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

搜索文档
香港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旅游类小程序在港活跃用户增长超一倍
广州日报· 2025-08-02 23:27
腾讯微信与香港旅发局合作 - 腾讯微信与香港旅游发展局联合推出"港·万象"城市名片计划,旨在挖掘香港旅游新体验并推动湾区文化融合 [1] - 活动汇聚上百位视频号创作者、演艺名人及文旅专家,共同探索香港多元文化基因 [1] - 香港旅发局主席林建岳强调通过创作者亲身体验香港多元文化,激发游客兴趣 [1] 视频号生态与内容创作 - 微信视频号发起"港万象解锁N面格调"短视频活动,鼓励创作者围绕香港多面性展开创作,活动持续至9月30日 [1] - 香港艺人高钧贤通过视频号分享香港美食和带娃生活,获得广泛关注 [2] - 视频号平台打破粤语传播边界,吸引多元创作者展示香港故事 [2] 数字工具提升旅游体验 - 香港热门景区如西九文化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等接入微信小程序购票服务,优化游客体验 [3] - 7月暑期旺季,交通类小程序在港访问用户数和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两倍,旅游类小程序访问用户数增长超一倍 [3] - 微信生态接入港铁、小巴及出租车场景,游客可通过"搭车码"和"的士收钱码"便捷出行 [3]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倒计时100天 开幕式亮点剧透→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2 14:03
昨天(8月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迎来倒计时100天,这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全国性综合运动会,目前,开幕式筹备工作进入了冲刺阶 段。 总台记者刘润泽:我现在位于广州市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那在今年的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这里举行开幕式,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开幕 式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当中。 目前,开幕式仪式和演出场地的舞台灯光、音效特效、威亚安装等核心工程正全速推进,约5000名群众演员正开展多篇章协同排练,专业演员遴选工作也全 面启动。 据了解,开幕式时长预计90分钟,创意团队将巧妙运用粤语流行歌、港乐金曲、非遗技艺、南派武术等文化符号进行创新表达。同时,借助数字技术、虚拟 现实等创新手段,打造一场"有传统又有潮味"的开幕式。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黄沛凌:粤港澳文化一脉相承,同声同气,除了有好的音乐以外,我们也必须要有好的场景,因为广东是我们演出设备 生产的高地,我们会调度最好的音响、灯光设备,在现场营造一个最好的场景,所以我们在现场也专门去营造了一个360度全景声的声场效果,希望让我们 现场8万观众可以欣赏到整个现场最好的场景。 据介绍,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筹办 ...
江苏鸣之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7-31 07:19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江苏鸣之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谌明明,注册资本1000万人 民币,由淮安禾嘉辉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序号股东名称持股比例1淮安禾嘉辉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00% 经营范围含许可项目: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 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 广;数字技术服务;网络技术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咨询服务;人力资 源服务(不含职业中介活动、劳务派遣服务);国内货物运输代理;运输货物打包服务;普通货物仓储 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居民日常生活服务;包装服务;装卸搬运;外卖递送服 务;物业管理;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咨询;市场营销策划;品牌管理;广告设计、代理;家政服务;企 业形象策划;礼仪服务;道路货物运输站经营;供应链管理服务;汽车拖车、求援、清障服务;代驾服 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 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来源:金融界 企业名称江苏鸣之兴网络科技有限公 ...
工信部:深化数字技术赋能应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快讯· 2025-07-28 18:27
7月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工作,要认真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突出"强筋壮骨"、价值创造、安全保障、行业治理。深化数字技术 赋能应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制定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 实施意见。完善基础软件、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政策。完善中国开源体系,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源社 区。抓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百城试点。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 深走实,加强底座攻关和重点场景应用。分级分类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培育一批工业智能体。 ...
