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记忆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拥抱 AGI 时代的中间层⼒量:AI 中间件的机遇与挑战
36氪· 2025-08-05 17:52
大模型发展趋势 - 模型能力持续跃迁 从文本生成到多模态理解与推理 语言能力显著增强 GPT-4在复杂问题处理和文本生成方面远超GPT-3[1] 多模态能力突破 GPT-4o支持文本、音频、图像和视频的任意组合输入输出[2] 推理能力深化 o1模型通过强化学习生成内部思维链 在编程和数学推理领域表现出色[2] 工具使用能力拓展 o3模型具备自主调用和整合外部工具的能力[2] - 其他领先模型展现强大能力 Google的Gemini模型在多模态推理和复杂编码方面表现出色 Anthropic的Claude Sonnet 4在编程和推理方面表现优异[3] - 模型生态日益开放 开源模型兴起 Meta发布LLaMA系列 国内外团队推出QWen、DeepSeek、Kimi、Mistral等高质量开源模型[4] 开源模型能力赶超 部分开源模型在特定任务上逼近或超越专有模型 如DeepSeek R1和Kimi K2在推理和代码生成方面表现突出[4] AI应用演进路径 - 应用形态变革 从聊天机器人到组织级智能体 分为五个层级 Level 1具备对话语言能力 如早期ChatGPT[5] Level 2具备人类水平问题解决能力 如DeepSeek R1[5] Level 3能够代表用户采取行动 如Manus、Claude Code[6] Level 4能够辅助发明和发现[6] Level 5能够执行整个组织工作[6] - AI Agent爆发式增长 通用Agent如Manus、Genspark、ChatGPT Agent 通过集成工具提供一站式服务[8] 专业Agent如Claude Code、Gemini CLI、Qwen Code等Coding Agent 以及Cursor、Trae、Kiro等AI Coding IDE 提升开发效率[9] - 通用Agent与垂直Agent并存互补 垂直Agent需要深度集成领域知识、专有数据和特定工具 如企业智能客服需精准理解产品手册和服务条款[10] 基础模型无法快速适应业务变化 垂直Agent成为必然选择[11] AI中间件机遇 - Agent研发提效 提供一站式研发框架 抽象封装底层LLM 支持ReAct模板 集成RAG、记忆库和外部工具插件[13] 引入无服务器架构作为运行时 弹性扩展且降低运维成本[14] 提供Agent评估框架 模拟环境验证决策和输出质量[14] - 上下文工程 提供上下文模板和编排工具 自动拼接最优提示组合[15] 结合模型注意力机制特点 对上下文进行缓存和裁剪优化 如保持Prompt前缀稳定利用KV-Cache提速[15] 实现上下文压缩策略 如对话摘要、索引引用和分层内存[18] - 记忆管理 提供短期和长期记忆功能 短期记忆如多轮对话内容和工具结果 长期记忆如用户偏好和业务知识库[19] 统一管理不同层次记忆 提供API读写外部数据 实现记忆压缩和更新策略[19] - 工具使用与扩展 建立标准化工具接入机制 如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 封装外部数据源或API[20] 提供工具聚合产品 按需调用行业常用工具[20] 引入工具调度优化算法 提升工具使用准确率[21] - 沙箱环境与安全 提供受控的沙箱运行环境 隔离代码执行和网络访问[22] 制定工具权限和调用限制 设置人工审批流程[22] 支持强化学习微调[23] - 多智能体协作 提供多Agent管理和编排功能 提升任务并行处理能力和专业性[24] 设计通信协议和共享内存 避免重复或冲突操作[24] - 多模态支持 集成图像识别、语音合成、OCR、视频理解等模块[25] 提供多模态数据处理管道 实现流式、多模态的人机交互[25] AI中间件挑战 - 复杂上下文构建与优化 管理不断膨胀的上下文 制定合理的组装策略[27] 实现上下文裁剪和压缩机制 平衡准确性和效率[28] - 持久记忆更新与利用 持续更新记忆并确保正确利用 如用户资料变化[29] 攻克记忆组织索引、演化和冲突消解难题[29] - RAG效果优化 提升检索质量和速度 避免错误信息误导[30] 支持大规模知识库的快速语义搜索[30] - Agent行为评估测试 缺乏成熟测试方法 输出具有概率性和多样性[31] 构建模拟环境或沙盒测试框架 判断决策对错[32] - 工具使用风险与管控 提供权限控制 设定工具权限边界[34] 记录详细日志供审计和追溯[35] 设置人类复核流程 确保符合法律规范[35] - 沙箱环境性能与成本权衡 部署沙箱带来性能开销和成本负担[37] 权衡任务执行方式 采用轻量隔离技术[37] 解决跨平台支持问题[38] 未来发展方向 - 短期使命 解决AI应用规模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提供高层次抽象、自动化优化和托管平台[39] - 长期潜力 成为组织智能的神经中枢 连接模型、数据和业务系统[39] - 技术范式更替 从聊天机器人到组织级智能体 工程化与规模化落地成为核心挑战[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