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弦理论
icon
搜索文档
杨振宁走了,物理学的黄金时代落幕了
虎嗅· 2025-10-19 10:11
杨振宁的科学贡献 - 杨振宁最大的贡献是克服了中国人不如人的想法,破除了华人无法进行顶级科研的偏见[4][5] - 他师从物理学顶级导师团队,包括吴大猷、叶企孙、泰勒和费米,奠定了坚实的物理学基础[8][9] - 35岁时因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该发现挑战了物理学对称性传统认知,为标准模型建立扫清障碍[15][16] 宇称不守恒理论 - 该理论回答了"现实世界与镜子世界物理规律是否一致"的问题,推翻了宇称守恒的传统观点[11][13] - 吴健雄通过钴-60实验证实了宇称不守恒,直接动摇了物理学大厦的根基[15] - 该成果被杨振宁自评为"三流工作",但其实际影响深远,获得诺贝尔奖认可[10][16] 杨-米尔斯理论 - 该理论是杨振宁与米尔斯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论,被誉为物理学界的"操作系统"[18][29] - 理论将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统一在数学框架下,成为标准模型的基础[30][32] - 希格斯通过解决该理论的"质量问题"获得诺贝尔奖,侧面印证了理论的重要性[34][35] 理论科学地位 - 丁肇中评价20世纪物理学三大里程碑为相对论、量子力学和规范场论[36] - 邓稼先认为规范场论意义超越宇称不守恒,可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媲美[37] - 该理论引发数学与物理第三次融合革命,影响涉及纤维丛、纽结理论等领域[40] 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 - 1971年中美破冰后首批回国科学家,搭建中美科技交流桥梁[46][47] - 推荐1200多名中国学者出国深造,培养出多位大学校长和院士[51] - 推动建立中科大少年班、南开数学所、清华高等研究中心等机构[51][52] - 81岁回国定居清华园,亲自为本科生讲授基础物理课程[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