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通用人工智能)

搜索文档
目标AGI,马斯克称Grok 5将开始训练,算力投入或再度大幅增长
选股宝· 2025-09-18 07:31
9月17日马斯克在X平台表示,Grok 5模型将在几周后开始训练。此外其还表示,"我现在认为xAI有机 会通过Grok 5实现AGI,以前从未想过这一点。" 三变科技:其官方称"2024年我们在美国投资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之后我们的主变走进了马斯克xAI超级 计算机中心。" 长芯博创:自研的AOC光电收发芯片占全球领先市场份额,数据中心用800G多模AOC已完成多平台验 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分析认为,2025年模型迭代呈现加速状态,平均每2个月头部厂商就会发布一款新模型并刷新模型性能 极限。这种趋势仍将持续,基础模型能力将快速进步。在"科技巨头在前沿模型领域的军备竞赛"、"推 理&scaling law&多模态等带来的算力持续爆炸式增长"以及"推理能力提升带来更多应用场景解锁"的背 景下,模型厂商的快速迭代对当前全球AI产业影响明显,主要包括算力基建等层面。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公司方面,据上市公司互动平台表示, 据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表示,Grok系列模型中Grok-2到Grok-3乃至Grok-4投入的算力每一代都有大幅的 增长,推动其模型性能大幅提升。Grok ...
7 小时连续重构不掉线!一骑绝尘的Claude 终于遇到对手:Greg Brockman亲自解读AI编程重大突破
新浪财经· 2025-09-18 02:13
编译 | Tina 9 月 16 日,OpenAI 正式推出一款新模型 GPT-5-Codex ,这是一个经过微调的 GPT-5 变体,专门为其各 种 AI 辅助编程工具而设计。该公司表示,新模型 GPT-5-Codex 的"思考"时间比之前的模型更加动态, 完成一项编码任务所需的时间从几秒到七个小时不等。因此,它在代理编码基准测试中表现更佳。 GPT-5-Codex 的发布,为近来"编码代理"(Coding Agents)领域或许最剧烈的一波氛围转折画上了句 号。 过去一年多里,从去年 6 月的 Claude 3.5 Sonnet、到 2 月的 3.7 Sonnet 与 Claude Code,再到 5 月的 Claude 4,Anthropic 在编码场景几乎是一骑绝尘,牢牢占据主导地位。期间公司营收一路飙升至 50 亿 美元(其中 10% 来自 Claude Code),市值冲到 1830 亿美元,单单增加了 1220 亿美元市值。 这一切显然点燃了 OpenAI 的斗志。要知道,早在 2021 年,OpenAI 就发布了最初的 Codex,催生了 GitHub Copilot——全球第一个 AI 编程 ...
16个交易日股价暴涨约180%,开普云再发异动公告 此前称收购金泰克将切入AI存储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10:15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5日股价单日涨幅达13.71% 市值达123.55亿元 [1] - 自8月25日复牌后16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达178.10% [1] - 公司成为东莞市又一家市值超百亿元企业 [3] 收购交易进展 - 拟收购金泰克持有的南宁泰克半导体有限公司以获取存储产品业务 [1] - 交易尚需完成资产审计评估 需经董事会再次审议及股东大会批准 [1] - 需获得有权监管机构批准核准或同意注册后方可实施 [1] 业务整合战略 - 通过收购整合高性能存储硬件能力以突破AI算力瓶颈 [4] - 解决AI大模型运行中"算力空转 等待数据"的存储墙问题 [4] - 形成"算—存—运"闭环并快速切入AI存储市场 [4] 标的资产优势 - 金泰克企业级存储产品贡献大部分收入 客户覆盖国内主要服务器厂商和互联网厂商 [4][5] - 企业级DDR内存产品较早实现国产替代 应用于AI算力服务器等重要设备 [4] - 标的2024年营收预计超开普云近3倍(开普云上半年营收1.6亿元) [3][1] 存储行业动态 - 半导体存储市场自2023年3月起逐步回暖 存储晶圆原厂实施新一轮减产控产计划 [6] - 下游客户库存消化基本结束 需求出现实质性增长 [6] - 2025年AI需求提升推动企业级存储价格预计持续上涨 [6] 市场竞争格局 - 2022年全球内存模组市场金士顿以78.12%份额居首 [6] - 国产厂商记忆科技(3.78%)、嘉合劲威(2.88%)、金泰克(2.33%)分列第二、第四、第五 [6] - 三家国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为8.99% [6]
后AGI时代,当99%的人类价值归零,资本主义是否会幸存?
