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生命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经济日报· 2025-06-25 06:11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6个大设施中4个已建成并面向全球开放 [2] - 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发起"数字生命"大科学计划 依托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推动重大疾病研究 [2] - 北京设立百亿元级机器人产业基金和机器人租赁公司 推动机器人全产业链快速发展 [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北京研发投入强度连续6年保持在6%以上 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 [3] - 2024年北京地区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58项 占全国总数近三成 [3] - 北京连续8年蝉联"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首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三 [3] 人才储备 - 北京拥有55万余名科研人员 全国近一半的两院院士 [3] - 411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数量居全球城市首位 [3] - 人工智能领域聚集全国超四成顶尖人才 成为大模型和智能芯片重要策源地 [3] 产业布局与成果转化 - 亦庄集聚120余家智能网联汽车企业 涵盖全产业链 [4] - 海淀区人工智能核心企业突破1300家 是全国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主要引擎 [5] - 北京经开区"北京火箭大街"主体结构封顶 昌平"两谷一园"汇聚70余家能源科创巨头 [5] 金融支持与生态建设 - 北京围绕人工智能等领域新设4只百亿元级政府直投产业基金 [7] - 昌平区政府性投资基金群规模超过420亿元 上市企业近40家 [8] - 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3年70多亿元增至2024年840多亿元 年均增长25% [9] 区域协同发展 - 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从2013年3500多家增至2024年1万多家 [9] - 京津冀投融资服务机制启动 基金与企业签约投资额达30亿元 [9]
异构智算 纵横未来|异构智算产业生态联盟走进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
财富在线· 2025-06-23 15:17
异构智算产业生态联盟活动 - 异构智算产业生态联盟与合作伙伴、客户、媒体共同走进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探讨异构智算与AI大模型的深度融合 [1] - 活动汇聚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联想、英特尔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和高管,进行深入交流 [3] - 嘉宾实地参观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了解超级计算中心的前沿探索及技术创新 [12] AI大模型发展趋势 - DeepSeek等大模型参数规模持续增长,应用场景日益复杂,对底层算力基础设施要求不断提升 [5] - DeepSeek在低算力训练和高效率模型优化方面的突破,将推动AI技术向更高效和普惠方向发展 [5] - 这一技术突破将加速AI技术在医疗、教育、汽车、金融等多个领域的渗透应用 [6] 生命科学领域变革 - 多组学、大数据及AI技术快速发展,推动生物医学研究范式变革 [6] - 北京大学发起"数字生命"大科学计划,依托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数字化描绘生命现象与疾病机制 [6] - 全球生命科学迈入"大数据+AI"驱动新时代,"数字生命"计划将解决跨尺度数据整合难题,为疾病研究和精准医学提供支撑 [7] 药物研发范式转变 - AI大模型与生命科学融合推动药物研发业务范式改变 [10] - 智能药学将颠覆传统"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研发模式,构建精准、高效、经济的创新药研发新体系 [10] - 中国科学院计划建设超智融合新一代高性能计算系统,应用于药物研发、基因组学等众多研究领域 [10] 联想AI战略布局 - 联想推进"一横五纵"战略布局,推出覆盖万全异构智算平台的全方位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13][16] - 联想万全异构智算平台可统一纳管异构算力,实现高效管理调度和可用性保障 [16] - 该平台通过"DeepSeek+"推理方案调优,极限吞吐量可超12000 tokens/s [16] - 联想平台助力建设生物医学成像设施HPC/AI融合算力管理平台,提供AI镜像管理、模型管理等开发工具 [17] 英特尔技术合作 - 英特尔提供先进处理器和AI加速器,通过软件优化和生态系统建设推动AI技术普及 [18] - 在HPC+AI融合场景下,英特尔®至强®6系列产品组合加速应用优化,释放算力潜能 [18] 未来发展方向 - 异构智算正成为推动生命科学领域创新的关键 [22] - 联想将持续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以异构智算平台赋能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22] - 将为生物医学成像、AI药物研发等前沿领域提供强大算力支撑,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 [22]
别慌,世界在三年前就毁灭了
虎嗅· 2025-06-23 13:42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探讨了当前世界局势的动荡与不确定性,以及作者对现实与虚拟、真实与虚假的哲学思考。由于文档中未提及具体的公司或行业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内容。以下是文章的核心观点和关键要点总结: 核心观点 -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当前世界局势的震惊和不安,认为世界变得越来越抽象、莽撞而异样,人类行为失去了以往的顾忌和规则 [6][7][8] - 作者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思考:世界可能在三年前就已经毁灭,我们现在所处的只是一个诡异的副本 [10][11] - 文章探讨了现实与虚拟、真实与虚假的哲学问题,引用了马斯克的观点,思考人类是否可能是上一级文明设计出来的数字生命 [20][21] 关键事件 - 特朗普宣布完成对伊朗三处核设施的轰炸,引发国际关注 [2] - 内塔尼亚胡对特朗普的致谢,称其决定创造了历史的转折点 [3] - 联合国秘书长对美国动用武力表示震惊 [9] 哲学思考 - 作者回忆了一个关于新冠病毒和外星人入侵的噩梦,梦中人类通过记忆上传与下载技术对抗集体失忆 [14][15] - 探讨了人类对现实的感知和理性思考的复杂性 [19] - 引用了苏东坡的诗句,强调世界的无常感和找回现实感的重要性 [18]
【新华社】这个“城”,不一般!
