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资本成本优化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永续债补位 优先股“性价比”低遭集中赎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19:12
银行优先股赎回概况 - 宁波银行拟于2025年11月7日全额赎回2018年发行的“宁行优02”优先股1亿股,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赎回价格为每股104.5元(含股息)[1] - 杭州银行拟于2025年12月15日全额赎回2017年发行的优先股1亿股,发行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2] - 上海银行拟于2025年12月19日全额赎回2017年发行的优先股2亿股,发行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2] - 长沙银行拟于2025年12月25日全额赎回2019年发行的优先股6000万股,发行规模为60亿元人民币[2] - 兴业银行已完成三期优先股赎回,发行规模合计达560亿元,为今年银行业最大单笔优先股赎回事宜[3] 优先股市场背景与成本动因 - 境内市场共发行银行优先股35只,募集资金总额合计8391.50亿元,发行日期集中在2014年11月至2020年1月[3] - 银行优先股股息率普遍在5%至6%区间,在当前利率持续下行、净息差收窄的环境下成为银行资本成本的重要负担[3][4] - 赎回高成本优先股并以更低成本工具替代,可显著降低财务费用,是银行业近期密集赎回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4] 永续债发行作为替代工具 - 截至11月5日,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共发行永续债51只,规模合计6754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3只和5412亿元[1][6] - 兴业银行新发300亿元永续债,前5年票面利率为2.09%,较其赎回的优先股最低3.70%的票面股息率大幅下降[5] - 农业银行发行400亿元永续债,发行利率2.27%,全场认购规模达基础发行规模3.8倍[6] - 赣州银行发行3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票面利率3.03%[6] 资本结构调整与监管导向 - 随着国内监管要求趋严,银行需要优化其他一级资本构成,减少对优先股的依赖[4] - 银行永续债自2019年推出后,因发行主体要求相对较低、发行方式为公募、投资者更广且交易便利,对优先股形成替代效应[3] - 多数上市银行股价处于破净状态,难以通过增发、配股补充资本,非上市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较少,永续债成为可行性较高的工具[7]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银行密集发行永续债主要源于信贷资产扩张和风险加权资产上升带来的资本补充迫切需求,尤其是中小银行面临资本充足率下滑压力[7] - 赎回高利率优先股后以低利率发行新债,可有效降低财务成本、优化负债结构,赎回后续发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化资本管理操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