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优先股
icon
搜索文档
高息优先股密集退场 银行优先股投资逻辑生变
中国经营报· 2025-11-25 21:12
银行优先股赎回现象 - 近期至少9家商业银行密集发布优先股赎回计划,形成一波显著的“赎回潮” [1] - 具体案例包括平安银行将于2026年3月9日赎回规模达200亿元的2亿股境内优先股,南京银行拟于2025年12月23日赎回全部发行规模为49亿元的0.49亿股“南银优1”优先股 [1] - 在历史发行的共35只银行优先股中,目前仅中国银行2只、兴业银行3只、齐鲁银行及华夏银行优先股已赎回,其余发行满5年的银行优先股尚未赎回,且只有齐鲁银行优先股是在第一个五年期期满时主动赎回 [1] 银行赎回优先股的核心动因 - 计划赎回的优先股多在至少5年前发行,彼时设置的股息率较高,随着市场利率走低,银行赎回优先股并发行更低成本的永续债等工具替换,可有效降低财务成本 [2] - 监管要求的变化以及银行自身资本结构优化的需求,也是促使银行选择赎回高成本优先股的重要原因 [2] - 在利率下行环境中,银行主动赎回优先股的动力较强,特别是固定溢价较高的优先股,因其未来付息成本高,银行赎回旧券、重新低息融资的动力更强烈 [2] 对银行资本管理策略的影响 - 短期内优先股的赎回可能会导致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但从长远看,通过替换为更低成本的资本工具,有助于降低资金成本,提升资本使用效率 [2] - 这反映出银行业资本管理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以成本效率为核心的精益化模式,资本补充工具选择更加多元化、灵活化 [3] - 银行应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如在市场利率低位时积极赎回高息优先股并发行低成本资本工具,以增强资本结构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 [3] 对优先股投资策略的启示 - 当前对银行优先股的投资应在充分考虑“赎回风险”前提下采取防御措施 [2] - 固定溢价较高的优先股易遭遇“价值毁灭”,需重点警惕该风险,而固定溢价较低的优先股,其股息支付压力相对较小,银行赎回动力有限,安全性更高 [2] - 建议采用防御型投资策略,优先选择固定溢价较低、信用资质优异的标的,在降低赎回风险的同时获取稳定股息收益 [2]
银行永续债补位 优先股“性价比”低遭集中赎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19:12
银行优先股赎回概况 - 宁波银行拟于2025年11月7日全额赎回2018年发行的“宁行优02”优先股1亿股,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赎回价格为每股104.5元(含股息)[1] - 杭州银行拟于2025年12月15日全额赎回2017年发行的优先股1亿股,发行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2] - 上海银行拟于2025年12月19日全额赎回2017年发行的优先股2亿股,发行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2] - 长沙银行拟于2025年12月25日全额赎回2019年发行的优先股6000万股,发行规模为60亿元人民币[2] - 兴业银行已完成三期优先股赎回,发行规模合计达560亿元,为今年银行业最大单笔优先股赎回事宜[3] 优先股市场背景与成本动因 - 境内市场共发行银行优先股35只,募集资金总额合计8391.50亿元,发行日期集中在2014年11月至2020年1月[3] - 银行优先股股息率普遍在5%至6%区间,在当前利率持续下行、净息差收窄的环境下成为银行资本成本的重要负担[3][4] - 赎回高成本优先股并以更低成本工具替代,可显著降低财务费用,是银行业近期密集赎回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4] 永续债发行作为替代工具 - 截至11月5日,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共发行永续债51只,规模合计6754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3只和5412亿元[1][6] - 兴业银行新发300亿元永续债,前5年票面利率为2.09%,较其赎回的优先股最低3.70%的票面股息率大幅下降[5] - 农业银行发行400亿元永续债,发行利率2.27%,全场认购规模达基础发行规模3.8倍[6] - 赣州银行发行3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票面利率3.03%[6] 资本结构调整与监管导向 - 随着国内监管要求趋严,银行需要优化其他一级资本构成,减少对优先股的依赖[4] - 银行永续债自2019年推出后,因发行主体要求相对较低、发行方式为公募、投资者更广且交易便利,对优先股形成替代效应[3] - 多数上市银行股价处于破净状态,难以通过增发、配股补充资本,非上市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较少,永续债成为可行性较高的工具[7]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银行密集发行永续债主要源于信贷资产扩张和风险加权资产上升带来的资本补充迫切需求,尤其是中小银行面临资本充足率下滑压力[7] - 赎回高利率优先股后以低利率发行新债,可有效降低财务成本、优化负债结构,赎回后续发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化资本管理操作[7]
华源晨会精粹20251009-20251009
华源证券· 2025-10-09 21:17
固定收益:银行优先股市场分析 - 银行优先股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截至2025年9月16日,存续优先股共31只,总规模7058.75亿元,其中银行优先股28只,存续总规模7011.50亿元 [5] - 从历史发行看,银行优先股募集资金总额达8391.5亿元,占优先股市场总募集资金规模9086.60亿元的92.35% [5] - 银行是优先股的重要持有人,据估算理财产品投向银行优先股的余额约为3079亿元,占同期存续总规模7571.50亿元的40.66% [6] - 国有大行优先股二级成交规模较大,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四家国有行优先股历史交易量合计占比超过50% [7] - 政策推动永续债发行后,银行优先股市场活跃度自2020年起下降,市场存量收缩 [7] - 投资策略建议采取防御型,优先选择固定溢价较低、信用资质优异的标的,以降低赎回风险并获取稳定股息收益 [8] 公用环保:垃圾发电行业趋势 - 2025年第三季度垃圾发电全行业共中标32个项目,总投资约23亿元 [10] - 项目结构显示仅四分之一(8个)为新建工程,四分之三(24个,占比75%)为提标改造、设备更新或委托运营项目,表明行业新增项目萎缩,企业资本开支被动下降 [10] - 项目分布上,400吨/日以下的小规模项目达14个,占比44%,且甘肃、黑龙江、新疆、四川的山区县成为主要落点 [10] - 展望第四季度,市场预计延续"技改为主、新建放缓"趋势,西部与东北成为建设重点区域,东部地区转向精细化运营 [10] - 行业趋势为上市公司改善自由现金流、提高分红奠定基础,推荐典型低波红利资产如光大环境、瀚蓝环境等 [11] 公用环保:废弃油脂市场动态 - 中国废弃油脂价格攀上近三年高点,2025年9月北方泔水油均价达7374元/吨,环比上涨231元/吨或3.23%,北方地沟油均值录得6810元/吨,环比上涨119元/吨或1.78% [12] - 产成品方面,SAFFOBFARAG月度均值录得2692美元/吨,环比上涨585美元/吨或27.76%,欧洲HVO月度均值录得2359美元/吨,环比上涨112美元/吨或5.05% [12] - 下游市场受欧盟强制添加政策推动(2025年要求航班SAF掺混比例达2%,对应消费量约137万吨),强势交易对原料油价格形成显著支撑,中国HVO/SAF综合工厂采购价格处于8100-8200元/吨区间 [12] - 政策扰动(如欧委会将美国SAF产品纳入反倾销范围)和供需偏紧背景下,预计后市价格持续上涨,拥有原料油资源的企业如山高环能、朗坤科技有望显著受益 [13] 市场数据概览 - 主要指数表现显示,截至报告日期,创业板指年初至今上涨58.31%,科创50指数上涨61.10%,上证指数上涨20.58% [3] - 沪深300指数年初至今上涨23.27%,中证1000指数上涨31.93%,北证50指数上涨49.61% [3]