以数字技术赋能城市能级提升
人民日报· 2025-07-28 06:22
城市能级提升 - 城市能级是衡量城市发展质量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反映资源配置能力、创新驱动水平和区域辐射影响力 [1] - 城市能级提升涵盖基础设施迭代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文化建设深度推进等多个方面 [2] - 数字技术通过全方位赋能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为推动城市能级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2] 数字技术的作用 - 数字技术助力城市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国际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集聚国际人才、全球资本等要素 [3] - 数字技术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创新主体的算力资源与数据要素,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3] - 数字技术通过构建智能感知系统、大数据分析平台和自动化决策机制,推动城市治理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3] 数字化转型 - 数字化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城市成为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综合载体 [4] - 数字技术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4] - 培育壮大数据产业,发展一批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提高数据要素应用支撑与服务能力 [4] 数字赋能城市治理 - 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各环节数据融通 [5] - 整合状态感知、建模分析、城市运行、应急指挥等功能,实现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研判 [5] 数字技术与公共服务 - 推动数字技术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 [6] - 数字技术和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融合,提升服务资源覆盖面和均衡普惠度 [6] - 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加快智慧餐饮、智能出行、数字家庭、即时零售等新场景建设 [6] 区域合作与城市群发展 - 促进城市间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布局 [7] - 推动数字经济东西部协作,开展共建数字产业园区、数字消费帮扶等活动 [7] - 统筹推进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协同建设,推动城乡数字设施共享、数据资源整合 [7]
“金刚鼠”从无到有 视觉盛宴的背后是不断创新的数字技术
央视新闻· 2025-07-27 03:46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47亿元 [1] 影视制作技术创新 - 成都高新区天府长岛是《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等影片顶级特效的制作地 [1] - 《独行月球》中数字生物金刚鼠使用了1331个目标体实现动作表情 并制作了约五千万根毛发 [3] - 《流浪地球3》将采用虚拟拍摄 数字换龄 三维特效 AI等前沿技术 [5] 光场重建系统应用 - 北京首钢园的"大光球"配备数百台超高清相机和数万颗LED灯珠 是国内规模最大 密度最高 照度最亮的光场重建系统 [7] - 该系统可无需穿戴设备 通过捕获真人光线信息直接生成真实人物模型 [9] 数字人制作效率提升 - 传统3D数字人制作周期需一个月以上 成本达数十万至百万级别 [11] - 新技术可将制作周期缩短至一周内 成本降低50%以上 [11]
东西问|钭晓东:数字技术如何赋能环境权益保护?
中国新闻网· 2025-07-25 16:02
数字技术与环境保护融合现状 - 环保领域数字化进程显著加快,"智慧运营"和"数字化管理"成为上市公司年报高频词,反映环境保护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已进入实践阶段 [3] - 数字技术通过规范适配与技术嵌入推动环境权益保护的多样化发展,同时环境法律制度也对技术应用形成规范 [3] 数字技术赋能环境权益保护的五大关键方面 量化环保目标与感知能力 - 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卫星、物联网等)将抽象环保要求转化为可视化数据指标 [5] - 全国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平台实现PM2.5、地表水Ⅲ类以上水体等关键指标的分钟级实时监测,环境质量监测从"定期报告"升级为"动态感知" [6] 协同化治理 - 数字平台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协同网络,如浙江"绿源智治"系统整合排污许可数据、公众举报信息等,形成闭环监管,提升执法精准度与核实速度 [7] 环境权益技术支撑 - 无人机航拍、区块链存证、算法模型等技术应用于公益诉讼,解决污染损害举证难题,将环境权益转化为"数据化权利凭证" [7] 环境风险预判 - 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环境风险预测,如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系统通过64个空气监测站、卫星遥感网络等技术提升预警与污染源追踪能力 [8] 法治规范数据治理 - 《生态环境统计管理办法》为环境数据管理、分级保护提供指引,法律在技术应用中设定边界 [10] 数字环境正义的新要求 - 算法决策权、数据控制权等新型权力形态需约束,避免加剧环境不公 [12] 未来环境权益保护的三大转变 - 治理主体从"人类中心"转向"人机协同",构建新型环境权益共同体 [12] - 保护模式从"静态确权"转向"动态赋益",实现可量化、可追溯的精准保护 [13] - 运作机制从"彼此分立"到"双向奔赴",形成技术赋能与法律规范的良性循环 [13]
大学里的“数字匠人”:为文物注入“青春代码”
