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包银饰品市场规范
icon
搜索文档
“金包银”火了,能放心买吗?
新华网财经· 2025-06-04 11:19
"金包银"市场现状 - "金包银"饰品在深圳水贝市场快速扩张,仅两条街道就有十数家专门店铺,部分店铺面积达百余平方米且晚间仍有人拿货 [4] - 行业检测需求自2023年下半年起大幅增加,印证了"金包银"商品大规模进入市场的趋势 [4] - 典型产品售价不足千元但累计销量超千件,如莫比乌斯手镯、碎冰冰四叶草手链等热门款式 [5] 产品特性与价格差异 - 工艺实质为银基底表面覆盖薄层黄金,外观与足金饰品相似但不符合权威"包金"工艺标准 [4] - 价格对比:30克足金手镯水贝拿货价约2万元(金价780元/克+15元加工费),同款"金包银"产品标称金重1.02克仅售2000元 [7] - 大品牌金店普遍排斥"金包银"产品,主要由小型厂商生产 [7] 质量与检测问题 - 国家检测中心抽样显示17件样品中14件实际含金量低于标称值,最大偏差达标称0.96克/实测0.19克 [9] - 现有鉴定证书标注的金重多为商家自称数据,非破坏性检测无法验证真实性 [9] - 破坏性检测服务普及度低且多不面向消费者,导致维权成本高企 [10] 市场乱象与监管 - 电商直播存在"手工古法包金""五层厚包"等误导性话术,部分展示制作视频增强可信度 [11] - 深圳、广州已出台规范要求电镀工艺产品应标注"镀金银"而非"金包银" [15] - 行业协会呼吁明确生产标准并加强市场监管抽检力度 [15] 消费者风险提示 - 产品回收受限:多数黄金回收商拒收"金包银",仅原销售商家提供回收服务但存在倒闭风险 [13] - 佩戴属性强于投资价值,协会明确其变现便利性远低于足金产品 [13] - 新开网店信誉积分普遍较低,需警惕低价陷阱 [15]
新华调查|“金包银”火了,能放心“入”吗?
环球时报· 2025-06-03 14:55
"金包银"市场现状 - "金包银"饰品在深圳水贝市场迅速走红,仅两条街道就有十数家专门店铺,部分店铺面积达百余平方米且晚间仍有客流 [2] - 自2023年下半年起,"金包银"类商品大规模进入市场,珠宝检测机构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印证了这一趋势 [2] - 该产品采用银质基底表面覆盖薄层黄金的工艺,外观与足金饰品相似,但"金包银"名称不符合权威机构对"包金"工艺的界定 [2] 产品价格与销售情况 - 电商平台热销款如莫比乌斯手镯、碎冰冰四叶草手链等产品单价低于1000元,部分爆款累计销量超千件 [4] - 深圳水贝市场"金包银"产品价格显著低于足金,例如30克足金手镯需2万多元(按780元/克金价+15元加工费),同款"金包银"仅需2000元(标注金重1.02克) [4] - 行业格局呈现大品牌回避、小厂商主导的特点,品牌金店普遍不涉足该品类 [4] 产品质量问题 - 国家首饰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测17件样品显示,82%存在"缺金"现象,最严重案例标称0.96克金实际仅0.19克 [6] - 检测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中金重数据多为商家自称,无法通过无损检测验证真实性 [6] - 产品存在金层脱落风险,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多起佩戴短期即出现质量问题的案例 [10] 市场规范与监管 - 深圳、广州市场监管部门已发布行政告知书,要求将电镀工艺产品规范标注为"镀金银",禁止非机械加工产品使用"金包银"名称 [10] - 行业协会呼吁明确生产标准并加强抽检,要求厂商如实标注含量工艺,零售商规范宣传 [10] - 部分网店经营时间短、信誉积分低,存在利用"保值传承""回收方便"等话术进行虚假宣传的现象 [8][10] 消费者权益保护 - 回收渠道严重受限,北京多家黄金回收档口拒收"金包银",仅部分原销售商家提供有限回收服务 [9] - 维权面临技术障碍,破坏性检测机构数量少且多不面向个人消费者,导致维权成本高企 [8] -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直播购物时保留关键证据,包括截屏录屏和交易凭证,以应对可能的虚假宣传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