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餐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10-02 08:03
核心观点 - 团餐行业是中国餐饮市场的重要支柱,在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升级驱动下,正向智慧化、标准化、集约化加速演进 [1] - 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2.7万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超3.5万亿元,增长韧性强于餐饮市场整体 [29] - 行业正经历根本性转变,进入微利时代,Top100企业平均利润率从6.3%降至5.2%,企业需通过政企合作、精细运营、高附加值场景拓展应对挑战 [48] - 对标海外,中国团餐市场集中度(CR100为6.7%)显著低于北美(CR3约80%)和欧洲(CR3约45%),龙头企业存在市场整合机会 [60] 行业驱动因素 政策端 - 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三产融合,团餐行业高度适配中央厨房等三产融合项目,有望借此向低线城市加速渗透 [4] - 政策推动团餐行业持续规范化发展,强调食品安全为红线,要求借助数字化手段布局供应链溯源体系 [7] - 青少年膳食改善政策引导下,"学生餐"成为保障青少年营养健康水平的重要场景,县域小学客群渗透率较低,未来有提升空间 [10] 需求端 - 中国居民人均食品消费量保持较高水平,2024年人均消费粮食124.4千克、蔬果176.1千克、肉蛋奶制品92.4千克,为团餐行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13] 供给端 - 在线外卖平台持续普及,2024年用户规模达5.9亿人,占网民比重53.4%,其发展倒逼团餐企业通过菜品创新带动供给升级 [15] 资本端 - 行业持续获得资金注入,融资主要用途包括: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三产融合项目、数字化供应链建设、通过企业整合实现跨区域扩张 [17] - 代表性融资案例包括:麦金地2021年8月战略融资3亿元用于三产融合项目及信息化系统建设;美餐2021年E轮及E+轮累计融资超10亿元用于数字化创新及供应链完善 [19] 技术端 - 头部社会餐饮品牌的数字化技术应用经验(如点单服务、收银及营收分析、客群运营)有望在团餐领域应用,打破数据孤岛,提升运营能力 [20] 市场规模与客群特征 - 2024年团餐市场规模约2.7万亿元,预计2026年将超3.5万亿元 [29] - 学校场景是核心客群,营收占比约52.7%,其次为企业(26.3%)、政府机构(10.8%)和医院(9.6%) [34] - 不同客群需求差异显著:学校场景年营业天数约210天,餐标约16元/天,客流高度集中;医院场景需全年无休运营,餐标约30元/天;企业及政府机构场景年营业天数约250天,餐标约20元/天 [33] 运营模式分析 - 行业存在三种主要运营模式:承包入驻模式(当前占比约90%)、集体配餐模式、平台模式 [38] - 承包入驻模式食材成本占比约42%,净利润率约6%,依赖客户关系构筑护城河,难以规模化扩张 [40] - 集体配餐模式依托中央厨房,配送成本约3%,利润空间压缩至5%以内,但更灵活,适配小规模场景 [42] - 平台模式是社餐外卖在团餐领域的延伸,收入来源于流水抽成及系统接入费,依托成熟外卖网络优化配送边际成本 [46]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央厨房普及推动集体配餐模式渗透率提升,艾瑞预计未来三年其占比有望从当前水平提升至18%左右 [70] - 县域市场成为重要增量,"中央厨房+卫星厨房"模式能有效解决热餐配送与食品安全问题,支持当地三产融合的团餐企业将优先受益 [77] - 增量市场围绕健康与老年人群展开,如拓展老年餐、医院夜间供餐、定制化菜品服务等 [79] - 区域市场集中度将提升,30-50亿营收体量的团餐企业增速显著,区域内头部企业有望通过客群维护、供应链建设等形成竞争壁垒,完成整合 [82] 招标与竞争格局 - 行业招标逻辑转向规范化,评分体系由低价向质量倾斜,关注全链条经营规范化、供应链数字化、解决方案场景化 [50] - 行业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外卖平台企业、连锁餐饮企业、物业企业纷纷依托自身供应链与品牌优势布局B端市场 [63]
50万学生午餐,成了谁的提款机?
