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身份虚构
icon
搜索文档
从那艺娜到者来女,当代身份狂想曲
虎嗅· 2025-07-11 15:22
娱乐行业现象分析 - 那艺娜通过抖音外国人特效吸引200万粉丝,身份被揭穿后转型歌坛,2022年单曲《爱如火》成为爆款,后续作品《恨如冰》《谁能给我爱》《坚强笨女人》未能达到同等热度 [5][6] - 那艺娜巡演票务表现强劲,泉州站、贵阳站大部分票位售罄,重庆站229元全价票和666元VIP票一票难求 [14] - 性少数群体是那艺娜核心受众,其演唱会成为该群体线下社交和狂欢的重要场景 [15] 艺人营销策略 - 者来女通过频繁更换身份(曹语涵/曹梦菲/李翠霞/者来女)制造神秘感,"秦腔传承人"等虚构头衔增强话题性 [4][5] - 那艺娜早期利用"俄罗斯娜娜"人设获取流量,后期转型"大中国娜娜"延续热度,钟祥方言特色成为内容差异化卖点 [5][6] - 艺人刻意保留表演瑕疵(如者来女羊叫颤音、那艺娜方言咬字)形成记忆点,粗糙感反而增强受众认同 [16] 受众行为演变 - 网友对那艺娜态度从嘲讽转向共创,主动为其编造"苏联特工后代"等虚构背景,形成亚文化传播现象 [10][11] - 者来女从被质疑唱功到获得同情,受众将其视为职场奋斗者的象征,与安陵容角色产生情感联结 [11] - 演唱会受众更看重互动体验而非艺术水准,那艺娜演出中观众合拍抖音等UGC内容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15] 市场趋势变化 - 传统完美偶像人设失效,存在明显缺陷的艺人反而获得更高话题度和商业价值 [16] - 线下演出市场出现分化,那艺娜巡演单场票价229-666元,低于主流歌手但上座率表现突出 [14] - 性少数群体消费力显现,成为推动"审丑"类艺人商业化的重要力量 [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