36氪· 2025-09-12 15:29
AI技术发展现状 - OpenAI、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预测AGI将在未来几年内突破 黄仁勋断言AGI将在5年内实现 [1] - AI学术界普遍担忧社会尚未为AGI时代做好准备 政府、产业及社会缺乏系统性准备框架 [1] - 国内讨论多聚焦AI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 但缺乏对后AI时代社会运转机制的深度思考 [1] 技术对社会的基础性影响 - 技术通过改变族群分布和物理世界交互方式 从底层重塑政治社会生态 [6] - 传统政治研究长期忽视技术变量 18-19世纪前思想家未经历工业革命洗礼 [7] - 凡勃伦首次提出机器塑造人类世界观 工业革命使中产阶级思维理性化 [8] AI时代核心原理 - 涌现法则揭示智能产生规律:模型规模足够大时智能自然涌现 底层逻辑与人类智能一致 [11] - 人类当量概念量化智慧产出:AI每秒处理100万token 成本仅1元 效率为人类5倍 [11] - AI已通过图灵测试且达博士智能水平 可替代99%人类工作 因博士学历人口不足1% [12] 技术替代路径与经济影响 - AI替代过程从简单智力活动开始:客服、自动驾驶优先 管理流程、法律文书次之 [24] - 工作流(workflow)配合度是替代关键 当前AI与人类工作流程尚未完全融合 [13][14] - 咨询行业案例显示:AI可替代初级研究员工作 专业人士凭核心洞察(insight)保持不可替代性 [15][16] 经济结构变革 - AI具通缩特性:缩短产业链 整体减少就业岗位 与蒸汽机革命创造就业形成反差 [19] - 经济学家验证:计算机时代TFP未显著增长 自动化替代效应大于新岗位创造 [21] - ATM机案例显示技术替代分两阶段:先替代银行职员 后降低服务成本扩张就业 [22] 资源分配与货币体系 - 算力或成未来稀缺资源 可能催生锚定算力的新货币体系 [26][30] - 物质丰富但分配不均:1%人群控制算力资源 99%人群可能成为"无用阶级" [27] - 资本主义持续存在:货币和暴力仍是严肃需求信号 算力稀缺性维持交换体系 [29][30] 就业与社会保障 - UBI(全民基本收入)可实现基本物质保障 历史有类似实践案例 [35] - UBJ(普遍基本工作)提供价值认同 通过公共基金创造本地就业岗位 [35] - 推荐算法可实现去中心化分配 通过细分需求市场支撑小众供应生存 [36] 人机交互与情感替代 - AI情感替代效率极高:情绪价值供给成本低 且无冲突风险 [37] - 人类将适应无实体交互:深度对话70%通过对话框实现时 实体存在必要性下降 [40] - 年轻一代将自然接受AI恋爱关系 如同当前世代适应网络社交模式 [41] 算力集中与治理模式 - 算力集中于头部公司 1%精英由资源占有者和能力突出者共同构成 [42] - 算法治理具无偏私特性:根据用户行为反馈调整规则 实现"you deserve it"状态 [44] - 信息茧房本质是用户自主选择结果 多平台竞争将优化算法推荐精度 [46] 超级智能与文明契约 - 对齐问题本质是低级智能约束高级智能 技术持续突破将使超级智能必然出现 [49] - 文明契约基于时间序列:超级智能1.0对待人类的方式将成为2.0对待1.0的参考 [52] - 资源非竞争性:AI占据银河系级空间 与人类资源需求不对等 降低直接冲突概率 [56]
商汤「日日新」,再次摘冠!
