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费班周期
icon
搜索文档
存储和储能超级周期存在吗?
2025-11-16 23:36
行业与公司 * 存储行业与半导体行业 特别是AI数据中心相关的存储领域[1] * 中国存储企业 合肥长鑫和长江存储[1][15] * 全球主要存储厂商 如凯霞[7] * 半导体设备公司 如台积电 英伟达 中微 长川等[12][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存储超级周期的存在性与挑战 * 当前存储超级周期确实存在 主要受AI建设需求强劲推动 类似2016-2017年移动互联网引发的周期[3] * 超级周期能否成立的关键在于AI需求能否打破半导体行业过去30年未被打破的四年费班周期规律[1][4][5] * 2026年3月将是关键验证点 新产品适应供应链后实际需求更清晰 若需求上修将验证本轮周期[1][6] * 主要挑战包括AI持续需求能否维持 新技术迭代速度 厂商扩产计划以及消费级市场刚性不足[1][8] 当前市场供需状况 * 2025年出现缺货现象 但普通存储产品稼动率仅80%左右 处于去库存阶段[1][7] * DDR5导入比例已非常高 并非导致大面积缺货主因[1][7] * 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 大客户市场价格稳定 渠道类市场涨价明显但成交量萎缩[7] * 消费级市场刚性程度不如预期 高价格下观望情绪浓厚[7][9] AI驱动的需求与产业动态 * AI资本开支驱动力复杂 从军备竞赛逻辑转向需求驱动逻辑更明显 云计算增速至关重要[18] * 若Kubernetes在2026年增长达50%~60%并维持30%~40%增速 超级周期更明确[1][9] * 2025年结构分化明显 以台积电为例 其数据中心业务占比接近40% 而其他电子器件仅20%左右[12] * AI技术从企业端向消费端扩散是必然趋势 各类硬件设备需升级芯片和存储以支持AI功能[2][20][21] 中国企业的进展与全球供应链 * 中国存储企业如合肥长鑫和长江存储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通过专利绕过和自主研发形成独特技术路线[1][15] * 2024年中国扩产大头集中在存储领域 这些产品已进入全球供应链 不仅国内销售也出口海外[15] * 中国企业有望通过全球供应链变化及HBM需求增长 获得更多市场份额[15] 风险与未来展望 * 存储产品非刚性需求 容量未必完全使用 存在冷热数据之分 一旦涨价用户需求会受压制[16] * 通胀上升对消费级市场传导能力强 会迅速压制手机等AI属性有限的产品需求[17] * 投资者对AI行业前景预期仍处早期阶段 市场交易亢奋引发担忧 半导体自身扩产可能带来传统反噬效应[22][25][28] * 2026年可能成为产业周期高点 若下游应用没有爆发 超级周期将难以成立[26][27][28] 其他重要内容 * 美国数据中心扩展需提前建设电力设备 订单排到四年后 美国数据统计将储能算作并网装机量 与中国不同[13] * 微软推进AI战略 目标是在现有产品与新模型间深度融合 通过Azure锁定To B市场[24] * OpenAI将重点放在寻找下游应用和场景公司合作 以挖掘新应用领域[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