中国青年报· 2025-07-25 10:24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 北京理工大学智慧遗产·文化创新设计工作室团队由60多名成员组成,其中近一半为00后,19年来专注于用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续写生命[2][4] - 团队已为200余件文化遗产建立高精度数字模型,数据存储超过5TB,并开发了包括3D打印、手势识别交互、全景投影等多元化技术应用[2][8][9] - 技术手段从初期手绘与数码影像采集升级至三维扫描、AI辅助设计,形成影像再现、三维临摹与交互创造的数字化范式革新[8] 核心项目成果 - 北京中轴线数字化项目积累2000余幅图像资料、120余种图书资料,完成主体古建筑三维建模,并开发"i中轴线"巡展、"天坛游小程序"等文创产品[4][5] - 水陆庵项目通过3D立体模型、粒子聚合技术等呈现3700尊明代彩塑,打造"像外之境"艺术影像展,吸引大量青少年观众[7][8][9] - 卢沟桥石狮数字修复等项目突破传统影像局限,探索可复制的文化操作系统,提取纹样、色彩等元素开发系列文创[9][10] 技术与社会价值 - 数字化技术使文化遗产突破物理风化限制,形成多维度艺术体验,如观众可通过手势交互"探索"彩塑细节[8][9] - 项目增强公众文化获得感,展览覆盖从儿童到学者的广泛群体,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传播[9][10] - 团队提出"文化遗产数字美学"理念,强调文化语境与空间特质的系统性重构,为行业提供可推广范式[10][12]
坚定信心 乘势而上 上下同心 干字当头
河南日报· 2025-07-24 08:18
智改数转与产业集聚 - 全省算力规模达9800P Flops,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3个,接入设备产品2093万台(套) [1] - 产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占全省比重超五成,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超六成,营业收入占全省比重超八成,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超九成 [1] - 成功创建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2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1] - 累计建成省级智能车间、智能工厂1362个,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达87% [1] 大河网技术转型 - 公司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98-2016年"互联网+新闻",2016-2022年"互联网+新闻+技术",2023年进入"互联网+新闻+技术+政务+智库"新阶段 [4] - 2023年提出"25115"发展蓝图:双强发展战略、5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数据中台、1个主流价值语料库、赋能智媒/智政/智城/智企/智库5个方向 [4] - 已形成互联网内容规范审校平台、舆情通鉴、大河风评AI助手等产品,构建数据产业闭环 [5] 洛轴集团创新发展 - 2023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6%,全球最大辗环机全系列轴承下线 [6] - 以产业链链长身份组织行业活动,通过集中采购增强议价权,国家级实验室为联盟成员提供技术支持 [6] - 布局风电、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新赛道,推进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 [6] 双汇产业布局 - 公司构建完整产业链:年屠宰生猪1300万头、出栏肉鸡3亿只、产销肉类产品400万吨,日销产品超1万吨 [7] - "十五五"规划聚焦产业化、多元化、国际化、数字化四大战略 [8] - 漯河食品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占河南全省1/4、全国1/40 [7]
职业工种批量“上新”!求学就业瞄准这些“新赛道”
央视新闻· 2025-07-23 14:11
新职业发布概况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第七批新职业包括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同时调整变更9个职业和工种信息[1] - 新职业包括检验检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养老服务师电子电路设计师等[2] - 新工种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服务犬驯养师睡眠健康管理师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装配工等[2] 新职业特点分析 - 与前六批相比新工种数量明显增加达到42个显示职业细分程度不断提升[2] - 新职业紧跟产业发展前沿和社会民生需求如睡眠健康管理师智慧景区管理师旅拍定制师等反映生活品质提升需求[3] - 健康管理师职业下增设睡眠健康管理师工种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睡眠健康评估筛查分析等专业化能力[3] 新职业的就业影响 - 新职业凸显民生导向且就业容量较大如养老服务师等增加社会就业岗位[4] - 自2019年以来累计新增职业110个显示职业体系持续扩展[5] 新职业的发展趋势 - 数字技术发展催生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云网智能运维员等数字新职业[5] - 绿色低碳趋势推动碳排放管理员氢燃料电池测试员等绿色职业工种出现[5] -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新职业体现低空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5] 新职业的培训规划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制定新职业国家职业标准并开展新职业培训[6] - 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项目化培训模式[6] - 探索建立新职业观察区域合作机制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重点区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