市值风云· 2025-09-10 18:11
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突破 - 商汤日日新V6.5以82.2综合成绩登顶OpenCompass多模态学术榜单 超越Gemini 2.5 Pro的80.1分和GPT-5的79.9分 [1][2] - 模型在国内率先突破图文交错思维链技术 实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 成为国内首个具备多模态思考能力的商业级大模型 [3] - 通过轻量化视觉编码器和加深MLLM主干网络架构更新 在同等性能下实现3倍以上效率提升 效费比优于国际同类模型 [4] 技术实现路径 - 采用思维链为载体与强化学习新范式 在生成-验证-学习闭环中持续改进思维 显著提升数理/代码/GUI操作/图表分析等维度推理性能 [3][4] - 以多模态通用智能为技术战略核心 强调多模态信息感知与处理是AGI的必要条件 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感官信息融合实现深度理解与推理 [2] 行业地位与战略布局 - 商汤构建基础设施-模型-应用三位一体战略 致力于打造业界领先通用多模态大模型 推动AI从数字空间向物理世界端到端价值落地 [4] - OpenCompass评测体系覆盖语言/多模/安全/具身智能等多元领域 采用CircularEval和LLM-as-a-Judge等策略 被业界视为应用价值重要参考标准 [5]
OpenAI的00后“叛徒”正在碾压华尔街“老江湖”
虎嗅· 2025-09-06 15:41
"AI 原生 100" 是虎嗅科技组推出针对 AI 原生创新栏目,这是本系列的第「 18 」篇文章。 当一支新锐基金在短短半年内斩获47%的惊人回报,以超越华尔街平均水平700%的业绩震惊市场,并且只投"AGI概念"时,很多人听到这个故事都想问一 嘴:其背后究竟是何方神圣? 答案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缔造这一神话的,既非资深大佬,也非金融世家,而是一位年仅23岁、曾被OpenAI"扫地出门"的00后少年——Leopold Aschenbrenner。这位学术神童曾在 OpenAI Superalignment跟随Ilya Sutskever共同研究AI安全,却被以"泄密"为由解雇。之后写了一篇长达165页的"宏文"《态势感知》刷爆硅谷圈。 之后不到一年,他便创立了自己的对冲基金SALP,并迅速将管理规模推升至15亿美元以上。 这支新基金获得了硅谷最顶尖一批大佬的鼎力支持:支付巨头Stripe的创始人Collison兄弟、前GitHub CEO Nat Friedman以及知名投资人Daniel Gross等都成 为了SALP的基石投资者。 SALP最经典的案例是投资一家加密货币矿企Core Scientific ...
扎克伯格为何一边裁员一边开出亿元薪酬?
虎嗅APP· 2025-09-03 18:29
扎克伯格AI备忘录战略分析 - 备忘录采用黑底白字的研究员风格格式 专门建立meta com superintelligence独立页面发布 旨在向顶尖AI人才展示技术理解力[4][15] - 提出"个人超级智能"愿景 强调AI个人化服务属性 反对将人类变为被自动化群体 与OpenAI形成差异化定位[5][15] - 实质是面向AI人才的招聘宣言 强调公司拥有大规模基础设施资源和专业知识 结尾明确传递招募意图[6][22] AI行业竞争格局 - 大科技公司通过股权投资控制主要AI初创公司:微软拥有OpenAI和Mistral股份 谷歌和亚马逊合计持有Anthropic超36%股份 微软持有OpenAI约33%股权[44][47] - 英伟达投资覆盖OpenAI、XAI、Mistral、Perplexity、Cohere、ScaleAI等主要企业 形成全面布局[44] - 投资逻辑基于知识劳动市场规模达15-20万亿美元 AI增强或替代该市场可带来风险投资级回报[48] 技术路线与术语通胀 - 所有公司实际训练相同的大型语言模型 所谓技术路线差异仅是营销包装[7][42] - 行业存在术语通胀:从AI到AGI再到超级智能 衍生出"个人超级智能"、"安全超级智能"等变体 实质内容大同小异[13][39][40] - 微软合同条款要求不得从事AGI研发 促使OpenAI和微软将术语转向"超级智能"以规避限制[41] 人才市场极端分化 - 顶尖AI研究员获得亿元级别薪酬合同 普通员工却面临大规模裁员[9][50] - 2024年微软裁员15000人 同时计划投入75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并高薪招募人才[51] - 裁员目的包括向华尔街展示财务谨慎 淘汰AI可替代岗位 推动内部业务模式转型[51] 社交生态与AI影响 - 社交互联网从朋友动态转向"为你推荐"动态 在线交流减少至消息应用[24][34] - AI朋友可能突破人类社交边界 实现24小时无限制互动 但可能加剧孤独感和封闭性[26][27][29] - Meta战略经历多次转向:从加密私聊到Libra加密货币 再到元宇宙和AI 反映大公司在新技术浪潮中的焦虑[33][34] AI工具的双面性 - AI写作工具可处理电子邮件等繁琐任务 但可能削弱人类通过写作组织思想、形成观点的能力[55][58] - 学生直接复制AI生成内容提交作业 引发对独立思考能力退化的担忧[58] - 技术节省的时间可能被新任务填充 类似高速公路扩建后吸引更多车辆的现象[19][20] 商业模式与基础设施投入 - OpenAI的ChatGPT收入已超过API业务 显示消费端应用的商业化潜力[17] - AI公司需要多元化商业模式 可能涉及设备、新型广告等创新形式[48] - Meta年度AI基础设施投入达750亿美元 人才支出相对于基础设施成本占比极低[53]
扎克伯格为何一边裁员一边开出亿元薪酬?
