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任投资

搜索文档
公募基金深度解读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新规:强化对基金长期投资行为的引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2 23:11
新规发布背景与核心内容 - 中基协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管理规则》,对公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提出系统性要求,涵盖制度要求、参与机制、表决权行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六章共27条 [1][3] - 新规是对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落实,旨在强化基金长期投资行为引导,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标志着中国特色"尽责管理"体系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1][3] - 修订自2012年《投票指引》,新增硬性要求如:持有单一股票流通股本≥5%时需对13类重要事项积极行使表决权 [3][8] 制度要求与参与机制 - 要求公募基金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八项经营情况,包括发展战略可持续性、财务健康度、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等 [3] - 明确九种行权方式:股东会沟通、业绩说明会、致函、股东提案、提名董事、议案表决等 [3] 内部控制与信息披露 - 要求建立专门团队负责上市公司治理工作,完善内控制度以防范利益冲突及内幕交易,并建立舆情监测机制 [4] - 首次强制要求每年4月底前披露上年度表决权行使情况,鼓励公开治理政策及表决流程 [4][7] 行业反馈与长期影响 - 公募基金普遍认同新规明确"积极股东"角色定位,易方达称其为"全面升级",南方基金认为将推动行业治理能力专业化 [5] - 兴证全球指出新规引导资金长期投向治理规范企业,银华基金强调信息披露可形成市场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双向合力 [6][7] - 外资机构如路博迈认为5%表决权要求与国际规则接轨,国投瑞银表示有助于借鉴海外经验并吸引长期资金配置中国资产 [7][8] 市场生态展望 - 新规推动机构投资者向"负责任投资"转型,虽面临合规挑战,但为价值创造提供制度保障 [8] - 行业预期未来将形成股东结构更健康、治理更完善的资本市场生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