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技术化的“我”:数字生命的价值标定及其实现
搜狐财经· 2025-05-05 21:18
数字生命的概念与特征 - 数字生命是自然生命技术化的结果,通过数字技术复合物的介入实现从肉身到数据、个体到账号、人到节点的转变[1] - 数字生命最核心特征是超越肉体理解生命,账号成为其基本形态,重塑社会关系和生命意义观念[3][5] - 生命数字化体现为形态突破:全息数据化和身体元件化(人脸/指纹/声音分离使用)[6] - 数字账号具备技术本体性和主体延伸性,接管社会关系并创建新关系,实现生命与账号同一化[7] 技术环境与生命形态变革 - 互联网/移动通信/AI等技术构建数字生命基础环境,推动生命形态/观念双重拓展[4] - 人类生命从碳基转向硅基,社会实践突破物理空间限制,理解生命方式获得解放[5] - 数字人作为技术仿制品与数字生命区别,后者强调自然生命数字化而非纯技术物[7] 价值追求与实现路径 - 独异性与感性构成数字生命价值核心,表现为对新颖/体验/情感的追求[9][15] - 互联网作为"文化机器"驱动独异化,通过账号/IP/主页等节点实现特殊性价值[11][14] - 价值实现三路径:自我书写(便捷互文的叙事留存生命体验)[18][19]、策展式生活(建构人设获取文化资本)[20][21]、新生命美学(超越有限性的审美活动)[23][24] 社会文化影响 - 数字生命创生超文化:消解文化边界,整合全球资源形成独特新异的文化构成[26] - 生命观念革新体现为关系域拓展(数字交往/情感/劳动)和意义重构(数字永生议题)[8] - 技术逻辑内嵌改变价值标定,如游戏中的赛博格生命体实现超越现实的情感体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