36氪· 2025-09-28 21:39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上海校园配餐市场的“隐形冠军”,日供餐量突破50万份,占据上海近三成校园配餐份额[5] - 公司业务扩张迅速,2025年8月单月一口气中标27个项目,服务学校覆盖500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5] - 2025年1月以来,公司有超过80条中标记录,超过过往年份总和,显示出迅猛的扩张势头[22] 食品安全事件与运营问题 - 2025年9月15日,公司在备餐时发现约18公斤虾仁存在虫类异物,问题上报后因通知延迟,导致已有50所学校完成供餐,多名学生食用后出现不适甚至呕吐[6] - 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某授意对外统一宣称下架原因是“虾肠外溢,有泥沙”,试图掩盖“虫虾”核心问题,涉嫌瞒报食品安全相关信息[8] - 有爆料指出公司采买过期食材,例如生产日期为2024年12月2日、保质期7天的蛋饺,在2025年3月12日仍被进货并制作给学生食用[25] - 家长长期对餐食质量不满,反映菜品“难吃”、“不干净”、“全是冻货”,有统计显示孩子一周午餐里预制炸物占比超六成[6] 股权结构与资本背景 - 公司背后资本网络盘根错节,最终控股方为澳大利亚KGF集团,该集团于2018年以1.7亿美元分三步收购绿捷全部股权[14] - KGF集团股权结构中,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家族通过Ananta信托持股45.44%,厚生投资持股38.95%,淡马锡等国际资本也在列[15] - 股权架构通过开曼的KGF Asia、香港的GreenExpress、BVI的控股公司等离岸实体层层嵌套,使得股权穿透难度极大[16] - 公司监事葛均锋同时参股多家食品企业,如主营速冻炸物的威海味岛,存在“左手供料、右手配餐”的供应链关联交易嫌疑[17] 财务表现与商业模式 - 校园配餐业务是“现金奶牛”,2017年上海绿捷营收达5.6亿元,净利润率高达15.7%,远超许多餐饮企业[18] - 餐标为每餐18元,但公司每餐成本仅6-8元,需要覆盖冷链运输、人工等环节,利润空间巨大[5][25] - 校园餐采取预付费模式,50万学生的餐费能常年沉淀2亿元资金,公司甚至用这笔钱购买银行理财赚取收益[18] - 收购上海绿捷显著提升了KGF的业绩,2017-2018年KGF总收入从8.497亿美元增至10.715亿美元,净利润从0.52亿美元飙升至1.16亿美元[18] 行业影响与后续发展 - 此次食品安全事件由“预制菜大战”的舆论背景引爆,家长联名请愿希望西贝等知名餐饮企业参与学生餐竞标,反映出对现有餐食质量的积怨[3] - 事件导致上海绿捷被市属国企临时接管,并面临公安、市监、教委三部门的立案侦查[27] - 该事件为KGF的上市之路蒙上阴影,KGF正试图从港股冲刺到美股,成为刘永好家族的第七家上市公司[21]
50万学生午餐,成了谁的提款机?
36氪· 2025-09-28 21:00
公司背景与资本结构 - 上海绿捷成立于2014年 2017年服务331所中小学 日供餐36万份 2024年覆盖500多所学校及幼儿园 日供餐量突破50万份 占据上海近三成校园配餐份额[8] - 2018年9月被澳大利亚KGF集团以1.7亿美元分三步收购全部股权[19] - KGF集团股权结构中 新希望刘永好家族通过Ananta信托持股45.44% 厚生投资持股38.95% 淡马锡等国际资本参股[20] - 公司通过开曼KGF Asia 香港GreenExpress BVI控股公司三层离岸架构隐藏股权关系[21]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17年上海绿捷营收达5.6亿元 净利润率高达15.7%[24] - KGF集团2017-2018年总收入从8.497亿美元增至10.715亿美元 净利润从0.52亿美元飙升至1.16亿美元[25] - 2023-2024年KGF总收入从18.707亿美元增至21.95亿美元 净利润从3470万美元增加到6040万美元 增幅达74.1%[27] - 采用预付费模式 50万学生餐费常年沉淀2亿元资金 公司用该资金购买银行理财[24] 市场扩张与中标情况 - 2025年8月单月中标27个项目 包括上海市第二中学 华东师大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等名校[8] - 