虎嗅· 2025-09-03 15:16
扎克伯格备忘录分析 - 扎克伯格发布"个人超级智能"战略备忘录 采用黑底白字排版模仿AI研究员风格 旨在吸引顶尖AI人才 [2][3][12] - 备忘录提出Meta的AI愿景是让每个人拥有专属AI助手 强调个人化服务属性 与OpenAI的自动化路线形成差异化 [3][15][16] - 备忘录本质是招聘宣言 展示Meta拥有大规模基础设施和资源 向AI人才传递合作信号 [3][25][27] AI行业竞争格局 - 科技巨头通过股权投资控制主要AI初创公司 微软持有OpenAI约33%股份 谷歌和亚马逊合计持有Anthropic超36%股份 [76][77][78] - 英伟达持有OpenAI、XAI、Mistral、Perplexity、Cohere、ScaleAI等公司股份 形成广泛产业布局 [74] - 所有公司都在训练相同的大型语言模型 技术路线实质相同 术语差异仅是营销包装 [5][69][70] 人才市场分化 - AI顶尖研究员获得亿元级别薪酬合同 普通员工却面临大规模裁员 行业出现极端分化 [7][91][92] - 微软在投入750亿美元AI基础设施的同时裁员15000人 体现资源向顶尖人才倾斜的策略 [93][105][106] - 企业通过裁员向华尔街展示财务审慎 同时推动AI技术全面融入业务体系 [93][96][97] 社交生态演变 - 社交互联网从朋友动态转向"为你推荐"动态 用户更多消费内容而非朋友互动 [28][29] - AI朋友可能取代真实人类社交 提供无限制交互服务 但可能加剧社会孤独感和封闭性 [30][34][37] - Meta拥有数十亿用户的社交平台优势 可基于个性化服务历史推进AI助手战略 [26][43] 战略方向调整 - Meta经历多次战略转向 从加密私密通信到加密货币Libra项目 最终聚焦AI领域 [44][45][46] - 公司通过广告基础设施支撑多元尝试 在保持核心业务同时探索新技术突破点 [50][53][54] - 战略摇摆反映大公司在技术浪潮中的焦虑和机会主义特征 [8][41][42] 术语定义争议 - 行业存在术语通胀现象 从AI到AGI再到超级智能 概念不断升级但缺乏明确定义 [11][58][59] - 微软因合同限制不能从事AGI研发 转而发展"超级智能"变体 体现术语的策略性运用 [61][63][66] - 扎克伯格提出"个人超级智能"概念 本质仍是大型语言模型训练 未有技术突破 [68][69][71] AI应用影响 - AI写作工具可处理邮件等繁琐任务 但可能削弱人类独立思考和观点形成能力 [108][112][115] - 写作过程本身具有组织思想的价值 创意性写作难以被完全替代 [108][112][114] - 学生使用AI工具完成作业现象普遍 需要建立使用边界和教育规范 [114][116][118]
朱啸虎论AI创业:避开大厂竞争,如何在AI外构建竞争优势?
