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色动力学

搜索文档
假想粒子“轴子”,终于被找到了?
虎嗅· 2025-06-20 08:3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返朴 (ID:fanpu2019),作者:罗会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头图来自:AI生成 物理学家最喜欢追问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组成这个世界最基本的物质是什么?二是物质 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哪些?物理学家发现,万物可以分割成一个个的原子,原子又可以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和中子还可以继续分成三个 夸克,最终物理学家们发现,宇宙那么大,组成它的"基本粒子"却是有限的,共计61种。 根据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61种基本粒子划分为夸克、轻子和传播子三大类。其中传播子就是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没错!物理学家们把 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也简化成了"粒子"。比如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是光子,传递夸克相互作用的是"胶子",传递弱相互作用的是"规范玻色 子"等。 其中有一个比较特殊,就是传递引力相互作用的是"引力子",至今没有被发现,如果加上它,基本粒子家族就是62种。那么,这些基本粒子真 的就无法再分了吗?或者说,除了这些成员之外,还有没有漏网之鱼呢? 的确,再完美的模型都会有漏洞。基于标准模型在描述夸克-胶子等强相互作用时,存在一个允许CP破坏的情况,就是电荷和宇 ...
20年物理疑云消散!「μ子异常」最新实验未发现显著偏差,标准粒子模型屹立不倒
量子位· 2025-06-10 12:05
鱼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一度轰动物理学界的「 μ子异常 」,凉了。 美国费米实验室公布的最新实验结果显示: 尽管在2021年,研究人员发现μ子的磁性超出理论预测0.1%,令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笼上一朵阴云。 μ子的磁矩反映了它在磁场中的行为,可以用一个无量纲参数 g 来描述:g=2+a μ 。 但他们的「最终」测试结果指出, 并未发现新的显著偏差 。 也就是说, 一切仍与标准模型相符,此前被认为可能颠覆粒子物理学的「异常」并不成立 。 所谓 标准模型 ,是解释夸克、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物理模型。在希格斯玻色子被发现之后,标准模型预言的所有粒子都已被发现。 理论成功归成功,物理学家们却从未停止对「权威」的挑战——毕竟,在标准模型下,一些普遍存在的开放性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比如 暗物质。 在这种背景之下,打从2001年就漂浮起的「μ子异常」疑云,对于物理学界而言无疑充满了诱惑。 但现在,围绕于此的好奇和质疑,可能都要烟消云散了。 μ子g-2异常 我们还是先回到事情的起点:什么是μ子异常? μ子是一种带电轻子,与电子性质相似,但质量约为电子的207倍。 其中,a μ 是μ子磁矩的反常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