2025年1月以来有超过80条中标记录 超过过往年份总和[30] - 中标金额显示多个项目价值超百万元 如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样本检测项目1100万元[15] 食品安全事件 - 2025年9月15日发现约18公斤虾仁存在虫类异物 导致50所学校供餐 多名学生食用后出现不适呕吐[8] - 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某授意对外宣称下架原因为"虾肠外溢 有泥沙" 涉嫌瞒报食品安全问题[10] - 上海市教委 公安 市监三部门联合立案侦查 控制相关人员[10] 关联交易与利益冲突 - 创始人张国华妹妹张美华持有品测检测20%股份 该公司主营校服 农产品 水产品检测[14][16] - 品测检测2025年多次中标政府检测项目 包括宝山区市场监管局84.5万元 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1100万元等[15] - 公司监事葛均锋参股威海味岛等食品企业 主营速冻炸物 与学生餐中炸鱼排 炸虾饼等产品高度重合[22] 成本结构与盈利模式 - 学生餐标为18元 但公司每餐成本仅6-8元 需覆盖冷链运输 人工等环节[33] - 家长统计显示学生一周午餐中预制炸物占比超六成 新鲜蔬菜寥寥无几[8] - 采用预制菜大幅降低原材料成本 但被指使用低质食材[4][8] 资本运作意图 - KGF集团从港股冲刺到美股 试图成为刘永好家族第七家上市公司[29] - 校园配餐业务被资本视为高利润现金奶牛业务 但食品安全事件为上市之路蒙上阴影[24][34]
一只“臭虾王”炸出资本“天团”:50万学生午餐,成了谁的提款机?
商业洞察· 2025-09-28 17:25
上海绿捷食品安全事件 - 上海绿捷因向学生供应发臭虾仁引发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其长期存在的食材不新鲜、预制炸物占比超六成等问题[3][9] - 公司被发现瞒报食品安全问题,实际控制人指令将“虫虾”问题谎称为“虾肠外溢,有泥沙”,导致问题未能及时处理[9][14] - 事件引发家长强烈不满,舆论将矛头指向校园午餐长期存在的“难吃、不健康”积怨,而非单纯反对预制菜本身[3][9] 公司市场地位与运营数据 - 上海绿捷是上海校园配餐市场“隐形冠军”,日供餐量突破50万份,覆盖500多所学校及幼儿园,占据上海近三成校园配餐份额[9] - 公司业务扩张迅速,2025年8月单月中标27个项目,2025年1月以来有超过80条中标记录,超过过往年份总和[9][28] - 公司2017年营收达5.6亿元,净利润率高达15.7%,采用预付费模式,50万学生餐费常年沉淀2亿元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理财[26] 股权结构与资本背景 - 公司实际控制权通过复杂离岸架构归属于澳大利亚KGF集团,该集团由新希望刘永好家族通过Ananta信托持股45.44%,厚生投资持股38.95%,淡马锡等国际资本也在列[21][22] - 股权架构层层嵌套,从开曼的KGF Asia到香港的GreenExpress,再到BVI的控股公司,使得股权穿透和责任追溯困难[22] - 创始人张国华及其妹妹张美华曾存在关联交易嫌疑,张美华全资持有的品测检测公司主营校服、农产品等检测业务,与上海绿捷业务存在潜在利益冲突[17][19] 商业模式与成本利润分析 - 公司餐标为18元,但合同显示每餐成本仅6-8元,需覆盖冷链运输、人工等环节,利润空间巨大但存在压缩成本牺牲品质的倒逼机制[28][31] - 被指控采买过期食材,例如生产日期为2024年12月2日、保质期7天的蛋饺,在2025年3月12日仍被进货并制作给学生食用[32] - 供应链存在“家族联动”嫌疑,公司监事葛均锋同时参股多家食品企业,其中威海味岛主营速冻炸物,与孩子们午餐中充斥的炸鱼排、炸虾饼品类高度吻合[23] 资本运作与上市企图 - 收购上海绿捷为KGF集团带来显著业绩增长,2017-2018年集团总收入从8.497亿美元增至10.715亿美元,净利润从0.52亿美元飙升至1.16亿美元[26] - 增长趋势延续至2023-2024年,集团总收入从18.707亿美元增至21.95亿美元,净利润从3470万美元增加到6040万美元,增幅高达74.1%[27] - KGF集团曾试图从港股冲刺到美股,意在打造刘永好家族的第七家上市公司,但此次食品安全事件为其上市之路蒙上阴影[25][33]
一只“臭虾王”炸出资本“天团”:50万学生午餐,成了谁的提款机?
