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LED

搜索文档
预期2025年车用LED与车灯市场产值将分别成长至34.51亿美元与357.29亿美元 | 最新报告
TrendForce集邦· 2025-06-30 11:54
全球车用LED市场核心观点 - 2025年车用LED与车灯市场产值预计分别增长至34.51亿美元与357.29亿美元,受2H25车市复苏及2026年新技术导入推动 [1] - 自适应性头灯(ADB)渗透率增速放缓,但2029年仍有望达21.6%,Micro/Mini LED像素模块成为技术焦点 [5] - 车用照明趋势聚焦个性化、沟通显示、驾驶辅助与安全升级,Mini LED尾灯及智能氛围灯需求显著增长 [7][8] 车用照明与显示产品趋势 头灯 - 自适应性头灯通过Micro/Mini LED像素模块实现独立数字控制,Tesla Model 3/Y、蔚来ES6等已采用Mini LED方案 [5] - Micro LED头灯像素数量向两极化发展:低像素(3,000-4,000)与高阶(70,000-100,000),ams OSRAM与Nichia主导技术升级 [6] - 2025年Volkswagen、Porsche、蔚来等车厂计划导入Micro LED头灯 [5] 尾灯 - Mini LED尾灯主流设计为P3-P4显示、100W功耗,已应用于智己汽车、长城机甲龙等车型 [7] - 艾迈斯欧司朗ALIYOS技术实现柔性透明Mini LED阵列,支持动态符号与图像显示 [7] 装饰照明 - 2029年装饰灯市场规模预计达3.11亿美元,2024-2029年CAGR为28%,智能氛围灯CAGR高达69% [8] - 智能氛围灯采用RGB LED或高演色性白光LED(CRI≥95),首尔半导体SunLike技术已导入Volvo Polestar 3 [8][9] Mini LED车用显示 - 2024年蔚来、比亚迪等已采用Mini LED显示,2025年BMW、Mercedes-Benz等计划跟进,全景HUD技术提升对比度 [10] 车灯市场规模与厂商表现 - 2024年全球车灯产值略降至346.58亿美元,前十大厂商包括Koito、Valeo、星宇股份等 [12]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5%,推动车灯需求但面临价格压力 [12] 车用LED厂商营收表现 - 2024年前五大厂商为ams OSRAM、Nichia、Lumileds、首尔半导体、Dominant,ams OSRAM为高阶车款首选供应商 [14] - 亿光车用LED营收增长超40%,弘凯光电专注光感测与沉浸式体验 [14] 报告分析框架 - 报告涵盖七大方向:产品趋势、市场规模、厂商策略、价格分析等,提供全方位市场洞察 [15][16]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3-21)
远峰电子· 2025-03-20 20:09
行情速递 - 主板领涨个股包括浙大网新(+10 03%)、普天科技(+10 02%)、共达电声(+9 99%)、荣联科技(+9 98%)和蓝黛科技(+6 95%)[1] - 创业板领涨个股包括每日互动(+17 61%)、星星科技(+11 66%)、佳讯飞鸿(+9 62%)、天和防务(+6 70%)和宏景科技(+5 21%)[1] - 科创板领涨个股包括安博通(+7 99%)、芯原股份(+7 41%)、蓝特光学(+6 47%)、井松智能(+6 40%)和青云科技-U(+5 10%)[1] - 活跃子行业中SW通信线缆及配套上涨0 75%[1] 国内新闻 - 华为发布新形态手机华为Pura X,定位阔折叠,全面搭载HarmonyOS5,整机性能提升40%,鸿蒙生态全面冲刺[1] - 2024年中国PC显示器市场总出货量2705万台,同比增长3 3%,第四季度出货量703万台,同比增长2 4%,消费市场出货量323万台,同比增长3 7%[1] - 宁波冠石半导体光掩模版制造项目实现55nm产品交付及40nm产线通线[1] - 华为预计今年推出超过120款新品,包括首款AI协作平板和企业级WiFi7一体机[1] 公司公告 - 北方华创参与竞买芯源微8 41%股份,合计1690万股,转让底价为85 71元/股[3] - 旭光电子将于2025年3月28日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3] - 隆扬电子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已聘请中介机构开展尽职调查等工作[3] - 达实智能全资子公司签约华润生命健康研究院研发实验平台项目,合同金额1631 91万元[3] 海外新闻 - 2025年LED市场产值预计达130 03亿美元,Micro/MiniLED、车用LED等领域保持增长[3] - SK海力士因博通HBM订单激增,计划提前两个月在M15X工厂引入设备[3] - 英伟达未来四年将投入数千亿美元用于美国芯片制造[3] - LG电子缩减XR业务,转向AI家电、HVAC和机器人技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