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商业闭环

搜索文档
苏超背后的老板们
36氪· 2025-06-09 07:57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 - 首届苏超联赛于5月10日开赛,覆盖江苏省13个地级市,场均观看人次达1.5万,网络直播累计吸引1300多万人次,短视频话题播放量突破8亿次 [4][27][41] - 赛事规则要求球员必须拥有参赛城市户籍、学籍或5年以上工作经历,每队职业球员不超过3人,强调本土化与草根参与 [4] - 城市间历史文化和经济竞争形成独特"德比"氛围,如徐州vs宿迁(楚汉之争)、苏州vs无锡(太湖德比)、扬州vs镇江(早茶德比) [5][28] 珂缔缘青训模式 - 南通珂缔缘俱乐部采用免费青训模式,初期由企业家李太镇自筹资金(包括变卖上海、海门房产及拖鞋厂利润)投入,2015年培养的球员占U16国家队8个席位,仅次于恒大足校 [10][11][12] - 政府与企业协同支持:海门区政府提供球场、宿舍及伙食补贴,中南集团等企业赞助,2017年建成海门足球小镇(含8000人球场及商业设施) [13][14][16] - 2022年首批青训球员王博文、李贤成进入德甲云达不莱梅U23梯队,完成青训闭环,但同年因中南集团房地产危机面临财务困境 [16][17][18] 江苏足球产业生态 - 民企主导职业俱乐部发展:南通支云(润天燃料)、盐城鼎立(钢结构公司)、苏州东吴等均由本地企业投资,形成全国前列的青训体系(南京3家市级+12家区级青训中心) [22][23][24] - 赛事商业化成效显著:苏超预计创造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带动6个主场城市文旅消费增长14.63%,珂缔缘拖鞋周边产品单场直播售出1000单 [41][43][44] - 赞助商以本地企业为主,如总冠名江苏银行、战略合作伙伴今世缘酒业,队服广告覆盖维维股份、圣象集团等13地市品牌 [26][27] 区域经济与文化特征 - 江苏13地市GDP均位列全国百强,省会南京经济首位度仅13.5%(全国最低),形成"一超多强"格局(苏州GDP地级市第一,昆山超多数省会) [29][31][32] - "散装省"特质强化赛事热度:各城市经济实力均衡(如南通、盐城竞技强势)且文化认同独立(苏州吴语报站、宿迁南北文化交融) [28][30][33] - 赛事IP延伸潜力:专家建议增设苏甲联赛扩容参与度,现有青训体系(如江苏U18全国冠军)可提供人才输送通道 [46][47]
爆火的苏超和背后的老板们
36氪· 2025-06-07 08:06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概况 - 联赛首次举办于2024年5月10日,覆盖江苏省13个设区市,场均观看人次达1.5万[2] - 参赛球员需具备城市户籍、学籍或5年以上工作经历,每队职业球员不超过3人[2] - 赛事因城市间历史恩怨(如徐州vs宿迁的"楚汉之争"、苏州vs无锡的"太湖德比")引发高关注度[2] - 网络直播累计吸引1300多万人次观看,短视频话题播放量突破8亿次[17] 南通珂缔缘青训模式 - 南通队39名球员中34人来自珂缔缘青训体系,该俱乐部采用免费培养模式[3] - 创始人李太镇2011年创办俱乐部,投入拖鞋厂利润及个人房产,累计培养近300名青少年球员[4][10] - 2015年向U16国家队输送8名球员,数量仅次于恒大足校[5] - 2022年首批学员王博文、李贤成加入德甲云达不莱梅U23梯队[10] 民企与政府协同发展 - 海门区政府2016年投资建设6个标准球场并免费提供宿舍[7] - 中南集团等企业参与投资海门足球小镇项目,含8000人球场及商业设施[7] - 2023年海门区政府成立帮扶小组,通过股权并购重组俱乐部[10] - 南通支云、盐城鼎立等职业俱乐部均由当地民企主导成立[12][13] 赛事商业价值 - 江苏银行总冠名,今世缘酒业、紫金保险等13家本地企业参与赞助[16] - 预计赛季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带动主办城市文旅消费增长14.63%[27] - 珂缔缘拖鞋直播间单场销售超1000单,推出"叫南哥"主题周边[30] 江苏区域经济特征 - 13个地级市GDP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南京首位度仅13.5%全国最低[20] - 苏州GDP地级市全国第一,昆山GDP超多数省会城市[18] - 经济均衡发展形成"十三太保"竞争格局,为联赛提供文化基础[22] 青训行业现状 - 国内仅恒大足校等少数机构坚持免费青训,多数依赖培训费盈利[4] - 中乙俱乐部年运营成本超2000万元,资金链断裂风险高[10] - 江苏拥有3家市级+12家区级青训中心,U18男足获全国冠军[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