凤凰网财经· 2025-09-27 21:19
事件背景与核心问题 - 上海绿捷因向上海中小学生供应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午餐而引发公众强烈不满,具体事件包括发现发臭虾仁和素鸡发黏、豆腐发酸等[1][5] - 该公司是上海校园配餐市场的“隐形冠军”,日供餐量突破50万份,占据上海近三成校园配餐份额,服务500多所学校及幼儿园[4] - 此次食品安全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9月15日发现的约18公斤存在虫类异物的虾仁,事件导致50所学校完成供餐,多名学生食用后出现不适甚至呕吐,但公司选择了瞒报[5][8]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上海绿捷成立于2014年,业务快速扩张,从2017年服务331所中小学、日供36万份餐食,发展到2024年覆盖500多所学校及幼儿园,日供餐量突破50万份[4] - 公司在2025年8月单月一口气中标27个项目,将上海市第二中学、华东师大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等名校纳入服务清单[4] - 2025年1月以来,该公司有超过80条中标记录,超过过往年份总和,显示出迅猛的扩张势头[22] 财务表现与商业模式 - 上海绿捷是资本眼中的“现金奶牛”,2017年营收达5.6亿元,净利润率高达15.7%,比很多餐饮企业高出一倍多[16] - 校园餐采取预付费模式,50万学生的餐费能常年沉淀2亿元资金,公司甚至用这笔钱购买银行理财赚取收益[16] - 公司餐标为18元,但合同显示其每餐成本仅6-8元,需要覆盖冷链运输、人工等环节,利润空间巨大[4][25] 资本背景与股权结构 - 上海绿捷背后是复杂的资本网络,2018年9月以后,公司逐渐卖给了澳大利亚的KGF集团,KGF花费1.7亿美元分三步拿下绿捷全部股权[12] - KGF的股权结构中,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家族通过Ananta信托持股45.44%,厚生投资持股38.95%,淡马锡等国际资本也在列[13] - 公司股权通过开曼的KGF Asia、香港的GreenExpress、BVI的控股公司等离岸架构层层嵌套,使得股权穿透难度加大[14] 关联交易与公司治理 - 上海绿捷与品测(上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后者由创始人张国华妹妹张美华曾全资持有,品测检测主要经营校服、农产品、水产品等产品的检测,存在“既当裁判又当选手”的嫌疑[9][10] - 公司监事葛均锋同时参股多家食品企业,其中威海味岛主营速冻炸物,而学生午餐中预制炸物占比超六成,存在“左手供料、右手配餐”的关联交易嫌疑[15] - 公司现任董事长陶煦曾任正大集团财务主管,也是前新希望六和总裁,显示出其新希望系的背景[20] 行业影响与市场反应 - 事件引发了家长对校园午餐“难吃、不健康、食材不新鲜”的积怨爆发,有家长统计孩子一周午餐里预制炸物占比超六成,新鲜蔬菜寥寥无几[1][5] - 在“罗永浩大战西贝”的预制菜论战背景下,家长们明确表示反对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使用劣质预制食材糊弄孩子的行为[5] - 有家长联名请愿,希望西贝也能参与上海学生餐的竞标,反映出市场对现有配餐服务商的不满和对替代方案的期待[1]
一只“臭虾王”炸出资本“天团”:50万学生午餐,成了谁的提款机?
