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认知弹性
icon
搜索文档
心理学|为什么你总是情绪上头?你与高手的差距就在"反应间隙"
经济观察报· 2025-07-23 08:02
这些看似不同的场景,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被情绪劫持,在未经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做出了 "反 应",而不是经过思考后的 "回应"。 (原标题:心理学|为什么你总是情绪上头?你与高手的差距就在"反应间隙")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这样的困境: 领导随口一句批评,我们瞬间情绪爆炸,言辞激烈地反驳,事后却满心后悔; 伴侣不小心忘记了重要的纪念日,我们便开启了冷战模式,让关系陷入僵局,不断恶化; 看到一则负面新闻,愤怒的情绪涌上心头,我们不假思索地转发评论,结果却加剧了自己的焦虑。 情绪耐受力也是决定 "心理间隙" 宽度的重要因素。情绪耐受力强的人能够在面对较大的情绪波动时, 依然保持相对的冷静和理智,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回应。正念冥想是一种有效的情绪耐受力训练方法。研 究发现,经过 8 周的正念冥想训练,杏仁核对负面刺激的反应强度会降低大约三分之一。此外,情绪日 记也是一个不错的工具。通过记录触发情绪的事件以及自己的反应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 绪,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渐进式暴露也是一种有效的情绪耐受力训练方法。主动面对轻微的情绪 挑战,如拒绝一次不合理请求,然后逐步增加挑战的强度,从而逐步提升情绪耐受力。 ...
在学习金融知识的时候,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
搜狐财经· 2025-05-09 03:54
金融学习心态重构 - 金融知识体系庞大且迭代迅速,需从底层重构学习心态以突破认知壁垒 [1] - 接纳"慢即是快"的成长逻辑,摒弃速成幻想,采用"知识树"模式:先扎根基础概念(如复利公式、风险溢价),再延伸至分支领域(股票估值/债券定价),最后嫁接应用场景(资产配置/套利策略) [1] - 遇到复杂模型时可通过故事化读物(如《小狗钱钱》)或Excel模拟10年定投收益等可视化方式辅助理解 [1] 金融实践方法论 - 金融本质是概率游戏,需接纳"试错即红利"的容错空间,用模拟盘替代真金白银进行实践 [2] - 错误案例分析应聚焦决策逻辑链(如"因美债收益率倒挂而减仓"),将失败案例转化为决策训练集 [2] - 财报分析、汇率波动理论、行为金融学等知识具有现实应用价值,可拆解商业陷阱、规避消费风险、优化决策(如用货币时间价值评估机会成本) [2] 金融学习终极目标 - 金融学习的核心是修炼"认知弹性",能区分市场信号本质(如"北向资金流出"属于短期避险或趋势转向) [2] - 需保持"求知者而非赌徒"的心态,在黑天鹅事件中冷静评估持仓抗风险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