[17] - 升级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体系,实施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培育安全服务龙头企业[18] - 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加快工业5G芯片、模组、智能设备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推广[19] - 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通过链式牵引带动上下游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