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币增强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理财又现“贴息”大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20:35
存款替代类理财现状 - "存款替代"类理财产品面临流动性管理与收益提升的双重挑战 当前市场环境下实现高于存款及货基收益的难度加大但仍有解决方案 [1] - 保险资管"高息存款"和银行"手工补息"等无风险高收益产品逐渐退出市场 新型"补息"形式开始萌芽 [1] 货币增强策略运作机制 - "货币增强"策略通过合作机构补贴几十个BP收益 合作方包括基金代销机构、券商、信托等 补贴后收益普遍达2%左右 高于普通货基 [1][2] - 理财公司通过代销渠道购买货基作为底仓配置 资金在T+2日进入基金账户前滞留代销机构托管账户1-4天 代销机构将滞留期间活期利息补贴给理财公司 [2][3] - 极限操作模式下(周四申购下周三赎回)资金滞留4天 补贴0.6%-0.8%年化收益可使货基年化收益率提升30-40BP 底层资产收益率1.5%时整体收益可达1.96% [3][4] 参与机构动态 - 股份行和城商行理财子对该产品接纳度高 单笔订单规模达2亿元 国有大行理财子因合规顾虑未参与 [5] - 三方代销机构补贴力度可达2%以上但业务本身亏损 需搭售权益类基金弥补 券商补贴上限0.8%但额度充足 [4][5][6] - 互联网代销平台(蚂蚁/天天基金等)因规模优势议价能力强 倾向选择小城商行作为托管行以获取更高利息 [6] 商业模式本质 - 该模式形成理财公司获收益、代销机构扩规模、托管银行增存款的三方共赢链条 核心驱动力为各类机构对规模的追求 [6][8] - 实际操作中通过集中申购赎回机制将其他货基持有人收益转移至特定客户 规模扩大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7] - 补贴资金来源于代销机构与托管银行协商的活期利息分成 规模大的代销机构议价能力更强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