新华社· 2025-06-20 08:49
科学设施集群建设 - 怀柔科学城占地100余平方公里,集聚37个科技设施平台,成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引擎[1] - 已形成物质、空间、生命、地球系统、信息与智能五大科学方向的设施集群,4个大科学装置正式运行,16个科技设施平台面向全球开放共享[4] - 采用"设施集群—开放共享—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模式,成为北京原始创新能力跃升的物理基础[4] 重大科学装置进展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总投资47多亿元,占地面积相当于90个足球场,可发出比太阳亮度高1万亿倍的光,已启动带光联调[4] -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寰"是我国首个地球系统模拟大科学装置,能重现地球过去、模拟现在、预测未来[4] -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总投资17余亿元,综合实力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将建立从细胞到器官的"数字孪生"[3] 科研成果产出 -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51项,产出重大科技成果329项[7] - 生物医学领域启动"数字生命"大科学计划,首批13个重点项目展现潜力,推动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装备实现"中国创造"[5] - 物质科学领域依托HEPS在航空航天材料、锂硫电池等方向取得突破,成果发表在《科学》《自然》等顶级期刊[5][6] 人才集聚效应 - 汇聚诺奖级科学家19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8名、两院院士78名[8] - 在科研人员达2.5万人,外籍人才671名,形成"老中青"结合、"产学研"联动的人才生态[9] - 提供从国际学校、三甲医院到人才公寓、科学家公园的全场景支持,基础设施完成率达91%[9]
从“静态玩偶”到“数字生命” AI玩具破局要迈过三道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6 20:49
行业趋势 - 全球玩具产业正从"静态娱乐"向"动态交互"范式转移 标志着技术巨头与传统玩具商的跨界联姻 [1] - AI玩具凭借"拟人化交互"能力 填补儿童教育 成人情感和银发关怀等场景的需求缺口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1] - AI有望重塑玩具产业价值链 通过"IP+技术"双向赋能 解决传统玩具同质化竞争的增长瓶颈 [1] 商业模式 - AI玩具推动行业从"硬件一次性销售"转向"硬件+订阅服务"模式 培育更大规模用户群体 [2] - 玩具厂商可从"制造者"转型为"平台运营者" 整合AI算法 芯片 内容IP等资源形成生态闭环 [2] - 行业将创造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 伴随硬件依赖度提升 需保证长期迭代升级以避免"体验断层" [2][3] 市场挑战 - AI玩具价格分化严重 儿童类产品200~500元 成人类产品3000元~3万元 高昂售价源于芯片 算法 IP授权等成本 [3] - 硬件需集成语音识别 视觉处理 触觉反馈等多模态模块 对芯片算力 功耗提出严苛要求 [3] - 数据安全是核心难题 涉及儿童隐私收集 需建立权威监管标准与审核机制 [3] 技术前景 - AI推动玩具从实物产品向具备自主学习 情感交互能力的"数字生命"形态转变 [4] - 创新应回归人性需求本质 如儿童成长陪伴 成人情感慰藉 老人健康守护等实际场景 [4]
技术化的“我”:数字生命的价值标定及其实现
搜狐财经· 2025-05-05 21:18
数字生命的概念与特征 - 数字生命是自然生命技术化的结果,通过数字技术复合物的介入实现从肉身到数据、个体到账号、人到节点的转变[1] - 数字生命最核心特征是超越肉体理解生命,账号成为其基本形态,重塑社会关系和生命意义观念[3][5] - 生命数字化体现为形态突破:全息数据化和身体元件化(人脸/指纹/声音分离使用)[6] - 数字账号具备技术本体性和主体延伸性,接管社会关系并创建新关系,实现生命与账号同一化[7] 技术环境与生命形态变革 - 互联网/移动通信/AI等技术构建数字生命基础环境,推动生命形态/观念双重拓展[4] - 人类生命从碳基转向硅基,社会实践突破物理空间限制,理解生命方式获得解放[5] - 数字人作为技术仿制品与数字生命区别,后者强调自然生命数字化而非纯技术物[7] 价值追求与实现路径 - 独异性与感性构成数字生命价值核心,表现为对新颖/体验/情感的追求[9][15] - 互联网作为"文化机器"驱动独异化,通过账号/IP/主页等节点实现特殊性价值[11][14] - 价值实现三路径:自我书写(便捷互文的叙事留存生命体验)[18][19]、策展式生活(建构人设获取文化资本)[20][21]、新生命美学(超越有限性的审美活动)[23][24] 社会文化影响 - 数字生命创生超文化:消解文化边界,整合全球资源形成独特新异的文化构成[26] - 生命观念革新体现为关系域拓展(数字交往/情感/劳动)和意义重构(数字永生议题)[8] - 技术逻辑内嵌改变价值标定,如游戏中的赛博格生命体实现超越现实的情感体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