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充桩
icon
搜索文档
电动出行“充电焦虑”有转机!四部门定调高速公路优先升级超充桩
华夏时报· 2025-07-10 20:54
政策目标与规划 - 国家四部门联合发布632号文,明确2027年底建设超过10万台单枪功率250千瓦及以上的充电桩[1] - 政策首次提出全国性大功率充电设施具体数量目标,并优先改造高速公路场景,对重大节假日利用率超40%的设施率先实施大功率改造[2] - 政策鼓励给予充电场站10年以上租期,稳定企业投资预期,同时支持优质运营商建设充电场站[1][2] 充电设施现状 - 截至2025年5月全国充电桩总量达1440万台,同比增长45.1%,其中公共充电桩408.3万台,半数为特来电、星星充电和云快充建设运营[3] - 公共充电桩市场呈现"低功率主导、快充渗透不足、超快充萌芽"格局,高功率充电桩(≥240kW)占比仅6.7%,超充(≥250千瓦)保有量14.7万台[3] - 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建成充电停车位6527个,安装充电桩3.5万个,覆盖98%服务区,充电功率以快充为主,超充占比更低[6] 技术发展与趋势 - 250千瓦充电桩属于超充范畴,理论上充电时间可从30分钟降至10分钟左右[1] - 大功率产品通常使用液冷模块,稳定性和耐热性比风冷更好,但成本较高导致终端接受度不佳[6] - 车企积极推进大功率充电,如比亚迪推进1兆瓦超充站建设,特斯拉V4超级充电桩最大功率达500kW[5] 市场挑战与盈利模式 - 快充渗透率不足与电动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及充电桩盈利模式问题有关,市场积极性未充分调动[1][4] - 超充设备价格高、投资回报率低,且适配车辆占比少,导致超充占比低[8] - 充电服务费下降导致普通公共快充站投资回报周期延长,超充站短期盈利可能性不大[8] 企业动态 - 车企如理想汽车、广汽、特斯拉、蔚来等自建快充桩数量累计在1万—1.5万根,处于分散独立运营状态[5] - 特来电副总裁表示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基本完成全域覆盖,后续重点是升级设备或增加超充桩[1] - 英可瑞主营充电模块,包括风冷和液冷模块,液冷模块在规模化后性价比可能提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