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铁路传承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天堑变通途”背后的青春故事
中国青年报· 2025-06-04 06:43
铁路青年奋斗精神 - 青年铁路人在西北艰苦环境中扎根奉献,包括乌鞘岭、塔克拉玛干沙漠、阿尔金山、唐古拉山等极端地区 [1] - 5437青年包车组在1960-1965年间安全正点运行4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圈 [3][4] - 包车组提出"千站不晚一分钟"目标,司机秦福荣曾用肥皂替代润滑油保障列车正点运行 [3] 铁路技术发展与传承 - 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复兴号动车组,车型迭代但"人听党的话,车听人的话"精神传承不变 [5] - 乌鞘岭隧道从第一代(967.8米)升级至第二代(20.5公里双线隧道),第三代兰张高铁新隧道于2022年贯通 [6][7][8] - 第一代乌鞘岭隧道被改造为"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延续历史价值 [8] 典型人物与精神符号 - 尼红从信号工成长为行业标杆,记录12本技术笔记,其命名的"尼红奖章"成为青年奋斗目标 [9][10][11] - 90后徐尚军在高原极端环境下创新电缆剥切技术,2023年获尼红奖章 [10][11] - 藏族动车司机次仁在零下20℃雪夜处理故障,后成为拉林铁路最年轻复兴号司机 [12] 青年培养体系 - 铁路系统通过乌鞘岭隧道、固沙林场等现场教学点开展沉浸式教育 [13] - 开发"入团第一课"课程,以先进典型激励青年扎根一线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