搜狐财经· 2025-09-01 20:49
AI行业发展趋势 - GPT-5未达预期突破 核心智力提升空间有限 主要优化用户体验和成本 [3] - Transformer架构的AGI能力上限已明确 未来进步空间极为有限 [3] - 模型小型化成为未来两三年关键趋势 通过精简数据降低使用成本 [3] - 中国每日大模型Token消耗量突破30万亿 呈现爆发式增长 [4] - 文字类AI应用去年爆发 语音类今年崛起 视频类预计下半年至明年爆发 [4] 创业环境与竞争态势 - AI Agent创业门槛和成本降低 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1][4] - 硅谷VC要求产品上线且达到200万美元ARR才考虑投资 [4] - 中国创业公司短期内可达到200万美元ARR 但需12个月内实现更高ARR才能获得持续关注 [4] - 真正爆发式增长的应用门槛极高 需在AI外建立护城河如编辑能力、复杂工作流整合能力 [5] - 会议纪要、AI专有硬件等领域技术门槛低但实用价值大 商业机会多 [5] 投资策略与成功案例 - 投资AI创业公司成功案例寥寥无几 绝大多数将回归地面 [1] - 模型能力上限明确反而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涌现机会 [3] - AI创作者社区公司通过复杂编辑能力满足用户图片生成优化需求 [5] - AI眼镜等硬件产品在大湾区供应链优势下具备快速解决问题能力 [5] 技术挑战与突破方向 - 数据瓶颈和推理天花板成为主要问题 盲目增加参数和数据量可能损害模型性能 [3] - AI内容实时生成存在延迟 但未来两三年内延迟将大幅降低 [4] - 海外大厂探索AGI前沿 国内应聚焦模型小型化路线 [3]
大厂90%员工在做无用功?
虎嗅· 2025-09-01 08:57
公司业绩与行业地位 - 成立仅4年 在零外部融资情况下实现营收超10亿美元 显著超越融资超13亿美元但年营收仅8.5亿美元的竞争对手Scale AI [1] - 专注于为OpenAI、Anthropic等顶级AI公司提供高质量训练数据 成为AI数据标注领域最大最好的供应商 [2][71] - 拒绝1000亿美元收购报价 因公司已实现盈利且完全掌控自身发展轨迹 [5][73][74] 企业运营理念 - 大公司存在90%员工解决无用问题的现象 小团队用10%资源可实现10倍效率提升 [3][9] - 坚持从第一个月盈利起不融资 避免销售团队稀释产品理念 [4][20] - 取消无意义会议和一对一沟通 将质量第一原则深入每个员工内心 [54][56][57] 数据质量控制技术 - 行业多数公司属于"人力外包"模式 缺乏质量测量和改进技术 [33][34] - 从第一原则出发构建质量控制技术 包括复杂算法应对数据欺骗行为 [39][43][44] - 1000个高质量人类标注数据价值超过1000万个合成数据 [96] 人才观与效率提升 - 100倍效率工程师真实存在 综合编程速度、创意和工作态度可实现指数级效能 [46][47] - 80%计算机科学博士代码水平差 学历不等于实战能力 [48][41] - AI工具让顶尖人才效率进一步放大 但模型尚未能解决公司10%最重要问题 [47][86] 行业发展与竞争格局 - Scale AI被收购后客户加速迁移 因Surge AI能提供即时高质量数据交付服务 [65][67] - 合成数据存在局限性 导致模型擅长学术基准测试但现实应用表现差 [94][95] - 未来将存在多个顶尖AGI公司 因不同发展方向需要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100][101] 技术发展预测 - 预计2028年AGI将取代普通工程师工作 但治愈癌症级应用需至2038年 [85] - AI发展三大瓶颈排序为:数据质量 > 计算资源 > 算法 [88] - 应用层不会被模型层完全吸收 因产品广度无限且大公司存在创新瓶颈 [108][113] 客户服务与价值创造 - 提供凌晨紧急数据支援服务 能在几小时内交付10000个数据点解决客户关键问题 [90] - 客户在发布重大模型时优先致谢 认可其作为关键组成部分的技术贡献 [79][82] - 数据标注服务开辟新研究途径 通过数据丰富性推动新产品类型开发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