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规范
搜索文档
从录取通知书的“语病”说开去(有事说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3 09:01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也被指出存在语病。 北京大学的一纸录取通知书,近日成了热点。不是因为烫金封面或设计巧思,而是因为其中两句话被挑 出了"语病"。 一句是"我校决定录取你入xx学院(系)专业学习",被指"句式杂糅";另一句"请你准时于二〇二五年 八月十八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到",被指"语序不当"和"用词不当"。对此,北大校方回应,将及时向学 校招生办反映相关情况,后续将研究如何改进。 因此,我们需要对母语保持庄重态度,既要认真规范表达,又得抵制语言污染,就像相声里说的,正经 人怎么能一嘴炉灰渣子?前不久《人民日报》发文指出,"黑话烂梗"等不规范表达,不仅侵蚀着语言本 身的清晰度与美感,也会在不同群体间制造沟通壁垒,甚至可能成为不良文化的载体,说的也是这意 思。 细察争议语句,其实算不上什么错误。比如北大录取通知书,就有专家认为主要在于不够简洁通顺,而 非语法硬伤。"录取你入XX专业学习"虽动词堆砌,却表意清晰;"准时于某日"虽非常规语序,却不致 误解。通知书的核心功能——告知录取与报到信息——分毫无损。即便网友调侃"不如我写的明白",改 出"你已被我校某某专业录取"这样的简洁版,也不过是表达风格 ...
北大录取通知书被指出两处错误
券商中国· 2025-08-06 22:49
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表述争议事件 - 8月6日网友发帖指出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中存在两处语句问题 第一处为"我校决定录取你入xx学院(系)专业学习" 被指存在句式杂糅和动词叠加问题 建议修改为"我校决定录取你为xx学院(系)专业学生" [1] - 第二处争议语句为"请你准时于二〇二五年八月十八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到" 被指存在语序不当和用词不当问题 建议将"准时"改为"按时"并调整语序为"请你于二〇二五年八月十八日凭本通知书按时到校报到" [1] - 北京大学回应称感谢网友建议 将及时向学校招生办反映情况 后续研究改进 [1] 专家对表述问题的专业解读 -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三夕认为两处表述并非严重语病 但存在不够简洁通顺的问题 [2] - 对于第一句"录取你入专业学习" 专家认为语句本身说得通但动词叠加导致啰嗦 "录取你为某专业学生"的表述更简洁 [2] - 对于第二句状语问题 专家指出汉语状语位置灵活 "准时于某日到校"虽非语病但不符合语言习惯 调整语序后会更通顺自然 [2] - 专家强调公文类文本应注重简洁明了 避免拗口 此次争议中的表述虽无大错但确有改进空间 [2]
为语言拉好文明的缰绳(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8-05 06:39
"尊嘟假嘟""XSWL"等谐音梗、缩写梗随处可见,"媛""老六"等正常词语被贬义化,"梭哈"等游戏黑话 让人不知所云……不久前,针对互联网"黑话烂梗"泛滥势头,一些网络平台发布公告,明确整治平台上 的不规范用语现象,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 "黑话烂梗"等不规范表达,不仅侵蚀着语言本身的清晰度与美感,也会在不同群体间制造沟通壁垒,甚 至可能成为不良文化的载体。当低俗隐喻被包装成"玩梗",当消极价值观藏身于流行语,它们便会在轻 松戏谑的伪装下,悄悄侵蚀健康的文化土壤。因此,用规范的语言"好好说话",不仅有助于构筑清朗的 网络空间,对于人际沟通交流、社会各领域信息清晰传播、语言文化健康发展等也至关重要。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反过来也塑造着思维方式。几年前的一场班会上,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讲到气球与蝴 蝶在风来时的区别。空心的气球随风飘走,有生命的蝴蝶则可以随风起舞。简单套用流行语,难免陷入 人云亦云的表达陷阱,长此以往,人也会像气球一样,丧失内在的定力与创造力。由此观之,守护语言 的规范与深度,也是在守护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与精神世界的丰盈。为语言拉好文明的缰绳,全社会人 人有责。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承载着 ...
“失范”的语言不能失控(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让孩子"好好说话",不仅要修筑堤坝,也需做好示范。家长老师应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区分表达的优与 劣、雅与俗,用正确方式抒发价值诉求。通过文化浸润,让孩子参与深度阅读、学会批判性思考,找回 语言审美与自我表达的意义,他们才能成长为有思想、能共情的个体。 语言是思想的外化,多一分则噪、少一分则寂,恰到好处方能引起共鸣。抵制网络黑话,不是拒绝新的 网络用语,而是拉好文明的缰绳,让青少年在干净的语言环境中,葆有对文化的敬畏、对文字的尊重。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好好说话",感受文字世界的意蕴万千、美妙绝伦,亦在语言流动中找寻人类永恒 的情感和智慧。 (摘编自《安徽日报》) "人艰不拆""不明觉厉"等生造词语,对成语、歇后语等造成冲击;"神马""童鞋"等谐音梗,充斥着错 字、别字;"绿茶""恐龙"等形容词,带有贬义和人身攻击色彩……近年来,一些网络黑话在青少年群体 中传播,引发关注。 语言失了分寸,好比脱缰的野马。当"失范"的语言遇到成长的孩子,危害更加明显。有的词语用法混 乱,能熟练用烂梗造句,却对经典文学一无所知。有的思维简化,习惯了短平快、碎片化的表达,丧失 了用概念和逻辑进行深层思考的能力。有的使用带有攻击性的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