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入侵民生领域
搜索文档
一只“臭虾王”炸出资本“天团”:50万学生午餐,成了谁的提款机?
凤凰网财经· 2025-09-27 21:19
事件背景与核心问题 - 上海绿捷因向上海中小学生供应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午餐而引发公众强烈不满,具体事件包括发现发臭虾仁和素鸡发黏、豆腐发酸等[1][5] - 该公司是上海校园配餐市场的“隐形冠军”,日供餐量突破50万份,占据上海近三成校园配餐份额,服务500多所学校及幼儿园[4] - 此次食品安全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9月15日发现的约18公斤存在虫类异物的虾仁,事件导致50所学校完成供餐,多名学生食用后出现不适甚至呕吐,但公司选择了瞒报[5][8]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上海绿捷成立于2014年,业务快速扩张,从2017年服务331所中小学、日供36万份餐食,发展到2024年覆盖500多所学校及幼儿园,日供餐量突破50万份[4] - 公司在2025年8月单月一口气中标27个项目,将上海市第二中学、华东师大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等名校纳入服务清单[4] - 2025年1月以来,该公司有超过80条中标记录,超过过往年份总和,显示出迅猛的扩张势头[22] 财务表现与商业模式 - 上海绿捷是资本眼中的“现金奶牛”,2017年营收达5.6亿元,净利润率高达15.7%,比很多餐饮企业高出一倍多[16] - 校园餐采取预付费模式,50万学生的餐费能常年沉淀2亿元资金,公司甚至用这笔钱购买银行理财赚取收益[16] - 公司餐标为18元,但合同显示其每餐成本仅6-8元,需要覆盖冷链运输、人工等环节,利润空间巨大[4][25] 资本背景与股权结构 - 上海绿捷背后是复杂的资本网络,2018年9月以后,公司逐渐卖给了澳大利亚的KGF集团,KGF花费1.7亿美元分三步拿下绿捷全部股权[12] - KGF的股权结构中,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家族通过Ananta信托持股45.44%,厚生投资持股38.95%,淡马锡等国际资本也在列[13] - 公司股权通过开曼的KGF Asia、香港的GreenExpress、BVI的控股公司等离岸架构层层嵌套,使得股权穿透难度加大[14] 关联交易与公司治理 - 上海绿捷与品测(上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后者由创始人张国华妹妹张美华曾全资持有,品测检测主要经营校服、农产品、水产品等产品的检测,存在“既当裁判又当选手”的嫌疑[9][10] - 公司监事葛均锋同时参股多家食品企业,其中威海味岛主营速冻炸物,而学生午餐中预制炸物占比超六成,存在“左手供料、右手配餐”的关联交易嫌疑[15] - 公司现任董事长陶煦曾任正大集团财务主管,也是前新希望六和总裁,显示出其新希望系的背景[20] 行业影响与市场反应 - 事件引发了家长对校园午餐“难吃、不健康、食材不新鲜”的积怨爆发,有家长统计孩子一周午餐里预制炸物占比超六成,新鲜蔬菜寥寥无几[1][5] - 在“罗永浩大战西贝”的预制菜论战背景下,家长们明确表示反对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使用劣质预制食材糊弄孩子的行为[5] - 有家长联名请愿,希望西贝也能参与上海学生餐的竞标,反映出市场对现有配餐服务商的不满和对替代方案的期待[1]
一只“臭虾王”炸出资本“天团”:50万学生午餐,成了谁的提款机?
凤凰网财经· 2025-09-27 21:09
事件概述 - 上海绿捷因向上海静安区某小学供应含有虫类异物的虾仁而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导致多名学生食用后出现不适甚至呕吐 [6] - 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某在事件发生后选择瞒报,对外统一宣称下架原因为“虾肠外溢,有泥沙”,试图掩盖核心问题 [11] - 事件最终由上海市教委、公安、市监三部门联合通报,指出公司涉嫌瞒报食品安全信息并立案侦查 [11] 市场地位与运营规模 - 上海绿捷是上海校园配餐市场的“隐形冠军”,日供餐量突破50万份,占据上海近三成校园配餐份额 [5] - 公司服务覆盖500多所学校及幼儿园,2025年8月单月中标27个项目,包括上海市第二中学、华东师大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等名校 [5] - 公司业务自2014年成立后快速扩张,2017年已服务331所中小学、日供36万份餐食 [5] 财务表现与商业模式 - 校园餐采取预付费模式,50万学生的餐费能常年沉淀2亿元资金,公司甚至用这笔钱购买银行理财赚取收益 [25] - 2017年上海绿捷营收达5.6亿元,净利润率高达15.7%,比很多餐饮企业高出一倍多 [25] - 收购上海绿捷为母公司KGF带来显著收益,KGF总收入从2017年的8.497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10.715亿美元,净利润从0.52亿美元飙升至1.16亿美元 [26] - 2023至2024年,KGF总收入从18.707亿美元增至21.95亿美元,净利润从3470万美元增加到6040万美元,增幅高达74.1% [28] 成本结构与利润空间 - 上海学生餐餐标为18元,但上海绿捷某项目合同显示其每餐成本仅6-8元,需覆盖冷链运输、人工等环节 [4][34] - 这种低成本模式被指倒逼企业压缩成本,最终牺牲餐食品质 [34] 股权结构与资本背景 - 上海绿捷在2018年9月后被澳大利亚KGF集团收购,KGF花费1.7亿美元分三步拿下绿捷全部股权 [21] - KGF的股权结构显示,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家族通过Ananta信托持股45.44%,厚生投资持股38.95%,淡马锡、ADM等国际资本也在列 [22] - 公司股权通过开曼的KGF Asia、香港的GreenExpress、BVI的控股公司等离岸架构层层嵌套,使股权穿透困难 [23] 关联交易与潜在利益冲突 - 上海绿捷创始人张国华的妹妹张美华全资持有品测(上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营校服、农产品、水产品等检测业务 [17][18] - 品测检测在2025年获得多项政府检测合同,例如与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管局合同金额84.5万元,与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合同金额110万元 [18] - 上海绿捷监事葛均锋同时参股多家食品企业,包括主营速冻炸物的威海味岛,而学生午餐中充斥着炸鱼排、炸虾饼等预制炸物 [24] 产品质量与客户反馈 - 有家长统计孩子一周午餐里预制炸物占比超六成,新鲜蔬菜寥寥无几 [6] - 长期存在家长和学生关于“难吃”、“不干净”、“全是冻货”的投诉,具体包括素鸡发黏、豆腐发酸等问题 [5] - 微博大V邓飞爆料公司采买过期食材,例如生产日期为2024年12月2日、保质期7天的蛋饺,在2025年3月12日进货并制作给学生食用 [35] 业务扩张与监管风险 - 天眼查信息显示2025年1月以来公司有超过80条中标记录,超过过往年份总和,引发对招投标过程的质疑 [31] - 公司目前已被市属国企临时接管,并面临立案侦查,为其母公司KGF的上市之路蒙上阴影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