凤凰网财经· 2025-09-27 21:09
事件概述 - 上海绿捷因向上海静安区某小学供应含有虫类异物的虾仁而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导致多名学生食用后出现不适甚至呕吐 [6] - 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某在事件发生后选择瞒报,对外统一宣称下架原因为“虾肠外溢,有泥沙”,试图掩盖核心问题 [11] - 事件最终由上海市教委、公安、市监三部门联合通报,指出公司涉嫌瞒报食品安全信息并立案侦查 [11] 市场地位与运营规模 - 上海绿捷是上海校园配餐市场的“隐形冠军”,日供餐量突破50万份,占据上海近三成校园配餐份额 [5] - 公司服务覆盖500多所学校及幼儿园,2025年8月单月中标27个项目,包括上海市第二中学、华东师大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等名校 [5] - 公司业务自2014年成立后快速扩张,2017年已服务331所中小学、日供36万份餐食 [5] 财务表现与商业模式 - 校园餐采取预付费模式,50万学生的餐费能常年沉淀2亿元资金,公司甚至用这笔钱购买银行理财赚取收益 [25] - 2017年上海绿捷营收达5.6亿元,净利润率高达15.7%,比很多餐饮企业高出一倍多 [25] - 收购上海绿捷为母公司KGF带来显著收益,KGF总收入从2017年的8.497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10.715亿美元,净利润从0.52亿美元飙升至1.16亿美元 [26] - 2023至2024年,KGF总收入从18.707亿美元增至21.95亿美元,净利润从3470万美元增加到6040万美元,增幅高达74.1% [28] 成本结构与利润空间 - 上海学生餐餐标为18元,但上海绿捷某项目合同显示其每餐成本仅6-8元,需覆盖冷链运输、人工等环节 [4][34] - 这种低成本模式被指倒逼企业压缩成本,最终牺牲餐食品质 [34] 股权结构与资本背景 - 上海绿捷在2018年9月后被澳大利亚KGF集团收购,KGF花费1.7亿美元分三步拿下绿捷全部股权 [21] - KGF的股权结构显示,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家族通过Ananta信托持股45.44%,厚生投资持股38.95%,淡马锡、ADM等国际资本也在列 [22] - 公司股权通过开曼的KGF Asia、香港的GreenExpress、BVI的控股公司等离岸架构层层嵌套,使股权穿透困难 [23] 关联交易与潜在利益冲突 - 上海绿捷创始人张国华的妹妹张美华全资持有品测(上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营校服、农产品、水产品等检测业务 [17][18] - 品测检测在2025年获得多项政府检测合同,例如与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管局合同金额84.5万元,与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合同金额110万元 [18] - 上海绿捷监事葛均锋同时参股多家食品企业,包括主营速冻炸物的威海味岛,而学生午餐中充斥着炸鱼排、炸虾饼等预制炸物 [24] 产品质量与客户反馈 - 有家长统计孩子一周午餐里预制炸物占比超六成,新鲜蔬菜寥寥无几 [6] - 长期存在家长和学生关于“难吃”、“不干净”、“全是冻货”的投诉,具体包括素鸡发黏、豆腐发酸等问题 [5] - 微博大V邓飞爆料公司采买过期食材,例如生产日期为2024年12月2日、保质期7天的蛋饺,在2025年3月12日进货并制作给学生食用 [35] 业务扩张与监管风险 - 天眼查信息显示2025年1月以来公司有超过80条中标记录,超过过往年份总和,引发对招投标过程的质疑 [31] - 公司目前已被市属国企临时接管,并面临立案侦查,为其母公司KGF的上市之路蒙上阴影 [36]
上海绿捷涉嫌瞒报被立案侦查 学生餐资本局浮现新希望身影
长江商报· 2025-09-25 03:15
事件概述 - 上海绿捷因学生餐虾仁问题被立案侦查 公司涉嫌瞒报食品安全信息并控制相关人员[1][2] - 公司发布43字声明但未回应核心争议 被公众认为毫无诚意[1] 事件经过 - 9月15日配送虾仁中发现有虫 公司实际控制人指令对211所学校虾仁原料及菜品全部下架销毁[2] - 公司统一对外宣称下架原因为虾肠外溢有泥沙[2] - 涉事虾仁为进口冷冻南美白虾虾仁 由上海翰霖实业报关 经上海优合鲜供应链供应 生产日期2025年3月20日 保质期24个月[3] - 共向211所学校供应涉虾仁菜品 其中161所学校回收相关原料 50所学校在通知前已供餐[3] 检测结果 - 成品留样检测显示沙门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阴性[4] - 同批次库存虾仁挥发性盐基氮检测值7.06mg/100g(标准≤30mg/100g) 磷酸盐检测值3.10g/kg(标准≤5.0g/kg)[4] - 9月22日复检挥发性盐基氮值为7.44mg/100g 未发现可见杂质霉变虫蛀[4] 处置措施 - 市场监管部门对库存涉事批次虾仁全部封存处理并立案调查[5] - 市级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入驻企业 市属国企临时接管公司运行[5] - 教育部门将加强食材供应抽检制度 邀请家长专家第三方机构参与[5] - 全面核查学校餐食供应招投标情况 将满意度纳入合同条款[5] 公司背景 - 上海地区最大学生餐供应商 业务覆盖16个区500多所中小学 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7] - 成立于2014年 注册资本5000万元 实缴资本1200万元 参保人数1567人[7] - 唯一股东为香港注册的GreenExpress Foods Limited[7] 资本网络 - 香港公司三名董事王航 张天笠 陈云仪同时任职厚生投资[8] - 厚生投资由新希望前副董事长王航组建 刘永好为基石投资人[8] - 张天笠王航同时担任Kilcoy Global Foods董事 刘畅同为董事 该公司2013年被新希望集团以约5亿元收购[8] - 董事长陶煦曾任新希望总裁 现任金橡树投资控股董事长 该公司唯一股东为新希望[8][9] - 总经理葛均锋关联企业最终由刘永好控制[10] - 通过资本运作 上海绿捷 厚生投资与新希望集团深度绑定[10]
