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载体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约四成商业零售企业面临营收增长考验,专家:仍有大量存量待消化
华夏时报· 2025-05-17 09:58
市场表现与挑战 - 2024年1-4月约四成商业零售企业面临营收增长考验,市场承压明显[1] - 上海和成都空置率突出,分别达8.5%和8.3%,北京上海租金最高(32.3元/㎡/天和31.3元/㎡/天),杭州二线领先(21元/㎡/天)[1] - 样本企业中六成收入同比增但幅度多低于10%,四成录得下滑,华润万象生活增速30%至42.09亿元表现最佳[2][4] 企业收入数据 - 龙湖集团零售商业收入109.76亿元(同比+6.8%),新城控股128亿元(+13.1%)[4] - 港资企业如恒隆地产内地商场收入48.05亿元(-3%),九龙仓集团45.71亿港元(-4%)[4] - 太古地产内地零售物业收入52.25亿港元(+2%),新鸿基地产内地投资物业28.47亿元(半年数据,-2%)[4] 政策与行业趋势 - 2025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促消费政策,通过税改、市场开放等五维组合拳刺激内需[5] - 载体经济成为消费提振基础,需结合县域商业下沉与数字消费(如5G、消费券)[5] - 行业需重构需求/供给/连接/价值四核心,通过产业融合盘活存量资产[6] 运营策略创新 - 消费者转向为精准需求支付溢价,品质服务替代档次追求[1][7] - 粤海天河城案例显示需重塑空间体验+数字驱动,破解同质化竞争[6] - 华侨城主张多业态融合(文化+旅游+商业),强化场景体验[8] - 佛山顺德万象汇通过本土文化叙事解决餐饮招商难题[8] 竞争格局 - 高端商业港资企业进入瓶颈期,但优质资产组合支撑基本盘稳定[4] - 线上电商、社区商业等同质化竞争加剧,需一站式解决方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