多校午餐发臭 上海通报!涉事公司8月中标70家
中国经济网· 2025-09-19 08:45
事件概述 -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供应的学校午餐中虾仁炒蛋被反映“发臭”,部分学生食用后出现不适甚至呕吐,相关菜品已被紧急撤下 [1]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已会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赴现场调查,相关菜品留样及原料已送检,预计一周内出具检验结果 [1] - 供应商上海绿捷回应称,有学校反映虾仁里有细沙,并非所有批次都存在问题,公司已留样并将加强监管 [3] 公司业务规模与市场地位 - 上海绿捷业务覆盖上海全市16个区的5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 [6] - 2025年,公司有101条中标信息,仅在8月份就中标了70家上海中小学的食堂餐饮服务项目 [3] - 在上海市曹杨二中附属学校学生食堂餐饮服务项目招标中,公司以综合评分85.80分位列第一中标 [6] 近期中标项目与合同金额 - 2025年8月29日,中标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食堂委托管理项目,金额为231.56万元 [4] - 2025年8月27日,中标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教职工供餐服务项目,金额为150万元 [4] - 2025年8月27日,中标上海市第二中学教职工供餐服务项目,金额为118万元 [4] 公司治理与相关背景 - 上海绿捷法定代表人为葛某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餐饮管理、食用农产品批发等 [6] - 公司董事长张国华曾于2022年当选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 [6] - 公司曾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被起诉,近期名下多家全资子公司已注销 [6] 行业监管与后续措施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将落实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发挥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作用,增加菜品选择,以提高供餐质量 [1] - 监管部门将加大对学校供餐企业的监管力度 [1] - 除本次事件外,社交媒体上存在对上海学生餐“油炸食品占比过高”、“菜品口味差”、“学生吃不饱”等反馈 [3]
上海市教育委:问题学生餐已送检,一周内出检验结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00:04
事件概述 -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于9月15日供应的学生午餐中虾仁炒蛋菜品存在问题 [1]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已会同市场监管部门赴现场调查并将相关菜品留样及原料送检 [1] - 检验由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上海中维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预计一周内出具结果 [1] 公司历史问题 - 有关上海绿捷学生餐的不满由来已久在诸多社交媒体上均有学生家长反馈 [1] - 家长反馈的主要问题包括油炸食品占比过高菜品口味差以及学生吃不饱 [1] 行业监管与改进措施 - 相关部门将广泛听取学生和家长意见严格遵守校园食品安全规定 [1] - 将进一步落实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并发挥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作用 [1] - 计划增加菜品选择以不断提高供餐质量 [1] - 将加大对学校供餐企业的监管力度 [1]
上海市教育委:问题学生餐已送检 一周内出检验结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23:55
公司事件 -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9月15日供应上海市部分学校午餐中的虾仁炒蛋存在问题 [1] - 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关注到此事并将积极开展调查 [1] - 公司长期面临学生家长在社交媒体上反馈的问题包括油炸食品占比过高、菜品口味差和学生吃不饱 [1] 监管行动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会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第一时间赴现场调查并将相关菜品留样及原料送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上海中维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检验 [1] - 根据相关规程一周内将出具检验结果 [1] 行业管理措施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将广泛听取学生和家长意见并严格遵守校园食品安全相关规定 [1] - 进一步落实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并发挥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作用以及增加菜品选择 [1] - 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对学校供餐企业的监管力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